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月化收益15%?“金融茶”的坑,比你想象的还深!

广州的泛茶出大事了!资金链断了,投资者们损失惨重,有的上千万都打了水漂。

董事长郑朝根被堵,办公室墙都砸烂了。

泛茶想了三个招:债转股、货抵债、破产清算,可没一个让投资者满意。茶叶从消费品炒成了金融品,现在全砸手里了。

大家的钱到底去哪了?泛茶的快速扩张和高收益承诺,原来都是泡沫。这“金融茶”的骗局,教训惨痛啊!

01

广州“金融茶”市场又暴雷了!

这次的主角是泛茶,一个曾经在芳村茶叶市场风光无限的品牌。

但最近,泛茶的资金兑付出现了问题,许多投资者蜂拥而至,要求退款,有的人甚至投入了上千万,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损失。

月化收益15%?“金融茶”的坑,比你想象的还深!

图源自证券时报,泛茶董事长办公室

7月底,泛茶的资金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愤怒的投资者们涌向泛茶总部,要求退钱。泛茶董事长郑朝根被围堵,他的办公室墙壁甚至被砸出了一个大洞。

面对如此局面,郑朝根表示不会跑路,会努力解决当前的问题。

一周后,泛茶提出了三个解决方案,但这些方案似乎并没有平息投资者的怒火。

方案一是债转股,让经销商通过入股公司的方式参与经营,被戏称为“仿照华为模式”。

方案二是以货抵债,让经销商继续购买泛茶的产品,通过打折或置换。

方案三则是破产清算,变卖公司资产来补偿经销商。

但这些方案真的可行吗?

许多投资者对此并不买账。

他们质疑,普通客户能否拿回钱,还是个未知数。而且,茶叶本来是消费品,却被泛茶玩成了“金融品”。

现在,茶叶价格已经偏离市场定价,能否高价卖掉都是个问题。

02

泛茶的炒作手法和之前的昌世茶类似,都是通过垄断市场定价权,制造炒作空间。

500元一斤的茶叶被炒到了几万元,许多人买茶不是为了喝,而是为了倒手卖。

但当没有接盘侠时,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泛茶的创始人郑朝根声称,他的家族从1465年就开始从事茶叶生意,但这个说法没有证据支持。

月化收益15%?“金融茶”的坑,比你想象的还深!

泛茶项目最早在2015年开始,以普洱和铁观音为主要产品,设计融入国朝元素及传统文化。

巅峰时期,泛茶在全国布局了500多家实体店,在海外也有布局。

泛茶的快速走红,靠的是营销和广告策略。

据网络讨论,

月化收益15%?“金融茶”的坑,比你想象的还深!

如今,许多投资者买了一堆可能这辈子都喝不完的茶叶或“虚拟茶叶”,投入了巨额资金,却面临着接盘侠消失的局面。

原本有实物交割的交易,后来变成了“提货码”,最后甚至连码都没了,只剩下一纸承诺。

今年7月底,泛茶称公司及部分经销商银行账户被冻结,原本预计8月2日恢复正常,但投资者并没有等到好消息。

广州荔湾拥有全国最大的茶叶城,在昌世茶出事后,当地曾多次提醒“金融茶”骗局。

那么,泛茶最终会如何收场?

是继续寻找解决方案,还是走向破产清算?

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我们将持续关注这一事件的进展,为大家带来最新的报道。

同时,也提醒大家在投资时一定要谨慎,避免陷入类似的金融骗局。

03

为何这种骗局还有那么多人上当呢?

归根结底,还是大家没有抵挡住高回报的诱惑。

这种骗局,就是典型的高回报诱饵,承诺的收益根本不写进合同,完全没法律效力。

他们先打造产品,夸大稀缺性,再通过自买自卖拉升价格,制造涨价假象。

言叔提醒大家,这种捞偏门的风险太大了,尤其是没有监管的领域。

这些年,炒鞋、炒虚拟币、炒妖股的套路都是相通的,你看中的是收益,人家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当一个东西被炒到价格远超价值,各路资金都认可的时候,往往就离收割不远了。

言叔我还是那句话,投资要谨慎,别被高收益冲昏头脑。

我更倾向于长期定投优质基金,虽然现在市场有分歧,但我不悲观。站在当下,很多投资逻辑可能得到重新演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