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徐少春:AI時代,财務管理的變與不變

徐少春:AI時代,财務管理的變與不變

7月6日,以“新質經濟 智慧财務”為主題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智能财務”論壇在上海隆重舉行。我受邀出席并發表主旨演講《AI時代财務管理的變與不變》,分享了金蝶結合30多年财務數字化經驗和數百萬家客戶實踐總結的“企業财務管理架構”。我認為,AI技術的發展正引領财務管理新世界,但人類的良知永遠不可能被AI替代。特别與您分享演講内容,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 AI時代财務管理的變與不變

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來探讨AI對财務的影響。“智能”“财務”這兩個詞分别來講,曆史都挺久了,“财務”在我們國家有幾千年的曆史,“人工智能”是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上提出的概念,但是這兩個詞結合在一起是最近幾年的事情,特别是劉勤院長(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智能财務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也一直倡導“智能财務”。

我創業有30多年了,當時金蝶的第一套财務軟體就是我開發的,我應用了一個智能會計憑證輸入模式,隻要你輸入一句話,比如“到銀行提取現金3000元”,這個系統馬上就能生成一張記賬憑證——“借現金3000,貸銀行存款3000”。是以智能财務,我應該在30年前就開始探索了,當然隻是很初淺的開始。

經過30多年發展,會計财務經曆了會計電算化、會計資訊化、财務雲化,再到财務智能化好幾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是非常令人興奮的,但智能财務時代是最令人興奮的,當然也有一些人感到不安。是以我們就要探讨AI時代财務管理的“變”與“不變”,我們隻有了解了這些變化,特别是了解那個不變背後的變,我們才能把握這場變革的本質。

一個現代企業财務管理架構,我們一般把它分成三個體系:支撐體系,包含資料、流程和系統,以及組織、人才、文化和上司力;記錄體系,主要指核算和營運;作戰體系,财務不僅僅是背景的核算,還要走到前台去作戰,這裡面包括計劃與控制、管理資訊、外部報告和專家服務。财務管理的最終目的就是提升價值創造能力。那這樣一個架構在AI來臨之後,發生了什麼改變?

變化一,财務管理價值模型從陀螺型向沙漏型轉變。陀螺模型中間的核算及營運已經被AI替代了,會計核算消失了,會計人員的崗位和職責發生了改變。沙漏模型就是兩頭大中間小,上面的作戰體系,越到外圍,它的價值創造越大;下面就是AI+财務管理平台以及組織、人才、文化、上司力。AI來了,你不應該削弱它,反而要加強它。我把它稱為“深耕細作”,底下要深耕細作,上面要多打糧食。過去我們講業财融合,現在和未來業财要并肩作戰,資訊來了,你掌握在手中,如果你不跟它共同作戰,那是不能充分發揮價值的。

徐少春:AI時代,财務管理的變與不變

變化二,從經驗預測到AI精準預測。AI使财務人員在計劃控制領域從隻靠經驗預測轉變為精準預測。前者就像傳統沙盤模拟雖能模拟預測,但受資料和主觀經驗的限制,難以應對複雜的商業環境。是以在AI時代,我們的預測更像兵棋推演,通過整合大資料相關性分析和深度學習等技術,在收入預測、成本預測、利潤預測、風險預測方面更加精準,而且可以快速适應不同變化的環境和需要。是以财務管理的計劃與控制這個管理活動範疇,它是更容易創造價值,如果我們對未來預測的更準,我們就不會打無準備之仗,那我們創造的價值就會更大。德國電商巨頭Otto集團的實踐表明,AI技術的應用使它的商品銷售預測準确度達到90%以上,庫存下降20%。

變化三,從資料專享到資訊普惠和資訊賦能。可以預見AI未來在洞察分析和管理報告方面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管理者以及全員不需要再通過财務專員來擷取資訊,而是直接借助AI助手進行自助式、探索式分析和決策支援資訊賦能,資訊無處不在,随手可得,可以講人人身邊都有一個财務助手,人人都是财務,人人都是CEO。好比過去戰場上你是靠偵查兵來提供資訊,時效慢、準确度差,而現代戰争是通過無人機,無人機發現了敵情,馬上回傳并采取行動,發生的動作是瞬間的,這樣可以帶來更高速和高效的決策。比如金蝶的客戶物産中大就在流程的不同節點設定了AI洞察點,在這些流程上随時可以獲得所需要的資料,幫助業務提升決策效率。

