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造“平行世界”!起步區新能源新材料産業園有望2025年5月底竣工

8月1日下午,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崔寨片區,新能源新材料産業園基礎設施項目已拔地而起,勞工正在進行防火塗料、屋面防水以及室内安裝等作業。“該項目全部采用鋼結建構設,鋼結構最大跨度92.4m,最大單體提升重量達1800t,施工難度大,創造了起步區鋼結構工程新的紀錄。”該項目負責人劉峰告訴新黃河記者,整個項目将在今年底完成外裝施工,預計2025年5月底竣工。

據了解,起步區新能源新材料産業園基礎設施項目C-2地塊,位于起步區風鈴路以東、氫谷2号路以南、氫谷3号路以北、青甯溝西路以西。項目建設投資13.8億元,總建築面積約13.8萬平方米,地上5層,一至三層為生産廠房,四至五層為科研辦公區;地下1層。該項目于2023年4月12日開始施工,今年5月31日完成鋼結構封頂。

打造“平行世界”!起步區新能源新材料産業園有望2025年5月底竣工

近距離觀察建築架構,新黃河記者注意到,該建築并非普通的混凝土結構,而是鋼結建構築。劉峰介紹,該項目全部為鋼結構裝配式建築,相比傳統的建築模式,工期可節約至少3個月。

這樣的結構,也決定了用鋼量較大。整個項目鋼結構總構件數量過萬件,最大單月鋼構安裝量超13000t。在施工中,大體量鋼構件的生産、運輸、安裝狀态難以識别成為主要難點。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創新應用基RFID及新型建造BIM平台的物料追蹤技術實作構件單個及批量識别和定位,根據現場進度科學劃定料場存儲量和單日運輸量,高效完成各工序穿插施工。”劉峰說。

從現場已經完成的主體結構看,建築結構中間有明顯的懸空和退台。

打造“平行世界”!起步區新能源新材料産業園有望2025年5月底竣工

“該項目以大膽的設計方式,将生産研發作為一個平層展開,将創新科研辦公區域向上翻轉成為另外一個平行的平層,建構出了‘平行世界’,展現力量、科技、震撼的效果。”劉峰告訴新黃河記者,項目鋼結構最大跨度達92.4m,最大懸挑30m,最大建築高度46.2m。底部生産區整體采用建築體量向西南角逐級跌落的“退台結構”,打造面向城市的“友好界面”;上部科研區為群體核心筒支撐的鋼桁架結構,整體采用大跨懸浮的“環形結構”,創造出輕盈動感的“産研之冠”。

無論是“平行世界”的建築設計風格還是92.4m的鋼結構最大跨度,在施工過程中都存在較大難度。從目前落成的主體結構看,這些難點都已攻克。

“該項目施工難度大,創造了起步區鋼結構工程新的紀錄。外觀看起來懸空的4-5層科研區域,是通過群體核心筒支撐的鋼桁架結構與48根高釩索的拉力作用所實作。”據該項目技術人員介紹,針對大跨度鋼連廊施工難點,施工方研發大跨懸浮鋼桁架全過程資料監測與控制技術,通過采用智能協同控制系統,實作液壓硬體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各控制點可實作位移和力的同步控制,實作鋼桁架同步提升。通過振弦式傳感器、三維雷射掃描器等非接觸式監測裝置,擷取超大跨鋼結構在施工過程中的數字化資訊,得到應力、變形資訊,并通過數字孿生模式擴充到結構施工及健康監測平台。

從高釩索的架設看,針對拉索節點複雜,施工難度大的問題,該項目應用BIM技術對箱型穿孔節點、拉索張拉工裝等進行深化,形成标準化深化設計流程;根據拉索預應力張拉特點,制定标準化張拉流程,保障張拉品質。

打造“平行世界”!起步區新能源新材料産業園有望2025年5月底竣工

“未來該建築将成為起步區崔寨片區的地标建築之一。”劉峰表示,該項目辦公區域為超低能耗建築,将充分利用地塊内太陽能、淺層地熱等可再生能源,在實作綠建二星及超低能耗建築的同時,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标。

目前,該項目主體及二次結構施工已完成,500多名施勞工員正開展防火塗料、屋面防水等作業。下一步,該項目将全面開展裝飾裝修工作,預計2025年5月底竣工。

起步區管委會産業促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為機器人與空天先進裝備創新基地項目打造的“平行空間”,下步将做好機器人産業相關上下遊項目的招引,加強産業鍊上下遊企業合作,積極設立相關基金,在企業落地、人才培養與引進等方面做好服務。

記者:黃敏 攝影:黃敏 編輯:韓璐瑩 校對:劉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