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元宇宙這個概念消沉後,AR好不容易迎來的“小陽春”突然又戛然而止。不過即便經曆了數次的起伏,AR至今依然是一個極富吸引力的項目。近日,高通CEO Cristiano Amon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的采訪時透露,高通正在與三星和谷歌合作開發混合現實眼鏡。
就在隔壁的Meta宣布放棄自研AR晶片的情況下,高通CEO的這番發言可以說是給依然堅持在這個賽道的從業者打了一劑強心針。在去年2月三星的Galaxy Unpacked 2023上,三星、谷歌、高通正式宣布達成合作,将共同開發混合現實産品。彼時三星移動體驗業務總裁TM Roh接受采訪時就表示,三家公司在混合現實平台的開發中将扮演與現有安卓生态中類似的角色。
如今,他們合作開發的混合現實平台具體産品終于也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根據Cristiano Amon的說法,這一産品将會是一款能夠與智能手機相連的混合現實眼鏡,并且他還表示,“我真正希望從這次合作中獲得的,是會讓每位擁有手機的人都去購買配套的眼鏡。”
将AR眼鏡作為智能手機的配件,無疑是Cristiano Amon的言外之意。不得不說,高通、三星和谷歌作為如今整個智能手機産業鍊的頂層設計者,确實敏銳地洞察到了當下AR眼鏡的最大缺陷。自從12年前的Google Project Glass誕生以來,AR眼鏡一直都沒能成為主流的消費電子産品,并僅僅是因為硬體技術發展緩慢。
戴上AR眼鏡就能在現實世界上覆寫一層虛拟世界,光學顯示技術無疑是關鍵。相比以往的棱鏡、曲面反射、自由曲面,現階段AR眼鏡采用基于“全反射”原理,将光傳輸到眼睛前方、再釋放出來的光波導和利用鏡面反射成像的Birdbath光學設計,已經能打造出優秀的透視(see-through)效果,進而讓虛拟的畫面與現實完全融合,讓使用者不再那麼容易“出戲”。
隻不過光波導和Birdbath有着成本高昂、且分辨率不高的缺陷,但這個缺陷并非無法忍受。但AR硬體廠商至今還沒能找到一個說服使用者、讓他們慷慨解囊的真正原因,是内容生态的極度匮乏。過去AR硬體廠商都在追求重走智能手機的路,也就是建立一個以AR眼鏡為硬體平台的生态系統。
但遺憾的是,由于AR眼鏡本身在硬體層面的缺陷,導緻了相應的開發者生态始終沒能成長起來。即便是從2016年這個“AR元年”算起,經過8年時間後,目前的AR應用生态也僅僅隻能用聊勝于無來形容。而智能手機的應用生态從2008年問世的App Store算起,8年後的2016年就已經誕生了《王者榮耀》。
除了用AR眼鏡看視訊之外,其他能稱得上娛樂體驗的就隻有一批休閑類小遊戲。現實是,當下的AR應用生态遇到了當年Windows Phone同樣的問題,開發者并不缺乏類似ARKit、ARCore這樣的開發工具,而是缺乏信心。由于AR硬體的閱聽人規模小,導緻開發AR應用的成本效益非常低,進而使得使用者缺乏體驗,也讓AR應用生态進入了死亡螺旋。
比如,關于#趕潮流買了AR眼鏡卻隻能吃灰#這個話題就有網友表示,買了Dream Glass的AR眼鏡,結果隻有當貝市場,而螞蟻市場等軟體就安裝不了,且所有的應用都需要收費。如此一來,在使用了幾次之後,使用者就必然會因為缺乏新鮮感,進而将AR眼鏡束之高閣。
此次,高通、三星、谷歌提出的解決方案,就是“繞路”。既然做AR應用開發者興趣缺缺,那麼不如直接使用成熟的智能手機應用生态。AR眼鏡連接配接智能手機,也就意味着AR眼鏡将重走當年VR手機盒子的道路,是将AR眼鏡作為了單純的顯示屏,由手機來提供性能。
AR眼鏡隻是作為顯示手機輸出内容的媒體,這種類似于雲遊戲的解決方案确實有些想法。畢竟智能手機作為當下大多數人已經不離開的便攜通用計算裝置,人手一台的現狀就意味着AR眼鏡可以作為配件進入消費者的視野,并且當下智能手機的算力已經足以支撐增強現實的渲染。事實上,蘋果的Apple Vision Pro就是這一思路的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