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又名乞巧節、女兒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于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
在古代女子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婦女亦會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穿進了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為了“女兒節”。七夕節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對愛的承諾。
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内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節日習俗: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為牛慶生、曬書曬衣、供奉磨喝樂、拜織女、吃巧果。
資訊來源:沈陽釋出
#網絡中國節#
#網絡中國節·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