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有着衆多皇室成員的日本皇室,有着專門的皇室珠寶室來管理這些皇室珠寶,其中也包括皇後的王冠。
但是觀衆們會發現,别看日本皇室的王冠個個華麗,但它們在色彩和樣式上卻沒有任何特色,甚至會讓人覺得有些廉價。
那麼日本皇室的王冠究竟為什麼會顯得廉價呢?
皇後照搬西方設計。
日本皇室的王冠在外觀上沒有什麼特色倒不是因為日本皇室的珠寶室的風格太古闆,而是因為這些王冠都是照搬西方皇室的設計風格。
日本是一個有着上下近六千年曆史的國家,縱觀日本曆史上前前後後共計52位天皇以及天皇的皇後,都沒有一位皇後是戴過王冠的,甚至日本的皇室對于寶石的運用也非常謹慎。
直到1869年,日本的明治天皇遷都東京,東京成為日本的首都,許多西方人士也借此機遇來到日本發展,西方工業也開始在日本逐漸發展。
于是,在受到西方現代工業的影響後,明治天皇對于西方的傳統貴族制度也産生了向往,于是開始對日本的封建制度進行改革,西式的貴族制度也成為了改革的一部分。
不僅僅是貴族制度,就連皇室成員的服飾以及王冠等配飾也都在明治維新的影響下慢慢進行了改變。
由于日本受風俗習慣的影響,這些更改也并不是立刻就能完成的,于是就出現了一個過渡時期。
在這個過渡時期,日本皇室的成員穿着日本傳統服飾,頭上卻戴着照搬西方樣式的王冠,和穿着西式服飾的皇室成員們一起出現在公共場合。
明治維新的順利進行,也讓這些照搬的樣式越來越多,但是這并不代表日本皇室的珠寶室沒有想要回歸傳統的想法。
明治天皇的皇後昭憲皇後是最後一個戴着露出黑色頭發的傳統和服裝出現在公共場合的皇後,昭憲皇後的王冠是由日本傳統的武士頭盔設計而來的。
純金打造的王冠上鑲嵌着明亮的紅色寶石,周圍則是用毛絨做成的像日本傳統棗紅色那樣的顔色的裝飾,金色和紅色搭配在一起雖然顯得很有奢華感,但是作為頭盔設計的王冠卻是顯得有些突兀。
因為昭憲皇後戴着的頭盔設計的王冠僅僅隻是設計樣式的繼承,而昭憲皇後作為日本皇室中最後一位堅持傳統的皇後,昭憲皇後的王冠就顯得越發不倫不類了。
沒有曆史底蘊。
之是以會覺得日本皇室的王冠顯得廉價,除了皇室珠寶室沒有好好設計王冠以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日本皇室的王冠沒有曆史底蘊,這是和歐洲皇室的王冠最大的不同點。
歐洲的皇室從誕生伊始,王冠就已經成為了皇室成員地位的象征,幾乎每一頂王冠都曾作為曆代君王的随身之物,随着他們的哪一個離去而消亡。
這既在長時間的使用過程中積蓄了曆史底蘊,也為了讓後來的皇室成員對這些王冠更為珍惜。
這就使得歐洲皇室的王冠在曆史積澱上要高于日本皇室的王冠,起碼在樣式上是可以歸類為古典的東西,更有吸引力。
而日本皇室的王冠卻完全不是如此,首先,日本皇室的王冠隻有一部分和中國古代皇帝的冠冕相似,是由金絲編織而成的華麗的冠帶,其他的大部分王冠都是明治維新以後借鑒了西方樣式而來的。
這就導緻即使這些王冠在材料上再華麗,在樣式上也缺乏符合它們作為皇室成員的象征的底蘊。
其次,日本皇室的王冠是不可以傳承的。
根據日本皇室的規定,公主結婚的時候必須要将自己的王冠歸還,這就導緻這些華麗的王冠成為了擺設,它們不能像歐洲的王冠一樣世代相傳,積累曆史底蘊。
是以,日本的王冠在曆史底蘊上根本無法和歐洲的皇室成員相比較。
不符合體型特征。
除了皇室的王冠在設計上沒有特色,而在樣式和材料上卻非常豪華,給人一種太過于浮誇顯得廉價的感覺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王冠并不符合皇室成員的體型特征。
日本皇室中的王冠主要有兩種樣式,其中一種是鎖骨以下的短發佩戴的王冠,另一種是披肩長發佩戴的王冠。
在皇室的正式場合,雖然皇室人員們會穿着日本傳統的和服,将自己的頭發盤起來,但是這并不影響她們戴上披肩長發的王冠。
然而,這種樣式的王冠由于皇室成員長年累月披肩長發,最終長發的重量會将王冠的珠寶壓得變形,王冠的顔色也會因為汗水等污漬變得暗淡。
這就使得原本經過精心設計的王冠在皇室成員的頭上顯得非常沒有顔值,是以才會給人廉價的感覺。
這倒不是說日本皇室的珠寶室就這樣不對這些王冠進行維護,而是因為日本皇室的傳統,皇室成員在做了頭發之後,是不可以随意卸妝的,往往要等到皇室成員正式場合服完了,再卸妝再洗頭。
這就使得王冠在皇室成員的頭上黯淡無光,而顯得廉價的王冠也就逐漸成為了預設的标配。
結語
日本皇室的王冠顯得廉價并不是因為它們沒有用心設計,而是因為日本皇室的傳統,造成了王冠的曆史底蘊不足。
日本皇室還可以對王冠進行一些改進,然而在崇拜西方文明的過程中,日本卻也有些迷失了自我,未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