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蚊子船:在北洋毫無存在感,甲午戰後被屈辱的編入日本聯合艦隊!

鐵甲艦是海防利器,對此朝廷中大多數人是不否認的。可是,鐵甲艦造價昂貴,也沒有人表示懷疑。第二次鴉片戰争以後,經過曠日持久的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清政府的财政陷入了極端困難的境地,幾乎是囊空如洗。

蚊子船:在北洋毫無存在感,甲午戰後被屈辱的編入日本聯合艦隊!

是以,在海防讨論中,反對購買鐵甲艦的聲音還是很強的。對于李鴻章來說,顯然不滿意這種狀況,在海防讨論中他就對中國海防的輕重緩急做出了明确判斷。他認為,盡管中國的海岸線漫長,但沿海地區在國防上的地位是不一樣的。直隸沿海一帶是京畿門戶,是最重要的地區,吳淞一帶是長江的門戶,是次要的地區,而其他沿海地區則是更次要的地區,即使有所閃失,也無礙大局。既然海防重點在北洋,就應集中力量先籌建北洋海軍,而鐵甲艦是未來海軍建設中必不可少的利器。當然,李鴻章對國家的财政狀況也是很清楚的,他決定在朝廷還沒有最終下定購買鐵甲艦的決心之前,先購買一批小型軍艦,為北洋海軍建設開一個頭。

蚊子船:在北洋毫無存在感,甲午戰後被屈辱的編入日本聯合艦隊!

當海關總稅務司赫德意識到清政府急于籌建海防之後,開始謀劃插手這樁事務。1874年10月2日,他寫密信給在英國的部下、中國海關駐倫敦辦事處主任金登幹,讓他買一艘航速約15海裡的小型軍艦,該艦的大炮炮彈能在500碼(457.2米)距離上打穿20英寸(50.8厘米)厚的鋼闆,并且具有較低的價格,提供給清政府,進而達到向中國推銷英國軍艦的目的。

按照赫德的吩咐,金登幹悄悄地開展工作。他很快了解到,阿姆斯特朗公司的著名艦船設計師喬治·倫道爾獨創了一種新式戰船,叫作“水炮台”,又稱“蚊子船”,意思是船雖小,卻是一種利器,實際上是可以在水上活動的炮台,西方人認為它是防禦港口的最新武器。

蚊子船:在北洋毫無存在感,甲午戰後被屈辱的編入日本聯合艦隊!

金登幹立即派人前往泰恩河畔紐卡斯爾拜見倫道爾了解情況。後來,他了解到“蚊子船”有4種,都是港口炮艦:第一種載80噸炮,排水量1300噸,吃水15英尺(約4.57米),航速14節,包括大炮、全部裝備和100枚炮彈,裝備齊全,适合航海,價格9.3萬英鎊,交貨期12個月;第二種載26噸炮, 排水量320噸, 航速9節, 吃水7英尺6英寸(約2.3米) , 同樣裝備齊全,價格2.3萬英鎊,交貨1艘5個月、2艘6個月;

第三種載38噸炮, 排水量440噸, 吃水8英尺(約2.4米), 價格3.34萬英鎊,交貨1艘9個月、2艘10個月; 第四種載18噸炮, 排水量260噸, 吃水7英尺(約2.1米),航速8節,裝備齊全,價格2萬英鎊,6個月交貨。付款條件是随訂單付現金1/3,制造期中付1/3,餘額在此間交貨時付清。金登幹從這些情況判斷,“蚊子船”的優點很明顯,如機動性能好、搭載火炮可攻擊鐵甲艦、價格低廉、建造速度快等,這些優點符合清政府對所購艦船的要求。

蚊子船:在北洋毫無存在感,甲午戰後被屈辱的編入日本聯合艦隊!

赫德對金登幹的工作效率表示滿意。為了讓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特别是讓負責采購艦船的李鴻章滿意,赫德在把“蚊子船”的圖紙交給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和李鴻章的同時,特意誇大了“蚊子船”的功能,聲稱這種船可以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作戰。

李鴻章老謀深算,他對赫德的誇耀并不完全相信,在考察“蚊子船”的同時,他也在暗地裡悄悄考察其他國家的鐵甲輪船,比較它們的性能和價格。但他了解到的情況并不理想,各國建造鐵甲輪船的廠家無新船提供,可提供的多為舊船,而舊船經常出毛病,而且這些國家不肯換用中國旗号出口,又難派合适的人送船來華。這樣,李鴻章便把目光轉向了“蚊子船”。

蚊子船:在北洋毫無存在感,甲午戰後被屈辱的編入日本聯合艦隊!

