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雲用戶端評論員 蔡洪坡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裡泡枸杞。”在調侃的世界裡,保溫杯配枸杞,是中年男人标配,是一度被拿來揶揄男士人到中年的不堪。
審視是否“枸杞自由”已足以紮心,“枸杞安全”更加讓人心驚肉跳。
進入9月的第一天,枸杞就“爆雷”了。
9月1日晚間,央視《财經調查》報道,青海省格爾木市、甘肅靖遠縣,有商戶通過亞鈉清洗、工業硫磺熏制的法子,來給枸杞增豔提色,提升品相,為的是賣個好價錢。
原本是殘次品的枸杞果子,在一頓“科技與狠活兒”的操作下,搖身一變,成了顔色鮮豔、果實飽滿的“俏貨”。可是,這仿佛開了美顔的果子,實際上卻如毒酒,傷害身體。
商家透露,這些“磺貨”的去處是“小藥店”“火鍋店”。最終還是普羅大衆扛下了所有。
在報道裡,當地商戶也無比清晰地知道,亞鈉、工業硫磺是明令禁止用于枸杞加工的,是“有害(身體)的”,也是有相關部門查的。也是以,他們總是在夜間偷偷加工。
高額利潤誘惑之下,铤而走險,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在他們看來,枸杞隻要是賣上好價錢,賺到錢,就夠了。至于傷害身體,反正又不是本地人自己吃,傷害身體也是傷害的别人身體,顧不上那麼多了。
商家誠信缺失,道德滑坡,無非是市場機制的失靈。遺憾的是,有效監管卻沒有跟進到位。
無論是青海格爾木市,還是甘肅靖遠縣,種植枸杞的自然條件都是極好的,純屬老天賞飯。
當地深知,枸杞是農戶增收的“搖錢樹” ,也在大力扶持。靖遠更視之為“天賜珍品”“隴上名品”。
是以,當此之時,務必要以雷霆萬鈞之勢,采取嚴格的監管措施,呵護多年來積攢下來的聲望,為“保溫杯泡枸杞”挽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