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梅洛尼剛結束訪華,美國就給其當頭一棒,繞開意大利組建“新群”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訪華回國次日,中意汽車零部件企業便簽署了拓展電動汽車領域合作的協定。#軍史觀察團#

在梅洛尼訪華期間,中意簽署了涉及加強電動汽車領域合作的行動計劃。中意企業此番簽署的協定,無疑就是中意兩國目前正在快速落實該計劃的展現。

這對于中意兩國全面重新開機合作雖說是一個好消息,但卻不是美國希望看到的。

梅洛尼剛結束訪華,美國就給其當頭一棒。

事情是這樣的。

據美國商務部消息,這兩天,美國牽頭号召多國舉行了一場會議,以讨論如何共同應對與聯網汽車相關的國家安全風險。

參會成員國除包括加拿大和德國等G7成員國外,連近期跟美國關系面臨挑戰的印度也在場。但作為美國親密盟友,而且是G7輪值主席國的意大利卻缺席了。

梅洛尼剛結束訪華,美國就給其當頭一棒,繞開意大利組建“新群”

這次會議讨論的重點,說白了還是美國希望其盟友和合作夥伴在汽車領域對華采取一些限制措施。

自美國此前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稅後,美國便一直施壓盟友步調一緻。也是基于這樣的背景,加拿大外長喬利和梅洛尼相繼通路了中國。

期間,不管是喬利還是梅洛尼都談到希望跟中國改善關系,以及加強各領域合作。是以對于喬利和梅洛尼的訪華,輿論普遍認為,這顯示加拿大和意大利并不願意配合美國在汽車領域對華出手。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邀請加拿大開小會卻沒有邀請意大利,本身就說明問題。

我們推測,美國繞開意大利組建“新群”,很可能就是中意簽署的三年行動計劃觸怒了美國。

目前歐盟在對中國電動汽車加稅這件事上本身就出現了不小的分歧,與此同時,在歐盟委員會近期力推遏制對華投資的一場投票中,也是僅有一個歐盟成員國贊成。

這顯示,對于美國在涉及電動汽車等領域鼓吹的“對華脫鈎”那一套,歐盟多數國家并不感興趣。

當意大利跟中國達成包括加強電動汽車領域在内的合作後,美國難免會産生一種擔憂,那就是意大利會影響整個歐盟的風向。

歐盟不久前舉行了一輪投票,贊成對中國電動汽車加稅的國家,不足歐盟成員國一半。而意大利剛好是當時贊成的國家之一,且身份比較特殊。

歐盟相關規定顯示,若最終反對票達到15個及以上的歐盟成員國,且人口占比超過歐盟總人口的65%,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稅的決議就廢棄了。

意大利剛好是歐盟的人口大國之一。換言之,如果意大利反水,歐盟委員會想要強推對中國電動汽車加稅,隻會更加困難。

梅洛尼剛結束訪華,美國就給其當頭一棒,繞開意大利組建“新群”

結合去看,美國這個時候繞開意大利組建“新群”,意圖打造一個“反華汽車聯盟”,大機率就是對意大利的一種敲打。

美國拉上加拿大等國召開會議談到的“共同應對與聯網汽車相關的國家安全風險”,其實跟美國商務部此前放風稱要禁用中國汽車軟體沒什麼差別。

美國商務部的理由沒什麼新意,主要就是擔心搭載中國軟體的汽車可能會所謂搜集美國使用者的通話等。美方将其視為一種潛在的安全風險,是以哪怕沒什麼證據顯示中國汽車軟體存在問題,美國依然決定對華出手。

當然,跟美國此前對中國電動汽車關稅一樣,由于美國對中國一些關鍵汽車軟體需求并不高,是以哪怕美國對中國汽車軟體出手,他們也不會造成太多損失。

美國這樣做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把歐盟和日韓等盟友和合作夥伴拖下水。

在美國召集加拿大等國開會後,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商務部預計未來幾周就會将禁用中國汽車軟體的相關措施付諸行動。

美國雖說目前還未明确要求其盟友和合作夥伴步調一緻,但既然在相關會議中談到共同應對風險,至少上述參會的國家恐怕将很難置身事外。

如此一來,如果意大利仍然堅持跟中國加強電動汽車領域的合作,美國不排除就會進一步施壓這些國家将意大利給孤立。

不過,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美國的盟友和合作夥伴基于自身利益出發,未必會嚴格按照美國的要求辦事。

梅洛尼剛結束訪華,美國就給其當頭一棒,繞開意大利組建“新群”

意大利企業快速落實梅洛尼訪華成果的舉措,已經算是在汽車領域打響了反對美國霸權的第一槍。若美國執意要收割盟友和合作夥伴,恐怕将很難達到預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