經過反複權衡,李鴻章最終認可了“蚊子船”,不過他指出,赫德和金登幹以噸數作為衡量大炮的尺度不合适,以口徑衡量才符合慣例。他向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報告說,中國各省海口水淺者多,外洋十數寸厚鐵甲船吃水必深,礙難駛入。其能駛近口岸者,鐵甲不過數寸,有此安裝巨炮的“蚊子船”守口最為得力,較陸地炮台更為靈活,若購得十艘分布南、北洋緊要各口,足壯聲威而資保障。就這樣,李鴻章下定了從英國購買“蚊子船”的決心。

赫德所提供的“蚊子船”類型,因噸位和大炮口徑不同而分為不同種類,到底選購哪一種,李鴻章費了一番思量。最終他決定,從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訂購載26.5噸大炮(口徑11英寸, 即279.4毫米) 和載38噸大炮(口徑12.5英寸, 即317.5 毫米) 的“蚊子船”各2艘, 前者排水量320噸,後者排水量420噸。這兩種“蚊子船”的資料與赫德所提供的稍有出入。

蚊子船:在北洋毫無存在感,甲午戰後被屈辱的編入日本聯合艦隊!

為避免“阿思本艦隊”事件重演,這次清政府與赫德先訂立了《議定購辦船炮章程》,詳細規定了所購4艘“蚊子船”的價格以及來華前後的一切事宜。

1875年八九月間,4艘“蚊子船”先後在英國開工建造,艦炮由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艦體部分由阿姆斯特朗公司轉包給了米切爾造船廠建造。為友善起見,金登幹将4艘“蚊子船”分别命名為“阿爾法”(Alpha)、“貝塔”(Beta)、“伽馬”(Gamma)、“戴而塔”(Delta)。

1876年6月14日,“阿爾法”和“貝塔”試航成功。10天以後, 兩艦由英國水手駕駛開往中國。11月20日,兩艦抵達天津大沽口。27、28日, 李鴻章和赫德連續兩天前往觀看演試。李鴻章對演試結果表示滿意,當即将兩艦改名為“龍骧”和“虎威” , 分别派補用遊擊張成和補用千總邱寶仁管駕。事後李鴻章興緻勃勃地向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報告說,兩艘“蚊子船”,所有炮位、輪機、器具等件均屬精緻靈捷,堪為海口戰守利器。張成和邱寶仁均在船政多年,于機器船炮各學研究頗深,即令會同英國原來弁兵乘坐炮船,迅速放洋,駛赴福建船廠,就近選募管輪、管炮、舵勇、水手人等,咨由吳贊誠督饬操練,以便英國船主水手等交替回國。仍由赫德議明每船暫留英人教習3名,妥立合同。

蚊子船:在北洋毫無存在感,甲午戰後被屈辱的編入日本聯合艦隊!

1877年2月17日,“伽馬”和“戴而塔”也在英國樸次茅斯試航成功。中國第一任駐英公使郭嵩焘親臨現場,并親手演放了“伽馬”艦的大炮。28日, “伽馬”和“戴而塔”起航駛往中國, 于6月 18日抵達福建,直接移交給清政府。李鴻章将這兩艘“蚊子船”改名為“飛霆”和“策電”,與先到中國的“龍骧”和“虎威”一起重新編配軍官,分别由鄧世昌、李和、邱寶仁和吳夢良管帶。至此,從英國購買的第一批“蚊子船”塵埃落定。

1878年6月,“龍骧”“虎威”“飛霆”“策電”4艘“蚊子船”奉李鴻章之命駛抵天津大沽,駐防北洋。李鴻章認為,經過一年的風濤檢驗,該4艘“蚊子船”的巨炮,實足以制鐵甲,守護海口最為得力。目前,此項船隻無論各海口難資分布,即咽喉要區根本重地,尚恐不敷,應該及時添置。于是,他饬令天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電告赫德,盡快打聽英國各造船廠“蚊子船”的價格,等有确信,繼續酌量訂購。朝廷對李鴻章的主張頗有同感,強調鐵甲艦和“蚊子船”等艦船,均為海防所不可少,鐵甲艦所費過巨,一時難以籌辦,應繼續添購“蚊子船”,隻不過續訂的“蚊子船”,應考慮南洋大臣沈葆桢的要求,重點加強南洋海防。

蚊子船:在北洋毫無存在感,甲午戰後被屈辱的編入日本聯合艦隊!

