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文|白面書誏
編輯|白面書誏
24歲的大頭,被網暴了。
01
你敢信?
從萬衆矚目的種子選手,到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隻需要一天。
每逢運動會,就能在評論區看到一句調侃。
中國體壇最穩定的運動:跳水,乒乓球,足球。
随便拎出來一個,都是穩居第一的存在。
隻不過是正數第一和倒數第一差别罷了。
尤其是乒乓球項目,已經廣泛到不論男女老少,拿起拍子都能揮兩下的地步。
如果要問乒乓球運動員強到什麼程度?
強到可以改變規則。
乒聯賽制改了一次又一次,從球拍的顔色到球的大小,從發球的高度到分制處處受限,導緻許多有希望的運動員因為違反規定無緣賽場。
可即便被這麼針對,站在國際賽場的國乒依舊耀眼,因為他們足夠強大。
這一點,綜藝上的劉國梁早就說過。
“他們倒是為我改過比賽規則,心情啊挺爽的”
“因為無論他們怎麼改規則,我們還是世界第一”
就連平時給隊員的訓話,都是普通人眼裡的凡爾賽。
“你現在除了世界排名第一之外,啥都不是”
或許,正是太過強大,導緻大家對國乒的每一場比賽都抱有高度期待。
而這些期待,也成了他們比賽失利時的不可原諒。
近日,當有些人還沉浸在莎頭混雙奪冠的喜悅當中時,一個詞條空降熱搜。
“爆冷出局”
一時間有人遺憾,有人氣憤。
遺憾的是,剛拿完混雙冠軍的他,是萬衆矚目的焦點,如果一鼓作氣再拿個男單冠軍豈不美哉?
可令人意外的是,他止步在男單32強。
氣憤的是,即便斬獲了一枚意義非凡的混雙金牌,也不妨礙他在惜敗瑞典選手後遭到的謾罵。
心态不好。
失誤多。
可他們卻忽略了這次的事出有因。
在和莎莎問鼎混雙冠軍之際,一個噩耗發生了。
看着被踩斷的球拍,他沉默不語。
當時,還有人安慰他沒事。
畢竟,臨時換球拍的人不止他一個。
當初,張怡甯在2008年奧運會賽場奪得女單金牌的背後,就經曆過類似的抓馬事件。
馬上她就要和新加坡選手開打了,官方以“不符合比賽規定”為由,沒收了她的主球拍。
是真是假,都沒時間辯解了。
看着距離比賽不足十分鐘的時間,她不得不接受教練送過來的臨時球拍。
就連教練都覺得,球拍硬得跟鞋底子一樣,這場比賽估計懸了。
可張怡甯卻拿着不算拍的拍力挽狂瀾。
有這樣的例子在前,大頭的意外并沒有被人重視。
比賽時他多次深呼吸調整狀态,盡力打好每一球,可還是失敗了。
賽後采訪中,明明可以告訴記者是球拍影響了自己,可他還是把原因歸結到自己身上。
“球拍被踩壞心情受到一定影響,但絕非今天輸球的理由,還是自己的發揮出了很多問題,犯了很多錯誤,才導緻今天的失敗,手感沒有不同,都是自己的球拍”
可這樣的格局和素養,并沒有阻止噴子們的罵聲。
說他實力不夠。
别人拿着鞋底子都行,為什麼就你不行?
怒斥他打破了曆史,打出了自1992年以來,男乒在奧運單打中最差的成績。
就連之前的混雙金牌,也成了别人的功勞。
在許多鼓勵中,總會夾雜這些批評。
咄咄逼人。
恐怖。
惡心。
同時,也引起了大家的深思,為什麼張怡甯可以大頭不可以?
是實力不濟?
還是有什麼内幕?
02
首先,時代不同,面對的對手也不一樣。
國乒是有望奪冠的主力軍不錯,可瑞典等其他國家的選手也是有備而來,實力不容小觑。
把兩者放在一起,屬實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其次,張怡甯的球拍事件屬于意外,知道這件事的人少之又少。
如果不是賽後采訪本人親自說出來,換了球拍的自己就像手上安了假肢,還真沒人知道比賽時還有這樣的事故。
可大頭的球拍,壞得人盡皆知。
在媒體不遺餘力的宣傳下,比賽還沒開始他氣勢上就弱了對方一截。
弱點被暴露,比賽過程中心态出問題是必然的。
大頭的實力毋庸置疑。
從2018年之後,00年出生的他,憑着卓越的天賦和刻苦訓練在乒壇有了名氣。
獨特的快攻打法,如同一道閃電,一次次在賽場上擊潰對手的防線。
世錦賽,亞錦賽,WTT大滿貫......
