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花點心思,「平價」也能擁有皮實好用的隐形車衣

我的車衣是去年 4 月份貼的,用到現在差不多是 15 個月,在使用過程中我也算經曆了車衣的剮蹭,車衣的修補,以及持續一年多對車衣變化的觀察。

花點心思,「平價」也能擁有皮實好用的隐形車衣
花點心思,「平價」也能擁有皮實好用的隐形車衣
花點心思,「平價」也能擁有皮實好用的隐形車衣
花點心思,「平價」也能擁有皮實好用的隐形車衣
花點心思,「平價」也能擁有皮實好用的隐形車衣

以上 5 張圖是我這個周末拍的,洗好車的第二天,可以看到車衣對漆面的增亮效果還是依舊非常明顯的,車衣保護了漆面不被刮花與保持光澤,漆面的顔色也得到了相對好的保護。實作了我貼車衣最初的需求,就是讓車子日常變得好看。

但車衣使用過程中,我也絕對自己遇到了 3 個似坑非坑,可以拿出來讨論的問題,如果車友也考慮貼車衣那麼可以參考。一些站内分享,我看了看就是純粹為了宣傳他們的産品,壓根不是車衣這個「智商稅」産品的具體使用經驗,這三個細節,我看所有賣車衣的賬戶,都是避而不談。

先說 3 個問題:

  1. 基本貼車衣大機率會影響車輛的毫米波雷達使用,會讓雷達誤報警。但裁切雷達部位車衣大機率會讓車衣結構出現氣泡。可能隻有像全新特斯拉純視覺方案,才完美适配車衣。
  2. 車衣有一定的防剮蹭能力,但是一旦刮破車衣的同時漆面受損,且是車主責任的情況下,那麼就是既要修漆面,又要重新貼車衣,補車衣的金錢投入一般高于修理廠做個漆。
  3. 車衣從我去年貼,價格我觀察到今年,一直在降價,今年 618 還一度跳水清倉,并且發展趨勢是走原材料國産化路線,價格會持續走低。以往一個價,大家會認為是好價,随着發展,如果不降,就會成為正常價乃至坑價。

下面說說從我使用經驗和購買經驗分享下車衣大概的價格、功能、選購思路。

隐形車衣的價格

首先說說隐形車衣的計量機關,一般一套稱為 1 支,1 支的完整尺寸是 15m×1.524m,整支的尺寸貼 MPV 都是足夠的,是以隐形車衣的價格,對于物料成本而言,什麼車都應該收 1 個價。

作為工業品,隐形車衣自然有不同級别、不同價位的産品,主要是根據車衣品牌、進口 or 國産、車衣厚度、車衣顆粒用料來進行定價。從零售價,目前無品牌的國産車衣 1 支在 1000-2000 元;大宗定位的國産品牌(高銷量的膜小二、KDX、途虎王牌為代表)1 支代表産品在 2000-3000 元;精品定位的國産品牌、假洋品牌,比如藝卡、羅利普斯。乃至比較有曆史的進口品牌,龍膜、威固、XPEL 這種,都會把産品銷售和施工深度綁定,少有 A 處買産品,B 處買施工。

花點心思,「平價」也能擁有皮實好用的隐形車衣

然後是施工工時費,這個價錢基本降不下來,B 端平台報價是小車子 1200,正常車子1800。一般店鋪是根據車子大小,看人下菜,正常尺寸最低能談到 1500 左右,這裡還是需要考慮到店鋪環境、師傅手藝等影響。

是以說,目前一套車衣最低價是 1500+1000 出頭,無品牌車衣,3000 内貼好。

一些新品牌、雜牌,其實本質就是 oem 的無品牌。所謂經營多年有曆史的品牌,如今降價後疊加電商大促能在 4000 内,一些進階款也降價到 5000 内。根據不斷的新産品和國産化進度,我看好将來車衣會接近 3000 元買到品牌貨的入門款,4000 左右買到品牌貨的進階款。

