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直有學生老是來問我說:上科技的副作用是什麼?能不能上理論課跟他講解一下?我說:你現在連訓練飲食都沒搞清楚,你問這幹什麼?是不是有人給你推…
他說:學校健身房一哥們練得很好,老是給他科普一些科技知識,他擔心訓練遠沒有那般進步快,最後忍不住。要我說,這樣的人是真可恨!你還把大學生當韭菜?
誰不知道科技的利潤高?你隻談科技所謂的好處,對于嚴重的副作用是閉口不談,還有一點,誰告訴你:科技一紮,就能變大的?大家對于是非對錯的判斷能力也得有。
你要思考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單純為了肌肉好看去上科技,那簡直是愚蠢!如果是走職業路線,你想清楚自己要吃多少苦頭了嗎?别到時候後悔來不及了。
你隻看到人家走職業路線,好像很多健身愛好者崇拜,一出門好多粉絲合影留念,你看到的隻是資訊繭房,因為你愛健身,網絡上就瘋狂給你推薦這類的健美部落客。
你讓健身部落客去搭地鐵,看看有沒有人合影留念,基本上有上去合影的,都是健身愛好者,其餘人家要麼不喜歡這麼大塊的肌肉,要麼壓根不認識,要麼不感興趣。
在你沒看到的地方,有太多沒有流量的職業健美運動員,他們還在上着廉價課,甚至客源少,因為沒有知名度,也不符合大衆審美,普通人對什麼拿卡完全不感興趣。
普通人的需求更多是增肌減脂及塑形、體态調整産後康複等課程,她們其實也知道你拿卡厲害,但她們也知道你這樣一身大肌肉,自己内心深處是不太願意接受的。
你說:我想當個身材好的健身網紅,這樣帶貨才有說服力?在網際網路上,所謂的健身網紅,不靠身材帶貨賺大錢的人一抓一大把,前提條件是思考你的競争力在哪裡。
才想起,在去年,也是差不多這時間段,很有名的德國健身網紅:Jo Lindner。
被爆突然離世,年僅30歲。
他的女友Nicha發文稱,事發當天下午,兩人正躺在床上小憩,等待16點與朋友相見,沒想到Jo這一睡就再也沒能醒來,在她懷中去世。
Jo的死因被診斷為頸部動脈瘤,在生前他也有抱怨過自己頸部疼痛,可一直沒把這件事當回事,為時已晚。但你認為這件事情是毫無征兆?你認為是上天故意捉弄嗎?
比如大家在網上看到胸肌拉絲就會覺得很酷,但誰的胸肌拉絲能厲害過他?Jo直接表演胸肌拉絲跳舞,跟彈鋼琴似的,但這其實是一種病,稱之為:波紋肌病。
波紋肌病可以被了解為電解質不平衡所導緻的肌肉痙攣,當人因為脫水和進食不足導緻身體内電解質不平衡時,身體就無法獲得收縮和放松肌肉所需的能量。
如果這時還努力訓練,讓肌肉過于興奮,就會出現“胸肌抖成漣漪”的狀況。它會進一步導緻心髒病、重症肌無力等其他疾病。說到這,你還信奉好看大于生命嗎?
Jo生前在擔心一件事,那便是:心髒也是肌肉,如果抽筋抽得這麼厲害,要是連同心髒也抽筋了怎麼辦?很多時候,一些事情,人家隻是隐藏起來擔心輿論而已。
Jo自己承認過使用過類固醇藥物,但他經常參加健美比賽,那就是他的熱愛,他可以為此不管不顧,可他深受這會對身體造成副作用,一直奉勸大家不要使用科技。
随着他停止參賽後,也漸漸遠離了藥物,可他在生前最後一條po文中提及:在停用補充劑一年後,他的睾酮水準始終無法達标。不得不重新開始尋求睾酮替代療法。
可這給他的生活造成了長期影響,甚至伴随一生。他後悔了,鼓勵自己的粉絲:保持健身的習慣,就算不适用任何補充劑,你隻要保持,依然可以看起來很棒!
雖然最終Jo死亡原因為頸動脈瘤,與藥物無關,但在種種傷病和治療下,其實很多東西,大家懂的都懂,他的身體會慢慢産生難以挽回的損傷,壯年逝去,多麼悲傷。
還是奉勸大家不要一時錯步步錯!時刻記住,你健身的初衷是什麼?是想保持健身運動習慣享受美食嗎?過猶不及,追求極緻,或許會将人拖入萬丈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