天天看点

【乡村行 看振兴】系列报道之三 甘州:公司化改革铺就乡村振兴“共富路”

视频加载中...

甘州融媒讯(记者 石光华 何长凯 蒋婷)恒温库、制冰车间、彩虹城市开心农场、唐大妈泡菜、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金秋九月,行走在甘州大地,企业生产如火如荼,村集体经济发展欣欣向荣。今年,甘州区深入推进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村集体公司发展经营路径,走出了一条符合乡村实际、具有甘州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助力赋能。

【乡村行 看振兴】系列报道之三 甘州:公司化改革铺就乡村振兴“共富路”

村集体经济发展旺,乡村振兴动力强。这几天,在大满镇朱家庄村的2万头生猪繁育基地,第一批1800头育肥猪已全部出售,第二批猪仔正在分批入栏,开始育肥。

甘州区大满镇朱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学佳说:“圈舍整体租赁正大公司进行生猪繁育,正大公司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对付租赁费用45万元。同时积极争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70万元,入股正大公司开展生猪繁育经营,正大公司每年按照不低于入股资金10%比例向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分红7万元。”

【乡村行 看振兴】系列报道之三 甘州:公司化改革铺就乡村振兴“共富路”

金秋时节,位于大满镇马均村的甘州区沙漠公园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建设正酣。该项目是大满镇依托村庄资源禀赋,投资5800万元,通过招商引资建设的农业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是集种植温室、育苗温室、研学基地、观光采摘于一体的新一代设施农业产业园,也是全区跨度最大的日光温室。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1200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并提供本村上百个就业岗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甘州区大满镇马均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尚说。

【乡村行 看振兴】系列报道之三 甘州:公司化改革铺就乡村振兴“共富路”

依靠“参股经营,抱团发展”的模式,企业不断壮大的同时,也反哺村集体经济开花结果。作为全区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试点村,党寨镇雷寨村依托育苗生产加工基地、尾菜秸秆综合利用生产线等项目,形成了“科学育苗—绿色定植—分拣包装—冷链物流—尾菜处理-订单销售”的全产业链,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12万元,蹚出了一条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乡村行 看振兴】系列报道之三 甘州:公司化改革铺就乡村振兴“共富路”

甘州区党寨镇雷寨村党总支副书记何兵成说:“截至目前,全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300 多万元,其中15%用于入股群众分红,其余资金用于村集体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产业体系建设。”

“至目前,我镇已完成村集体经济公司全覆盖,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0万元,今年力争有一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甘州区党寨镇武装部部长赵祯说。

【乡村行 看振兴】系列报道之三 甘州:公司化改革铺就乡村振兴“共富路”

为了促进村集体公司规范发展,解决产业、人才、管理、资金、资源、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区上制定了《甘州区民营企业与村集体公司互促互进发展壮大的实施方案》,积极引导58家民营企业与38家村集体公司结对,开展村集体经济和民营企业协同式服务,达到合作共赢、抱团发展的目标,高水平推动全区乡村振兴。

张掖市新大弓农户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述斌说:“2023年沙井镇五个墩村成立了张掖禾万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他们存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一些短板,发展也不规范,我们对他们禾万润公司进行了对口的支援和帮扶,主要通过人才培养、公司管理这几个方面进行支持,目前他们公司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路,公司运营正常。”

【乡村行 看振兴】系列报道之三 甘州:公司化改革铺就乡村振兴“共富路”

马均村、雷寨村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折射出甘州区持续强化“三农”工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蓬勃势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多年的改革试点,全区实现村集体公司全覆盖,探索形成了参股经营、集体经营、村庄开发、政府补助、挖掘特色、盘活资源、项目带动、多村联合的村集体公司发展“七种模式”,围绕生产加工、项目承揽、农旅融合、物业服务、特色种养等内容,分类开展实体化运作、市场化经营,累计营收5864万元、盈利1370万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000余人次,带动群众人均增收1万元,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赢”。

【乡村行 看振兴】系列报道之三 甘州:公司化改革铺就乡村振兴“共富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