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月化收益15%?“金融茶”的坑,比你想象的還深!

廣州的泛茶出大事了!資金鍊斷了,投資者們損失慘重,有的上千萬都打了水漂。

董事長鄭朝根被堵,辦公室牆都砸爛了。

泛茶想了三個招:債轉股、貨抵債、破産清算,可沒一個讓投資者滿意。茶葉從消費品炒成了金融品,現在全砸手裡了。

大家的錢到底去哪了?泛茶的快速擴張和高收益承諾,原來都是泡沫。這“金融茶”的騙局,教訓慘痛啊!

01

廣州“金融茶”市場又暴雷了!

這次的主角是泛茶,一個曾經在芳村茶葉市場風光無限的品牌。

但最近,泛茶的資金兌付出現了問題,許多投資者蜂擁而至,要求退款,有的人甚至投入了上千萬,面臨着巨大的經濟損失。

月化收益15%?“金融茶”的坑,比你想象的還深!

圖源自證券時報,泛茶董事長辦公室

7月底,泛茶的資金問題開始浮出水面。

憤怒的投資者們湧向泛茶總部,要求退錢。泛茶董事長鄭朝根被圍堵,他的辦公室牆壁甚至被砸出了一個大洞。

面對如此局面,鄭朝根表示不會跑路,會努力解決目前的問題。

一周後,泛茶提出了三個解決方案,但這些方案似乎并沒有平息投資者的怒火。

方案一是債轉股,讓經銷商通過入股公司的方式參與經營,被戲稱為“仿照華為模式”。

方案二是以貨抵債,讓經銷商繼續購買泛茶的産品,通過打折或置換。

方案三則是破産清算,變賣公司資産來補償經銷商。

但這些方案真的可行嗎?

許多投資者對此并不買賬。

他們質疑,普通客戶能否拿回錢,還是個未知數。而且,茶葉本來是消費品,卻被泛茶玩成了“金融品”。

現在,茶葉價格已經偏離市場定價,能否高價賣掉都是個問題。

02

泛茶的炒作手法和之前的昌世茶類似,都是通過壟斷市場定價權,制造炒作空間。

500元一斤的茶葉被炒到了幾萬元,許多人買茶不是為了喝,而是為了倒手賣。

但當沒有接盤俠時,這個遊戲就玩不下去了。

泛茶的創始人鄭朝根聲稱,他的家族從1465年就開始從事茶葉生意,但這個說法沒有證據支援。

月化收益15%?“金融茶”的坑,比你想象的還深!

泛茶項目最早在2015年開始,以普洱和鐵觀音為主要産品,設計融入國朝元素及傳統文化。

巅峰時期,泛茶在全國布局了500多家實體店,在海外也有布局。

泛茶的快速走紅,靠的是營銷和廣告政策。

據網絡讨論,

月化收益15%?“金融茶”的坑,比你想象的還深!

如今,許多投資者買了一堆可能這輩子都喝不完的茶葉或“虛拟茶葉”,投入了巨額資金,卻面臨着接盤俠消失的局面。

原本有實物交割的交易,後來變成了“提貨碼”,最後甚至連碼都沒了,隻剩下一紙承諾。

今年7月底,泛茶稱公司及部分經銷商銀行賬戶被當機,原本預計8月2日恢複正常,但投資者并沒有等到好消息。

廣州荔灣擁有全國最大的茶葉城,在昌世茶出事後,當地曾多次提醒“金融茶”騙局。

那麼,泛茶最終會如何收場?

是繼續尋找解決方案,還是走向破産清算?

這一切都還是未知數。我們将持續關注這一事件的進展,為大家帶來最新的報道。

同時,也提醒大家在投資時一定要謹慎,避免陷入類似的金融騙局。

03

為何這種騙局還有那麼多人上當呢?

歸根結底,還是大家沒有抵擋住高回報的誘惑。

這種騙局,就是典型的高回報誘餌,承諾的收益根本不寫進合同,完全沒法律效力。

他們先打造産品,誇大稀缺性,再通過自買自賣拉升價格,制造漲價假象。

言叔提醒大家,這種撈偏門的風險太大了,尤其是沒有監管的領域。

這些年,炒鞋、炒虛拟币、炒妖股的套路都是相通的,你看中的是收益,人家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當一個東西被炒到價格遠超價值,各路資金都認可的時候,往往就離收割不遠了。

言叔我還是那句話,投資要謹慎,别被高收益沖昏頭腦。

我更傾向于長期定投優質基金,雖然現在市場有分歧,但我不悲觀。站在當下,很多投資邏輯可能得到重新演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