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蘇慧)電動車引發的火災事故、高空抛物砸傷行人、交通事故肇事逃逸……這些事故的發生會影響老百姓的生命财産安全,引發老百姓擔憂。對此,中國電信四川公司(以下簡稱“四川電信”)打造多款黑科技,做到事前防控、事中實時監督、事後有依據處理,守護老百姓安全。
建設平安慧眼,擴大治安防控
四川省成都市眉山天府新區建設初期,社會治安情況複雜,防控體系不完善。為此,四川電信在新區所轄7個鎮(街道)、79個社群(村)的布點建立1860個普通監控點位和240個AI監控點位,并建設“平安新區慧眼工程”智慧管控平台(基層治理平台),整合已有雪亮工程582個點位和電信現有社會資源2118路點位,形成新區、街道(鎮)、社群(村)三級平台。
圖為“平安新區慧眼工程”智慧管控平台
新區政法委群衆接待中心副主任李攀表示,“很多時候一個案件涉及多個部門,平台資訊可分級分類共享至市綜治中心、新區綜治中心、公安分局、相關部門、各街道(鎮)和社群(村)綜治中心,案件共享,友善治安防控。”
“四川電信還為我們街道(鎮)、社群(村)常職幹部開通手機APP,便于實時巡查,做好巡邏防控工作。”李攀說。
在北鬥鎮北金路口,一電瓶車與機車相撞,造成嚴重的傷情。當事人立即撥打了110及120,民警迅速到達現場,勘察現場及驗證,随後救護車将傷者送到醫院進行檢查救治。民警疏通現場後,立即到北鬥鎮沖突調解中心監控室通過慧眼工程檢視了事發當時的起因經過結果,判定了該交通事故的責任。
随着“慧眼工程”監控點位的普及,不僅充分發揮了治安防控、改善民生、服務群衆的作用,還有效降低了新區治安案件發案率,提高了破案效率,同時也提升了新區基層治理能力。
四川電信還為慧眼工程日常維護提供有力的保障,一般性故障48小時内維護上線,并在新區政法委安排了1名長駐維護人員,在7個鎮(街道)各安排了2名維護人員,確定了平均線上率在99%以上,故障率控制在1%以内。
運用慧眼+AI, 為居民生活拉起防護網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的普及友善了居民的短距離出行,同時,也成為外賣、外送等服務行業首選的交通工具。然而,“進樓入戶”“人車同屋”等現象在各類小區中屢見不鮮,由此引發的消防安全事故令人觸目驚心。
據國家消防救援局資料顯示,2023年全國共接報電動自行車火災2.1萬起,同比增長17.4%。
針對小區基礎設施差、物業管理缺位、群衆防災意識弱等安全管理問題,四川電信積極協助消防部門開展消防智能化革新,通過5G、AI、大資料、物聯網等新技術,創新打造“電動車管理AI監控系統”,運用AI算法的場景化、智能化解決方案,共同構築消防安全“AI”防線。
“一旦有電瓶車進入樓道就會觸發遠端報警,大幅降低了我們的人力投入,還提高了居民的安全意識。這套系統應用後,再也沒有了電瓶車的隐患煩惱。”位于攀枝花市的五十一陽光社群周凱表示。
通過“電動車管理AI監控系統”,一旦有業主推電瓶車進電梯,AI監控系統就會識别并關聯反應:攝像頭現場會發出“請注意文明乘梯,嚴禁電瓶車進入”的勸導音,同時梯控裝置送信号給電梯,讓電梯不關門,不上行,直到電瓶車退出電梯為止。
與此同時,物業的值班人員會收到平台發送的告警短信,短信裡面會明确是哪個攝像頭産生的告警,友善物業快速定位,快速處置。
電瓶車充電安全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充電時間越長,充電器外殼溫度就會越高,非常容易引發火災。在監測、預防電瓶車棚起火方面,AI監控快速識别火焰并抽煙檢測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一旦有電瓶車棚出現起火的情況,AI攝像頭系統能快速準确地監測火情并自動啟動噴淋系統,有效應對火災風險,保障棚内車輛和設施的安全。同時,系統會自動向物業值班人員發送告警短信,友善物業快速定位,及時進行滅火處置。
事前預防、事中告警、事後追溯。借助數字化能力,四川電信為川内衆多社群場景提供緊急事件的“全面感覺、及時預警、精細研判、精細幹預”,給居民安全生活拉起了一張防護網。
打造“AI交通警”, 加強交通安全
為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四川電信建立AI專家團隊,以泸州市為示範點,聯合泸州公安大膽實踐、探路破局,融入“科技賦能、智慧管理”新理念,整合雲計算平台、大資料資源,研發“農村電子勸導員”道安守護系統。
據了解,目前該系統涵蓋“感覺源建設”“視訊AI巡邏”“實時語言預警”“大資料碰撞回報”以及“線下落地管理”等元素。特别是針對感覺源端口,加載了未戴頭盔識别、超載識别、人員檢測等算法,支撐道路交通安全的場景智能識别,為農村道路顯性交通違法戴上了“緊箍咒”。
圖為泸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治理應用平台
此外,四川電信建立三屏一體(大屏、PC、移動端 )支撐模式,整合物聯網、視聯網、AI技術,借助視訊、AI監控、語音關聯能力,實作一杆五員(勸導、監督、放哨、執法、宣傳)功能,打造電子勸導員治理新模式。
在四川省泸州市江陽區丹林梨花村,村民張某騎車帶着親戚,來檢視作物長勢。突然,村口稻田旁道路上一根近3米高的“白杆杆”上,響起了村長的聲音:“駕駛機車,記得戴頭盔哦!”
圖為“電子勸導員”
說起這“白杆杆”,丹林梨花村村支書範才洪解釋道,“這是我們的‘電子勸導員’,專管我們的鄉村路。它就如一位‘AI交通警’,村上的交通安全管理,它可起了大作用”。
“電子勸導員”可24小時全天候在崗執勤,通過AI技術自動識别記錄違法行為,線上線下關聯,基本實作路面顯性交通違法預警全覆寫,并開發區域研判、隐患排治、宣傳教育、道安考核等子產品,配套建立區域三輪車自編号、違法閉環查處等基礎工作機制,為風險評估、違法查處和村規民約應用等方面提供了鮮活的資料源頭。
“‘農村電子勸導員’全覆寫後,我們還将把其運用到其他場景,延伸‘農村電子勸導員’的功能觸點。”泸州市警察局交通警察支隊支隊長向陽說。在他看來,“技術+機制+大資料”的綜合保障,促成了“農村電子勸導員”道安守護系統的不斷完善,為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環境水準提升帶來了更大保障,更是以“公安+AI+部門關聯”力量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基層治理新格局。
目前,泸州市已部署超過3000個“電子勸導員”,精準勸導農村群衆超80萬人、處罰1000餘人,農村地區兩、三輪車顯性違法由原來的50%左右下降到20%以下,相關事故也得到大幅壓降。
“電子勸導員”是四川電信為農村道路交通安全保駕護航創新實踐的一小步。未來,随着數字化、智能化的不斷深入,廣大農村地區的交通安全狀況将持續改善,四川電信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營造更加安全、暢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環境。
圖檔來源:張蘇慧/攝;四川電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