隐形車衣的功能作用和參數

花點心思,「平價」也能擁有皮實好用的隐形車衣

隐形車衣無色透明,在漆面上貼合的一層保護膜,起到剮蹭緩沖,車衣内側是膠,用來和車固定,外側則都帶有塗層,這個塗層類似車漆上的鍍膜,斥水,增亮,讓幹淨狀态下的車子更有光澤。核心功能就是防剮蹭、增亮車漆提高質感、抗污。

花點心思,「平價」也能擁有皮實好用的隐形車衣

防剮蹭就是看車衣的厚度和材料。車衣越厚,就等于加了更厚的甲,耐剮蹭上限也就提高了。

材料方面,TPH 和芳香族 TPU 都是沒意義的老黃曆,現在都買不到這些東西做的産品,拿這些當概念宣傳産品好是屬于制造焦慮。

厚度參數方面,目前主流的厚度就是 6.5mil-8mil 之間,這一區間内防護能力還可以,并且成本效益高,施工容易,一般店鋪能包邊貼的還可以。9mil-10mil 的車衣固然防護上限更高,但是車衣的施工費、價格、施工難度都是大幅度提高的,是以成本效益不算能打。

花點心思,「平價」也能擁有皮實好用的隐形車衣

現在所有在售的車衣基本都是脂肪族 TPU 粒子(熱塑聚氨酯)做原料,在廠商加工成薄膜,也就是車衣,原料種類不能搞差異了,目前各家廠商就是在這個母粒廠商搞差異,比如以美國阿古泰克、美國路博潤、德國拜耳(科思創)的為好,以巴斯夫為中等,以其它不入流。這種說母粒的概念文比較多,吹得一愣一愣的。

我去年買車衣的時候也比較信這套,但用了 15 個月,加上和巴斯夫上班,專門做聚氨酯技術的同學咨詢了,才發現概念不完全對。

花點心思,「平價」也能擁有皮實好用的隐形車衣
花點心思,「平價」也能擁有皮實好用的隐形車衣

其實任何一家化工巨頭,都能提供幾百種不同的脂肪族聚氨酯,是以這東西壓根不能以一個品牌就說誰家東西好 or 不好,以廠商名字作為産品背書,是以選車衣目前我認為不應該以某某顆粒為決定。上面就是路博潤的 TPU,2000 系列都适合做車衣,但是參數都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技術資料也不一樣,有高端有低端。低端路博潤自然也做不出高端車衣。

車衣的增亮功能,是膜層和塗層共同讓漆面反光。同時車衣一定會随着時間黃變,即使脂肪族高分子材料也會斷碳鍊老化,會出現輕微色差,但色差不大,比如各家電子質保就是確定色內插補點 ΔE≤2,就不算黃變。是以我個人經驗是車衣不太适合純白色的,深色車漆貼車衣更是揚長避短,即使車衣有輕微顔色變化,也不會看到。

花點心思,「平價」也能擁有皮實好用的隐形車衣

抗污本質就是靠表面的塗層,塗層等于是一層形成表層膜的專用物質,實測下來,被雨水猛烈沖刷的位置,塗層大概半年後減弱了,一年後失效了。不是雨水猛烈沖擊的垂直角度,15 個月後塗層依舊在。但這個塗層是可以通過鍍膜劑和車蠟在車衣上使用的,完全沒必要一定用什麼車衣養護劑,這些都是一類産品。鍍膜劑可以很便宜,車衣養護可以價格很低。

隐形車衣的防護效果和維修成本

花點心思,「平價」也能擁有皮實好用的隐形車衣
花點心思,「平價」也能擁有皮實好用的隐形車衣

在我實際遭遇的剮蹭中,車衣的防護效果還是挺好的,但僅限于車衣沒透底,如果透底了那就要連油漆帶車衣一起修了。

維修的話先說料,如果是兩車事故,對方全責,車衣可以幫忙拿到不少的現金賠償。如果單車事故,那保險是不賠的,以我貼的 KDX 為例,一套車衣純料零售價 3000,維修時一般裁切 3 米×1.524 米,這樣 1 份可以補兩個面,也就是大概 300 元可以買一個面剮蹭的料,然後維修手工,除舊貼新,1 個面 200-300,也就是我這樣 1 份入門級國産品牌,自費修車衣 500-600 元。如果是更進階别的車衣,就會有更貴的維修成本。