不久,金登幹和赫德把“蚊子船”的現行價格報給了李鴻章,李鴻章覺得價格與上次購買的差不多,很快就決定再購買4艘420噸級的“蚊子船”,總價45萬兩白銀。1878年9月,阿姆斯特朗公司開工建造,4艦被金登幹命名為“埃普西隆”(Epsilon)、“基塔”(Zeta)、“愛塔”(Eta)、“西塔”(Theta)。1879年7月24日, 4艦在樸次茅斯試航成功, 駐英公使曾紀澤親手開炮, 感覺良好。1879年7月30 日, “埃普西隆”等4艘“蚊子船”起程回國,11月中旬抵達天津大沽。按照沈葆桢事先所拟船名,分别命名為“鎮北”、“鎮南”、“鎮東”、“鎮西”,李鴻章親自前往大沽勘驗,感到這4艘“蚊子船”的輪機、炮位、器具、船式均尚精堅靈捷,駛出洋面,演試大炮,藥力加多,亦有準頭,與前購38噸大炮的炮船大緻相同。

蚊子船:在北洋毫無存在感,甲午戰後被屈辱的編入日本聯合艦隊!

于是,他動了據為己有之心,向朝廷建議,調“龍骧”“虎威”“飛霆”“策電”赴南洋歸沈葆桢調遣,留“鎮北”“鎮南”“鎮東”“鎮西”在津沽,由李鴻章督饬許钤身、提督丁汝昌會督管帶各員,認真操練,并令時常出洋赴東、奉交界的大連灣及沿海口岸,駐泊梭巡,以壯聲威。朝廷對這一建議表示贊同。沈葆桢得知此事後,從大局出發,也沒有表示異議。

1880年4月7日,“龍骧”“虎威”“飛霆”“策電”分别在沈有恒、許壽山、陳錦榮、何心川的管帶下,放洋南下,駛往上海,入塢修理,最新式的“蚊子船”就留在了北洋。

引進“蚊子船”的成功激起了沿海各省督撫的購船熱情,其中山東巡撫周恒祺也通過赫德從阿姆斯特朗公司訂購了兩艘“蚊子船”,準備用于山東海防。該級船排水量440噸,武備與“鎮北”級基本相同,被命名為“鎮中”和“鎮邊”。1881年8月, 兩艦駛至大沽,當時李鴻章正加快北洋海軍建設步伐,有意将這兩艘“蚊子船”留在北洋,便親自登船查勘,并遴派都司銜盡先守備林永升、葉祖珪為管帶,并留兩名洋弁協同照料操演。這樣,籌辦初期的北洋海軍已經擁有了6艘“蚊子船”。

蚊子船:在北洋毫無存在感,甲午戰後被屈辱的編入日本聯合艦隊!

然而,這批被赫德吹捧得天花亂墜的“蚊子船”,在北洋海軍發展過程中除了發揮海上曆練官兵的作用之外,并未有其他作為。第一,在西方海軍已經普遍走向大洋的時代,這些僅能用于防守港口的“蚊子船”與海軍發展趨勢極不相稱。第二,缺乏海上機動能力,難以參與海上艦隊作戰,其存在也就無大意義。然而,無論是郭嵩焘還是李鴻章都是海軍裝備的外行,他們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隻不過是皮毛而已,他們對“蚊子船”的贊賞更多的是受赫德的影響。而駐德公使李鳳苞及福建船政局總監督、法國人日意格等人則不同,他們對“蚊子船”提出了嚴厲批評,他們認為“蚊子船”僅能防守港口。

蚊子船:在北洋毫無存在感,甲午戰後被屈辱的編入日本聯合艦隊!

