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上技校就是為了學一門技術,出來之後甚至可以直接配置設定工作。
然而,現在的技校卻莫名的多了一絲“負面”色彩:抽煙喝酒、打架群毆、懷孕堕胎……
家長把孩子送到技校似乎就是為了有人看管,甚至就連技校的老師都說對學生的要求隻有兩點:男的不死,女的不生。
那麼,現如今的技校真的有這麼混亂嗎?進入技校的學生畢業後又會面臨怎樣的人生呢?
本文信源來自官方媒體【光明網】,具體連結贅述在文章結尾,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在當今社會,職業教育作為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承擔着培養技能型人才、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使命。
然而,随着時代的變遷,曾經備受歡迎的技校如今卻面臨着諸多挑戰和困境。
“學生直接拿刀在學校裡打架,怎麼培養合格的勞工呢?”
2021年,桂林警方通報了一起技校學生聚衆打架的事件。
10月16日,桂林技師學院内,幾名學生因為平時就有沖突,結果在校園裡又碰上了面,幾句話之間,雙方的火氣就被點了起來,随即開始動手。
而一旁其他的學生卻并沒有勸架,反而是站在一旁圍觀,最終導緻一人受傷。
但這卻并不是唯一一起打架事件。
早在2016年,濟南的一所出版技工學校内,就有四名男同學因為沖突發生了多次沖突,最後一次其中一個男學生更是用剛買來的刀子直接捅傷了另外三個同學。
最終導緻三人都受了不同程度的傷,兩名受傷嚴重的同學還被送到了醫院進行手術治療,而持刀傷人的男學生也被警方抓捕。
這樣的事情直到2024年也沒有好轉,就在今年4月份,一名來自陝西的職校男生被四名同學直接反鎖在宿舍内群毆,全身都布滿了傷口。
而他的家長表示,因為孩子平時擔任紀檢部長,都是他負責管理同學們的手機,是以才會被一些同學看不慣。
甚至在當晚,打人的學生還給這名男生發短信威脅,揚言要“讓他死”。
如此目無法紀的行為實在是嚣張,最終這四名打人的學生被警方刑事拘留。
或許會有人說,這都是因為男孩子血氣方剛容易産生沖突,但事實上技校的女生同樣也無法讓家長放心。
2016年,有網友爆料雲南一所職校的女生在宿舍内被女同學暴打。視訊中身穿條紋半袖的女生被其他人接連踢中了腹部好幾腳,随後又被另一個人拉扯頭發、拳打腳踢……
據了解,涉事的4名女生剛剛入學兩個星期左右,結果因為生活瑣事發生了沖突,于是就在宿舍内發生了肢體沖突,萬幸這名女生身上沒有受到傷害,學校和教育部門在了解到相關情況之後也迅速做出了處理。
在技校内類似的暴力事件層出不窮,但最讓女學生的家長擔心的卻是“鬧出人命”的問題。
2020年12月31日,廣西某職業技術學院内有不少學生反映宿舍裡總有莫名其妙的腐臭味道。幾個學生本以為是宿舍沒有打掃幹淨,結果卻在一個儲物箱内發現了一名嬰兒的屍體!
随後學校和警方迅速展開了調查,原來是一名去年10月入學的女學生,和男朋友發生性關系時沒有做好保護措施,結果意外懷孕。
她不敢告訴家長也不敢告訴學校,躲躲藏藏最後在宿舍内生下嬰兒,随後又将其抛棄。據了解,這名女生事後已經被刑拘。
無獨有偶,2024年3月,網上突然流傳出一條消息,聲稱武漢某學校内一對情侶在學校内産子之後,竟然将嬰兒丢棄在垃圾桶内。
随後學校負責人也做出了回應,表示相關資訊有部分并不屬實。
該名女生是自考生,隻是在學校裡學習和考試,并不住宿,她的男朋友則是一名社會人士。當時女生即将臨盆,突然感到肚子疼,沒等趕去醫院孩子就降生了,嬰兒确實也是在垃圾桶内被發現的,但是具體是誰丢的,還需要等待警方的調查。
如此多觸目驚心的案例,實在是讓家長們擔心,而造成技校内如此混亂的原因卻是多方面的。
首先,技校的招生門檻很低,往往是那些成績最差的一批學生的最後選擇,這就導緻學生們普遍都缺乏學習積極性,逃課現象嚴重,上課也基本上都在睡大覺。
而另一種情況則是,孩子沒有考上大學,但是又不到出去打工的年紀,家長們覺得幹脆讓他們去學一門技術,将來也好找工作,有的甚至就是想讓孩子安穩的度過成年之前的這段時間。
是以對技校的要求也就僅僅是孩子不惹事就行,至于什麼學習都無所謂。但這樣一來,學校的管理也就會松懈很多,那學生基本也就做不到“不惹事”了。
誰能想到,上個世紀培養了千千萬萬個勞工的技校,如今會變成這樣呢?
大陸的技工教育甚至可以追溯到1950年,當時毛主席在視察哈爾濱車輛廠的時候就稱贊道:“工廠辦技工學校培養技術勞工是一個好辦法。”
後來,随着國家進入建設發展的重要時期,技工學校也成為了國家計劃的一部分,建國不到10年的時間裡,全國就成立了740多所技工學校,在校生高達28萬人。
這些人更是成為了後來全國各地工廠、企業的技術骨幹。這也奠定了技校快速發展和受歡迎的基礎。
到了八九十年代,聯考後報考技校的人數更多了,因為不少工廠開辦的技校在學生畢業後會直接配置設定工作,在當時這可是妥妥的“鐵飯碗”。誰家要是有個在工廠上班的“技術員”那都是十裡八鄉都驕傲的事情。
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擴招和就業制度的改革,技校逐漸失去了昔日的光環,走向了邊緣化。
這種變化并非偶然。随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教育的期望值不斷提高,追求高學曆成為主流。
與此同時,技校在适應市場需求和提升教育品質方面未能及時跟進,導緻其吸引力大幅下降。
長期以來,技校被貼上"差生集中營"的标簽。"男不死、女不生"這樣的說法雖然帶有偏見和歧視,但也反映了社會對技校學生管理的最低期望。這種偏見不僅影響了學生的自我認知,也給技校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壓力。
受限于生源品質和教育資源,技校的教學品質普遍不高。師生互動較少,課堂氛圍沉悶,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而随着就業市場的變化,技校畢業生的就業優勢不再明顯。一些學生可能從技校畢業後就直接成為無業青年,這也讓技校的競争力再度下降。
面對職業教育的困境,我們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探索破局之道。希望未來技校能夠恢複到以前欣欣向榮的景象,也希望孩子們在這裡真的能夠學會一項安身立命的真本事。
參考資料
光明網
濟南時報
觀察者網
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