除了櫃子裡熠熠生輝的獎杯,還有國際乒聯的男單,男雙,混雙穩居榜首的戰績。
可謂是獨領風騷,風頭無兩。
可就算球拍沒出意外大頭就一定能問鼎男單冠軍嗎?
不一定。
再優秀,他也不是神。
面對強者,也會有不敵的時候。=
況且,術業有專攻。
比賽之前,大頭就聽取了劉國梁的建議,把側重點放在了混雙上。
“如果混雙不拿冠軍,我往後的競争和發展會很危險”
對于這個結果,馬龍心裡也有數。
之前,有人問大頭這次奧運一行最怕碰到哪個外國選手,看着沉思中的大頭,馬龍順勢接過了話茬。
“你這節目多長時間,我怕說不完”
一句調侃,說明了一切。
雖然大頭日夜苦練,通過層層選拔賽站到了奧運賽場上,實力上不可否認,但是外國選手也在努力追趕。
于是,輿論爆發之際有人為他築起了一道“護城河”。
“今天就守在這,我看誰敢罵!”
專業運動員忍不住為他惋惜。
告訴大家臨陣換拍,是賽場上的大忌。
也有人例舉了換拍的比賽結果。
大魔王張怡甯,面對球拍的更換都會皺眉,用“險勝”穩住了局面。
王勵勤換上備用拍後明顯不在狀态,輸給了馬琳。
由此可見,球拍對乒乓球運動員的重要性。
令人心寒的是,種種原因在前,仍有人站着說話不腰疼。
采取了“不拿金牌是原罪”的仇視态度,忽視了大頭為走上這個賽場做出的努力。
而大頭現在經曆的事,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03
在劉翔沒有出現之前,直線跑道上的冠軍幾乎被黑人運動員包圓了。
直到2004年。劉翔橫空出世。
在110米欄決賽中,以12秒91的成績沖過終點線。
賽後采訪時,他比任何人都激動。
“誰說黃種人不可以拿奧運會前八名,我今天一定要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奧運冠軍”
他的職業生涯中,拿過36次冠軍,6次亞軍,3次季軍。
對于一個運動員來說,他的成績足夠耀眼。
有人稱他是中國田徑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員之一,有人說他是田徑場上的神。
那時的他是被人崇拜,萬千榮光加身的英雄。
可就因為倒下了兩次,就成了被人唾棄的存在。
“誰都想替我說兩句,一旦發生了事情之後,誰都不想替我說幾句”
“劉跑跑,劉退退,騙子,臨陣脫逃,丢人.......”
這些詞貶義詞伴随他十幾年。
巅峰時被捧得有多高,落魄時被踩得就有多狠,直至今日依舊有人不肯原諒他。
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劉翔是如此,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大頭亦是如此。
相似的經曆引起了大家的深思,運動員一定要拿金牌的才是好運動員?參加比賽一定要獲得冠軍才能不被罵嗎?
輸掉比賽,他們比誰都難過。
大頭把臉埋在毛巾裡,毛巾放下的時候,已經是滿目通紅,顯然是哭過了。
張雨霏100米蝶泳痛失金牌,眼淚就像開了閘的水龍頭嘩嘩往下流。
上一屆奧運會因為禮儀被扣了三分惜敗對手,這一次奧運會因為别人失誤與金牌失之交臂的肖若騰,哭着離開了賽場。
站在競技場上,運動員們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拿到金牌,為國争光。
可比賽有輸赢。
知道結果那一刻,不用别人罵,他們心裡早已自責了千遍、萬遍。
不是所有人都是天才,就算天賦好也要苦練。
每一個站在賽場上的運動員,私底下都經曆過千錘百煉,身上都有别人看不見的傷痛。
每一塊金牌,都是他們賭上自己的青春和身體健康,用日複一日的汗水和訓練換來的。
就算練到崩潰,也要繼續堅持。
因為他們知道,隻要自己多努力一點,多堅持一秒鐘,就可以距離金牌近一點。
成功了他們會哭,哭的是一路走來的不容易。
失敗了他們會哭,哭的是身上背負的希望和責任。
多年的埋頭苦練,為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熱愛和夢想,更是教練、全國觀衆以及國家的希望。
他比任何人都想赢,可他終究不是山頂的神,隻是一步步走上山頂的人。
除了刻苦訓練之外,還要抽時間考駕照,出單曲,過四六級,搞畢業設計.......
普通大學生正在努力的事他做完了,普通大學生沒做到的事他也做到了。
在二十多歲的年紀,從人才濟濟的國乒脫穎而出走上國際舞台,本來就足夠優秀了。
老馬也有失前蹄的時候,何況是00後的大頭?
是以,請給運動員多一點包容和鼓勵,少一些謾罵和诋毀,每一位努力拼搏的運動員都值得尊重。
畢竟一次失敗,不能代表人生的全部。
對于這次比賽你怎麼看?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