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原創首發,抄襲搬運到任何平台、都必追究到底!腿長,追得也比較兇.....
- 定期更新作品,給您帶來不一樣的觀點和價值,感謝您的關注!
戰争一直以來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它直接關系到老百姓的生活。
比如伊拉克戰争。
2003年4月份的某一天,美軍從伊拉克沙漠裡發現了800架戰機,後來經過科學分析,這些戰機都屬于伊拉克空軍。
那麼薩達姆為什麼要将這些戰機掩埋沙漠呢,這讓人十分費解。
伊拉克,全稱伊拉克共和國,地處亞洲西南部,是一個石油資源極其豐富的國家,其石油儲蓄量位居世界第五。
上世紀70年代,全國就開始利用先天的自然優勢大力發展石油産業,使得人民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同時,給國家創造了一定的經濟價值。
當時,許多外國的友人都非常想到伊拉克工作。
薩達姆上台後,經過精心的治理,國家經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伊拉克燈火通明的夜晚,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都是這個國家繁榮時期的象征。
同時,他非常注重青少年的教育,讓教育深化到每一個家庭,尤其是國小和中學。
就這樣,在薩達姆的統治下,國民個人所得超過5000美元,甚至更高。
另外,教師行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待遇絲毫不輸給西歐一些發達國家。
但是好景不長,薩達姆的一些政治措施引起美國不滿,嚴重威脅到美國霸權地位,便給戰争埋下了伏筆。
石油被稱為“流動的黃金”,如果一個國家掌控了石油經濟,便可以在世界舞台上獲得更高的話語權。
而鄰國科威特也是一個盛産石油的國家,為此,薩達姆一心一意想要吞科威特,使其成為該國第十九個省。
于是在1990年發動了著名的科威特戰争。
薩達姆一旦取得成功,就能輕松的控制世界石油價格,這項舉措勢必會影響美元的地位。
而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家,石油消費總量占到了世界的20%左右,面對如此境遇,豈能坐以待斃。
2003年2月,美國以大規模藏有殺傷性武器為由開始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
戰争開始階段,美國軍隊先後對伊拉克的十多餘城市和港口投擲炸彈2000多枚,巡航飛彈500多枚。
這些軍事化武器直接摧毀了大量的住房設施和公共設施,直接導緻數以萬計的人民流離失所,甚至是死亡。
對此,薩達姆政權也開始着手一系列的反攻行動。
然而,美軍的軍事打擊能力讓伊拉克軍隊措手不及,其進展速度極快,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伊拉克全國的主要城市便陷入一片癱瘓的境地。
整個國家的公交系統遭到嚴重影響,首都巴格達交通問題嚴重,将近65%以上的道路存在嚴重的損壞現象。
戰争僵持階段,美軍的軍事行動遭受到一定的阻礙,為了能夠盡快實作戰争勝利的目标,美軍開始利用高科技手段作戰。
他們動用了大量的軍事衛星系統,這些衛星分别分布在不同的空域,精确的為美軍的下一步軍事行動提供了有效的資訊。
另外,美國方面還派出了十幾種無人機,其中包括了“全球鷹”、“捕食者”、“獵犬”和“影子”等等。
這些無人機的使用使得美軍的空中作戰能力增強,實作了全方面監視地面的任務,同時無人機還具備空中自主攻擊能力,大大提升了美軍整體作戰實力。
在高科技的幫助下,整場戰争的局勢發生了轉變,美軍繼續以強有力的姿态攻占伊拉克的主要地區。
與此同時,伊拉克上司眼看戰争要敗下陣來,于是便紛紛想盡辦法躲藏起來,以求最後的生存。
然而,不幸的是伊拉克最高上司人薩達姆在提克裡特市偏遠的一個農村裡被抓獲,被捕時神情淡定。
最後美軍控制了整個伊拉克,全國上下陷入一片混亂之中,緻其長時間處于無政府狀态。
2003年4月15日,美國方面宣布伊拉克主要軍事行動結束。
據官方統計,此次戰争中美軍犧牲人數達到200多人。
這次戰争也讓全世界人民清楚的認識到美國在軍事領域的優勢。
相反,整個作戰過程中,伊拉克方面并沒有出動過一架戰機,與美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直到戰後,美軍在伊拉克的沙漠裡發現了被埋藏的戰機,總數量高達800架。
其實薩達姆之是以這麼做,也許有他自己的考慮。
整個階段,面對各種抉擇也表現的十分困惱,經過幾番深思熟慮後,還是決定掩埋手中的戰機。
實際上薩達姆本人非常清楚,伊拉克與美國之間的實力存在巨大差距。
無論是經濟上,還是軍事上,都無法與美國抗衡。
如果伊拉克政府繼續強行與美國作戰,隻會失去更多。
與其死撐,不如儲存一點實力。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項舉措還是比較高明的。
薩達姆錯誤的認為美軍不會對其趕盡殺絕,等待全部撤軍後,便可以利用這批物資東山再起。
雖然如意算盤打的十分精算,但是還是低估了美國人的決心。
整個作戰期間,美軍沒有給伊拉克軍隊任何反攻的機會,導緻伊拉克迅速戰敗。
被美軍抓獲後,薩達姆在監獄裡度過了一段非常艱難的時光,期間美軍用各種方法欺淩他,導緻其痛不欲生,身心受到極大摧毀。
此外他在牢裡的一舉一動,都要受到美軍的全方面監控,使其失去了基本自由的權利。
反觀伊拉克戰争,伊拉克始終處于劣勢的狀态,如果啟用了這800架戰機,也許還能與美國抗衡更長的時間。
可惜,這批戰機最終成為了美軍的戰利品,薩達姆本人也落得個絞刑的下場,曾經的中東英雄也不複存在。
戰争對于普通人來說,是一種災難,導緻社會動蕩和不安,還會影響後代人的生存。
伊拉克戰争從爆發到結束持續了近8年時間,戰争也給世界經濟形勢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雖然薩達姆深謀遠慮,但是最終還是難逃死亡的命運。
信源:
田原. 資訊化戰争的開端——海灣戰争背景述評
薩達姆:入侵科威特,是因為難忍對方粗口
韓志斌. 從盟友到仇敵:美國和薩達姆的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