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濟日報》|農業銀行“貸”動過橋米線香飄四方

近日,《經濟日報》刊文《過橋米線如何更“出圈”——來自雲南省紅河州的調查》,報道農業銀行開辟綠色通道,及時高效滿足雲南紅河過橋米線生産、加工、餐飲全鍊條金融需求。

《經濟日報》|農業銀行“貸”動過橋米線香飄四方

米線是雲南人的日常美食,過橋米線則是雲南衆多米線中最具辨識度、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品種。作為頗有聲譽和品牌基礎的地方特色飲食,過橋米線能否像蘭州牛肉拉面、柳州螺蛳粉等一樣“出圈”?如何融合發展走向更大市場,讓更多人品嘗其鮮美?

精緻的擺盤、豐富的配料、鮮美的湯底、優美的故事、充滿儀式感的自助式桌面“無火烹饪”……雲南的過橋米線有“金湯銀線”和容天下之鮮于方寸之間的美譽。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蒙自市的過橋米線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被譽為“中國過橋米線之鄉”。在蒙自市,過橋米線不斷傳承創新發展,獲得“蒙自過橋米線”地理标志證明商标。2014年,蒙自過橋米線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據統計,蒙自市現有各類米線經營主體1800餘家,從業人員約2萬人,年營業收入近10億元。近年來,紅河州積極推動蒙自過橋米線走出去,在更大的市場中提升其品牌度、知名度,為區域經濟發展賦能。

為更好滿足過橋米線生産、加工、餐飲全鍊條的金融需求,農行雲南紅河分行與雲南紅河州及各縣(市)餐飲與美食協會主動對接,确立餐飲行業金融綜合服務方案,積極提供融資服務,高效推進業務辦理,并為紅河州米線等餐飲類客戶開辟綠色通道。農行雲南紅河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李雲鵬表示,将持續聚焦過橋米線等特色美食産業,發揮“金融+美食”力量,組合用好特色金融信貸産品,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助力過橋米線更好走出紅河州,香飄四方。

據了解,下一步,蒙自市将圍繞過橋米線“百億元級”産業目标,集全市之力補鍊、延鍊、強鍊,完善産業标準體系,進一步打造“蒙自過橋米線”區域公共品牌,布局建設産業集聚區,打造品牌聚合優勢。同時,以産教融合為基點,探索“專業學習+非遺傳承+創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一批門店管理和米線制作人才,為過橋米線産業發展提供更好支撐。

延伸閱讀

獨具風味、聞名遐迩的過橋米線發源于蒙自,是紅河州三千四百年文化旅遊名片中重要的飲食文化代表。過橋米線原本是清代書生一個人的盛宴,如今成了一座城市的盛宴,成了一份越吃越鮮的文化遺産。

《經濟日報》|農業銀行“貸”動過橋米線香飄四方

蒙自市人社局舉行的過橋米線非遺技藝制作教育訓練 攝影/餘連斌

米線的主料、配料和湯料,同時也帶動着紅河州多個農業産業的發展。一碗小米線,吃的是鄉味、促的是就業、興的是産業。為充分滿足紅河州米線等加工、生産、餐飲全産業鍊客戶的金融需求,今年以來,農行雲南紅河分行與紅河州及各縣(市)餐飲與美食協會主動對接,建立餐飲行業金融綜合服務方案,積極提供融資服務,高效推進業務辦理,為紅河州米線等餐飲類客戶開辟綠色通道。

劉紹斌是“橋馫源”品牌創始人,8年來專注于經營非遺項目“蒙自過橋米線”。今年5月,農行紅河蒙自支行在走訪過橋米線重點企業時了解到,“橋馫源”首家品牌授權店将于昆明開立,急需資金擴充店面。農行紅河蒙自支行靈活運用“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原則,為劉紹斌發放經營周轉資金貸款300萬元,用于擴大經營規模,解決了他的難題。

《經濟日報》|農業銀行“貸”動過橋米線香飄四方

橋馫源過橋米線店店員向農行雲南紅河分行客戶經理介紹過橋米線擺盤過程 攝影/王瑞

在蒙自,還有許多米線企業正在逐漸打破産業傳統邊界,延伸和拓展美食産業鍊。“有了你們農行的資金支援,我可以加工更多的米線,好日子更有盼頭了!”彌勒市竹園鎮永紅米線店負責人趙永紅表示。走進她的米線店,隻見加工工廠中的房間内一派繁忙場景,經過原料驗收到攪拌、蒸煮、切割、晾曬、包裝、運輸等十多道工序後,一筐筐米線便可以送上食客的廚房、餐桌。

《經濟日報》|農業銀行“貸”動過橋米線香飄四方

農行客戶經理走進彌勒市永紅米線店開展貸前調查 攝影/方雨

趙永紅在彌勒市從事米線加工已有10餘年。今年年初,該店的米線訂單量快速增長,不僅要滿足本地的米線需求,還要将生産的米線發往昆明、蒙自、泸西等地。趙永紅急需一筆資金,用于購買原材料和擴大生産規模。了解到資金需求後,農行客戶經理立即上門對接,并現場為其發放農戶貸款30萬元,解了其購買生産米線原材料的燃眉之急。

《經濟日報》|農業銀行“貸”動過橋米線香飄四方

蒙自過橋米線非遺傳承人展示過橋米線吃法 攝影/餘連斌

截至2024年7月末,農行雲南紅河分行在種植、生産、銷售、餐飲等米線産業鍊方面貸款餘額1.73億元,為銷售米線的各類餐飲行業客戶發放貸款超3億元。農行雲南紅河分行将持續支援過橋米線産業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助力“一碗碗米線”走入千家萬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