在海軍内部,劉步蟾和林泰曾也聯合向船政局提調吳仲翔呈交了《西洋兵船炮台操法大略》的條陳,批評“蚊子船”利于攻人而無能自衛,若中炮子即有沉破之患,求最上之策非擁鐵甲等船自成數軍,決勝海上,不足臻以戰為守之妙。吳仲翔将該文呈報李鴻章,李鴻章在李鳳苞、日意格、劉步蟾等人的提醒下認真研究了“蚊子船”的結構和性能,也感到它有兩大缺點:第一,速率不高;第二,穩定性差。另外,李鴻章還考慮到“蚊子船”的後續花費,如果繼續購買這種軍艦,造成經費緊張,勢必會影響後續鐵甲艦的引進。是以,在第二批“蚊子船”到華後不久,他決定停購這種軍艦。

由此可見,晚清時期清政府購買“蚊子船”的舉措,其實是真正大規模購艦活動的前奏和預演。不久,李鴻章從英國訂購的“超勇”“揚威”來華,6艘“蚊子船”依然活躍在海上,參與執行各種海上任務。1888年,北洋海軍成軍,6艘“蚊子船”名列其中。此後,随着鐵甲艦和新式巡洋艦的不斷添購,“蚊子船”越來越顯得無足輕重,為節省經費,北洋海軍每年隻維持2艘在海上執勤,其餘的則收入船塢封存,在北洋海軍參與的各種軍事行動中也就很難見到它們的身影了。

蚊子船:在北洋毫無存在感,甲午戰後被屈辱的編入日本聯合艦隊!

1894年甲午戰争爆發,北洋海軍全部啟用“蚊子船”,重新編制了人員,管帶分别由藍建樞、呂文經、黃鳴球、陳鎮培、林文彬、潘兆培充任,投入到戰争中。它們的主要任務是防守旅順和威海衛海口,以及運送糧械、協助艦隊護航。9月15 日,日軍發起平壤戰役,次日李鴻章按計劃派出4000銘軍增援,令北洋海軍主力全力護航。在北洋海軍的護航編隊中就有“鎮中”和“鎮南”兩艘“蚊子船”,它們的任務是守衛鴨綠江口,防止日本艦船進入鴨綠江實施偷襲。黃海海戰打響後,兩艘“蚊子船”因無力與日本海軍交戰,故沒有出現在戰場上。當海戰結束時,兩艘“蚊子船”跟随艦隊一同傳回旅順。

蚊子船:在北洋毫無存在感,甲午戰後被屈辱的編入日本聯合艦隊!

威海港,小船為蚊子船

1895年1月底,威海衛保衛戰打響,6艘“蚊子船”堅守在威海灣内,與其他艦船相配合,抗擊日本海軍的進攻。在經過了10餘天的殘酷戰鬥之後,北洋海軍喪失了抵抗能力,旗艦“定遠”管帶劉步蟾、海軍提督丁汝昌等自殺殉國。

蚊子船:在北洋毫無存在感,甲午戰後被屈辱的編入日本聯合艦隊!

2月12日上午,“廣丙”艦管帶程璧光乘坐前挂白旗、後挂黃龍旗的“鎮北”艦,拖一舳闆從東口出港,途中換乘舳闆,登上日本聯合艦隊旗艦“松島”向伊東祐亨遞交投降書。2月13日上午,程璧光乘“鎮邊”艦再次登上“松島”艦,遞交回函,并将丁汝昌的死訊告訴伊東祐亨。13日下午,牛昶昞作為駐威海衛清軍代表,随程璧光乘“鎮邊”艦登上“松島”,與伊東祐亨進行投降談判。

蚊子船:在北洋毫無存在感,甲午戰後被屈辱的編入日本聯合艦隊!

2月17日上午,伊東祐亨指令日本聯合艦隊各艦駛進威海灣。此時,北洋海軍共有“鎮遠”“濟遠”“平遠”“廣丙”“鎮東”“鎮西”“鎮南”“鎮北”“鎮中”“鎮邊”10艘軍艦成為日軍的戰利品。劉公島陷落後,6艘“蚊子船”承擔了運送島上清軍官兵出島的任務。

蚊子船:在北洋毫無存在感,甲午戰後被屈辱的編入日本聯合艦隊!

日軍在威海衛利用在俘獲的“鎮字号”蚊子船載運遣散清軍官兵

甲午戰争後,6艘“蚊子船”編入日本聯合艦隊,擔當了無關緊要的角色,十幾年後它們先後被除役、轉售和報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