是以車衣維修成本高,單車衣都比修理廠補漆要貴了,更别說遇到了連車衣帶車漆一起傷的事故。車衣保護車漆,替車漆壞,幫車主省錢,本質就是個僞命題,不要為了這樣的理由去貼車衣。

隐形車衣的降價與發展趨勢

隐形車衣最近一直是越來越便宜,一方面是成立的車衣品牌越來越多,價格越來越卷,大部分小廠都給出了 3000 多帶施工的價格,像我貼的 KDX 盾甲 Pro,屬于 KDX6.7mil 的車膜。

KDX 盾甲 Pro=金鱗甲=四相 Air=6.7mil 車膜。

去年是 3100 買膜,1700 施工費,4800 貼好全車,PDD 的經銷商店買的。今年 618,淘寶直接給到了 3780-4180 的價格(根據車型,車型大就貴,我的車要 4180),PDD 的 KDX 旗艦店則是給了 3580 起步的價格,是以車膜價格今年全面下降。

花點心思,「平價」也能擁有皮實好用的隐形車衣

并且隐形的價格未來還會更低,像國産的化工巨頭,普遍都有了能做車衣的 TPU 母粒,國内的萬華化學,已經供貨給國産大廠,出品了使用萬華母粒的隐形車衣目前已經有貨了。

車衣在國産化程度更高的背景下,将來的品牌主力産品勢必會集中在 3000-3500 區間。

車衣的産品推薦

之前就分享過,目前最便宜的車衣還是 1688 買無品牌的 TPU 隐形車衣,然後自己找施工,但是這種買法售後、質保、品牌信任都不夠。如果貼這種,一般還是通過點評聯系車主當地的汽配城,通過汽配城的美容店,選店中最便宜的 3000 元價位包工包料,售後能通過店鋪店保。

然後就是集中在4000-5000價位,未來大機率進一步下探到 3000-4000 價位的國産品牌款,目前的行情大概有産品曆史品牌的 6.5mil-7mil 的車衣 4000 左右帶施工是合理價,7.5mil-8mil 的車衣 4500-5000 帶施工是合理價。這一價位的車衣可以選大促時的自營店,也可以非大促時找經銷商汽美店,找店的方式和車膜差不多,通過點評搜自己城市的線下代理談價,通過 PDD 或者某魚去搜能上電子質保的車衣貨源,然後對比價格。

更高的預算盡量還是看全進口的車衣,龍膜和威固的車衣依舊是代表,這種産品的合理價基本都是看線下門店,經銷商願意讓多少利,給打多少折,基本不存在線上上買比較合算的情況。預算過萬看進口,看國産還是推薦看實惠的,賣的很貴的國産車衣,我個人觀點是意義不大,并且車衣又不像家電,高端國産品牌還能裝一下 P,車衣貼好了,都不具備裝一下 P 的功能。

如何看待隐形車衣這種産品與購買心得

我再總結一下:

  1. 實際使用下來,車衣的作用展現在增亮、抗污、防剮蹭;如果用車習慣打蠟鍍晶,那可以考慮買車衣了,适合顔值黨。如果是決定車衣讓車保值,防剮蹭省修車錢,那别買,車衣這種産品就是做不到。
  2. 車衣我認為算不上智商稅,有作用,但并非實用作用,算不上剛需,算不上高成本效益,但隻要不買貴,算不上智商稅。
  3. 車衣價格持續在降低,但工時費降不了,是以未來貼車衣一定更便宜,但怎麼樣也是兩千多的東西,在汽車後市場就是大支出。
  4. 車衣購買和使用,其實大部分車友還是願意買帶牌子的,求個穩。牌子我認為可以買營運多年的國産品牌,和品質高,是全進口的大品牌,是兩個預算階段比較大衆化的選擇。
  5. 一款新顆粒的車衣,盡量别當第一批小白鼠,舉個例子像是萬華化學顆粒的車衣,這種是今年新上的,比進口便宜。要貼這種産品,等 2 年再觀察下,沒什麼翻車例子,2 年後也一定更便宜,這點是我的建議。

以上,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