變化四,專家服務管理活動的範疇,從個人精英到AI天團。過去在稅務、司庫、資本運作等專業領域,我們往往需要一個具備高超技能和知識非常深厚的專家或者一系列的專家,但是現在我們通過AI就可以擁有一個跨行業、跨領域、具有綜合多項技能的AI天團,就好比擁有了幾十個諸葛亮,利用海量、異構的資料提升能力上限,解決業務難題。比如金蝶幫助招商局利用多特征召回+财務大模型技術,每天自動篩查交易資料,幫助央國企嚴防虛假貿易風險。

如果你的企業财務部原來有500人,有了AI的話,可以讓你500人變成1000人,因為後面都是AI在幫忙,你的戰鬥力就會顯著加強。反過來講,把500人變成200人,通過AI,同樣使你的能力不受損失,這也是AI的價值。

變化五,外部報告的重點從财務名額到發展能力評價。外部報告過去側重于财務名額,現在我們除了财務名額,還有ESG報告,ESG報告不僅包含财務名額,還有各種各樣的業務名額,這些名額非标準化、多樣化,披露準則也在不斷變化,利用AI就可以幫你高效地生成和輸出這樣的報告。AI通過多模态資料、自主了解、實時互動和持續學習等方面的優勢能力,幫助企業高效出具ESG報告,準确進行企業發展能力評價。

徐少春:AI時代,财務管理的變與不變

變化六,從财務資訊系統到“AI+财務”智能平台轉變。比爾·蓋茨說,“人工智能将徹底改變你使用電腦的方式。”套用到我們這個行業,将改變我們使用财務系統的模式。以前我們在一個複雜、浩瀚的菜單裡去找到一個功能,未來我們通過極簡的模式來進行操作;以前是一個“沉默”的系統,有很多流程放在那裡,推到你面前,你再去操作,未來将是一個“有聲有色”的系統。AI來了以後,智能财務發生很大的改變,我把它稱為極簡的前端和一個非常複雜、智能化的背景。

變化七,從“觀望者”到“擁抱者”。财務人員要從過去的“觀望者”變成一個“擁抱者”。過去人腦的判斷、決策模式是資訊處理模式,有了經驗,再找到規律,新的問題來了之後進行判斷。但是AI的模式是,有了資料、模型,新的問題來了之後,根據大資料算法模型來對未來進行預測,我把它稱為AI思維。人腦一天處理資料最大的量是1MB之間,但AI每天資料處理量是2.5EB。是以我們一定要擁抱AI,擁有一個強大的AI幫手,具備了這種思維,我們的工作能力、組織能力才有顯著的變革。

當然,還有很多變化,比如會計假設内容、财務制度、會計流程、外部審計等等。盡管有這麼多改變,但财務創造價值的目标不變,合規性原則不變,倫理道德不變,人類的直覺、抽象和理想化不變,我們是有很大理想的,我們是有夢想的,AI不具備,這些是不變的。

愛因斯坦講過,“智能的真正辨別不是知識,而是想象。”AI讓我們擁有了很多知識、高速的處理、高速的決策支援,但它缺乏想象。在《AI3.0》這本書中,作者寫道“我們最珍視的人性不應該被拿來與一套算法相提并論,在對算法和資料的不道德使用及其危險和潛在用途方面,仍然存在許多令人擔心的問題。”作者幾年前表示了這種擔憂,但是如果我見到他,我會告訴他不要擔心,因為人類的良知永遠不會被AI替代。

徐少春:AI時代,财務管理的變與不變

“AI+财務”來了,我們要擁有好的AI戰略,有了AI戰略,我們還需要有很好的AI思維,AI思維就來自于我們心中的良知。如果要以不變應萬變,我們就要牢牢記住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良知。如果我們能夠跳出“事”,在更高的“德”甚至在“道”上用功,有我們“心”中的定海神針,你就不會感到擔心和憂慮。讓我們以良知為定海神針,以AI為萬變利器,共商共建共享一個美好的财務管理新世界!

有人問什麼是良知?你就問自己的内心,良知就在你的心中,就是你那顆清澈的心。那麼AI有再多的變化,你都不會恐懼和擔憂。

我暢想一下我想象當中的财務管理新世界,那就是未來每個人有機會旅行到月球上,背着我們的智能财務的沙漏模型,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

最後配上一首小詩——“浩瀚蒼穹,無遠弗屆;我心依舊,自由自在。”祝福大家,謝謝各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