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胡懋仁:美國的非對稱競争戰略

胡懋仁:美國的非對稱競争戰略

網上有一段視訊,專門講美國針對中國的所謂非對稱競争的事情。

美國的一些專家經研究發現,中國因科技方面已經占據了一些制高點。而美國要與中國競争,不一定都要針鋒相對地與中國的這些科技領域對标。美國專家認為,隻要在幾個關鍵的領域把住關口,形成系統性的優勢,以應對中國的挑戰。

其中有一位叫施密特的,提出一個評估報告。在報告中他建議,美國政府應該讓私營企業進入到美國國防與情報的共享和評估當中。這個建議的核心就是利用美國私營企業的科技能力,整合到美國的軍事戰略與情報當中。施密特上司的團隊把谷歌、微軟、蘋果、星鍊、臉書、洛克希德-馬丁,以及雷神等都招攬進來。

本來,這套機制是用來應對與中國的科技競争的,例如要針對華為5G的競争。然而因為俄烏沖突的爆發,美國這套所謂非對稱競争的政策還沒有用到針對中國的身上,就先用對針對俄烏沖突中的俄羅斯的身上了。俄烏戰場立刻成為美國戰争新戰略的實驗場。

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前,微軟的一個工程師小組秘密進入烏克蘭。他們發現,早在幾年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政府系統包括電力、通訊、軍事指揮、網站等關鍵節點上,植入了沉睡狀态的木馬程度。這個微軟的工程師小組清理了所有的木馬程式,并且為烏克蘭建立了與美軍作戰系統相同級别的防火牆系統。

2022年2月24日開戰前三個小時,俄羅斯網軍開始向烏克蘭發送喚醒木馬的程式,兩個小時之内,微軟在西雅圖的總部就發送了系統更新檔,截獲木馬喚醒程式。但普京并不知道,還是按原計劃發起了地面攻擊。俄軍進攻的第一天,谷歌就開始進行戰場幹預。俄羅斯的手機、地面導航的實時路況功能被完全屏蔽,而烏克蘭的手機卻一切正常。幾天後,俄羅斯的手機就沒有了網絡信号,而烏克蘭軍隊的網紅直播卻不受影響。谷歌又啟動了它的神盾計劃。谷歌把烏克蘭的新聞媒體、民間團體和一些組織的網站都納入到神盾的防止黑格攻擊的保護之中。

在俄烏沖突中,烏克蘭士兵和平民發送的照片、視訊,世界上的很多人們都能看到,但很少能看到俄羅斯一方所發送的照片或視訊。烏克蘭政府還發出一個通知,就是老百姓如果看到俄羅斯的武裝部隊,就用手機拍照,發到臉書的一個專門的位址上。這些照片都有位址的定位功能。看到這些照片,烏克蘭和美西方就能确定俄軍部隊所在的位置。這仗還怎麼打? 俄軍在烏克蘭和西方面前,完全就是透明的。這就是所謂不對稱戰争的厲害。俄軍的照片發出來之後,烏克蘭與西方情報部門的AI系統對大量照片中的人臉進行篩選和分析,找出進階将領的位置,進而進行所謂定點清除。是以,俄烏沖突爆發後最初的一些日子,有好幾位俄軍将領就是這樣被定點攻擊打掉了。

烏克蘭在戰場上的通訊和情報傳遞主要是依靠馬斯克的星鍊。如果沒有美國政府的指令,烏克蘭怎麼可能指揮得動馬斯克? 是以,這完全是一場全方位的不對稱戰争。在俄烏沖突爆發後最初的日子裡,很多人都說俄羅斯軍隊打得像是拉了胯一樣。在美西方與烏克蘭面前的俄軍完全透明,俄羅斯處處被動,怎麼可能不拉胯?

人們會說,還是美國的科技厲害。這話不假。不過,再看今天的俄烏戰場,又會讓人們産生一些疑惑。在俄烏沖突剛開始的時候,烏克蘭看起來那麼有本事,這仗打得有聲有色。為什麼現在打了800天了,得到美國如此高技術支撐的烏克蘭,自己怎麼反倒像是拉了胯似的,難道美國的那些高技術一下子就都失靈了嗎? 這似乎讓人有點搞不懂。

據揣測,美國對烏克蘭的那些高技術支援并沒有撤除,而且估計也沒有被俄羅斯摧毀。但現在這些高技術的東西,怎麼看起來沒有最初時刻那麼靈光了呢? 或許在俄羅斯方面,也在加強一些高技術的投入了吧? 不過,對這一點似乎沒有找到什麼依據。

那麼,我們還隻能回到對戰争的基礎認識或者傳統的分析上來。

打仗,打的是國家的綜合國力。戰争雙方的科技水準當然非常重要,但是這并不是在戰争獲勝的決定性因素。烏克蘭作為美國的戰争代理人,烏克蘭的老百姓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看得很清楚了。他們中的厭戰情緒和反戰情緒在不斷地增長。而在俄烏沖突中,俄羅斯的人民則認為這是一場關系到俄羅斯的生死存亡的戰鬥。他們必須要取得戰鬥中的最後勝利,至少他們不能成為戰敗的一方。在綜合國力上,俄羅斯要比烏克蘭強出不少。特别烏克蘭在大搞私有化之後,很多工業企業嚴重衰敗,國家的經濟一塌糊塗。現在的烏克蘭完全依靠美西方的輸血而喘息。這樣的狀态再有多種高技術的支撐,怎麼可能取得戰場上的勝利?

俄烏沖突走到今天這個階段,也告訴我們,高技術确實非常有用,但是高技術的作用也是有限的。用高技術武裝起來的軍隊,對于技術程度不高的軍隊,确實有可能産生碾壓式的戰果。但是,如果高技術武裝的軍隊,在綜合國力上并不占有優勢,那麼在戰争中也未必就一定能取勝。或者說,即使用高技術武裝起來的軍隊,軍隊背後的國家也有較強的實力,但是由于他們發起的戰争是不義的戰争,而且他們的基本戰略也是錯誤的,更何況他們總是認為他們的力量強大到幾乎是無限的,是以就任意揮霍和消耗自己的國力,那麼他們依然可能走向失敗。由于這樣的多種原因,當年的北韓戰争、越南戰争、還有後來的阿富汗戰争,美國軍隊都用上了高技術,但是他們在戰略上最終都是失敗者。

再有,美國通過把那些高技術的私營企業組織起來,參與到美國的軍事與情報戰略之中,這個做法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但是有一點,這些私營企業可不是白幹的。你美國政府是要給人家錢的。星鍊不就是因為向烏克蘭提供了戰場服務,但一分錢也沒收到,結果馬斯克就不幹了嗎? 美國居然會對美國的私營企業說大話、使小錢,非常摳門。這實在是有違美國的經商意識與觀念。美國确實富有過,他的高技術确實也很強大。但是你想白用私營企業,那人家肯定不答應。而你不能白用的話,你的錢又能從哪裡來? 俗話說,好漢架不住三泡稀。美國如此在戰場上投入巨額金錢,就跟天天都在竄稀一樣,再壯的漢子也經受不住。用不了多久,美國就RUA了下來。

回到最初的話題,美國要與中國采取非對稱競争政策,能成功嗎?

美國方面說,要在幾個科技的關鍵領域形成一個系統性的優勢。如果說,美國的這些優勢一直都存在,但似乎并沒有能夠阻擋中國科技的發展。那麼美國如何利用他的系統性優勢來與中國進行所謂非對稱性競争呢? 或許人們會想到,在美國的優勢領域裡,美國會牢牢卡住中國。問題是,美國真能卡得住嗎? 美國一直不就想卡住中國那些還處在相對落後的領域嗎? 他們到底還會怎樣去卡呢? 如果我們根本不去求他們,完全自己悶頭幹,不需要他們的硬體,也不需要他們的軟體,他們還能怎麼個卡法?

我們現在能想到的,就是美國會卡住他們任何的硬體産品和軟體産品,絕對不能賣給中國。除此以外呢? 他們還能做什麼? 他們再想做的,就是滲透到中國來,對中國的科研事業進行直接的搗亂和破壞。這種事美國人是幹得出來的。是以咱們必須嚴加防範。其他的方面估計就是他們自己坐在那裡想當然了。他們一定會幻想中國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也幹不成,那也幹不成。好吧,就讓他們繼續幻想吧,沒人能攔得住他們的幻想。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進階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釋出;圖檔來自網絡,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