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曆史文化名城,河南商丘有太多可圈可點的地方,曆史悠久隻是最為普通的地方,人傑地靈之下,更讓人難以忘懷的是那些永留史冊的曆史人物。
燧人氏、商湯、伊尹、宋襄公、莊子、花木蘭……
如果要将他們一一羅列,名字的長度或許會如同歲月那般昂長,如今,我特别想為它寫一篇贊歌,一篇關于巾帼英雄的木蘭之歌,畢竟花木蘭身上有太多的謎團,而她從軍12年沒暴露女子之身便是最大的一個。
至于說其中的可能性,曆史學者的解釋有些紮心。
一、憧憬美好
唧唧複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
這首《木蘭辭》是很多人了解花木蘭的啟蒙名作,即便是早已經離開學校多年,依然可以張口吟唱。
這位傳頌千年的巾帼英雄,似乎踏着輕盈的腳步向我們迎面走來,歲月那麼長,而花木蘭依然那麼美。
隻是這首《木蘭辭》着實令年少的我“痛苦不堪”。
仍記得那是一個午後殘陽如血。
仍記得在教室外面站到腿腳發麻的苦澀。
仍記得回家後吃飯都拿着課本背誦的那份認真。
後來,學校給了一次機會,讓我進一步認識了她,在學校的組織下,我們歡呼雀躍去了虞城縣營郭鎮的花木蘭祠堂,那尊泥塑的雕像好似在哼唱着着關于花木蘭的歌。
現在這座祠堂依然還在,是河南省人民政府首期挂牌的重點旅遊景點之一和河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原來花木蘭一直沒有被我們遺忘。
女子無才便是德,花木蘭從沒想過要拿命來賭明天,她隻想安安穩穩度過一生,相夫、教子、紡線、編織,幻想着将來會有那麼一個人,會乘着七彩祥雲來娶她……
隻是意外總會在無意之中敲響家門,當征兵的消息傳來,花木蘭的所有幻想盡皆破滅,按照朝廷的征兵制度,她那年邁的老爹亦在征兵名單之中。
打仗,本與女子無關,可花木蘭沒有兄長,隻有一個年幼的弟弟,他們無論誰去從軍,都無法自保。
思忖良久,花木蘭決定女扮男裝,替父從軍。
二、奔赴戰場
《木蘭辭》作于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最初收錄于《古今樂錄》中,北魏征兵制度異常苛責,對普通群眾極不友好,家中男丁入軍,不僅得不到朝廷的補助,而且所需的戰備物資都要自行購置。
花木蘭跑遍數個集市,掏空了所有家财,終于購置了駿馬等物品,她無法顧及年邁的父親和年幼的弟弟,揮淚而别,奔赴戰場。
未來,一切都未曾可知。
在古代,女扮男裝并不少見,但要是以混入軍隊卻難如登天,縱觀數千年的封建曆史,有關此事的記載都寥寥無幾。
男女有别,即便有盔甲在身,想要完全隐藏女子之身也着實不易,好在當時北魏缺少兵員,花木蘭才有機會冒名入軍。
隻是讓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花木蘭在軍中整整熬過了十二個春秋。
三、功成名就
時光易逝,歲月則催人變老,花木蘭的從軍生涯轉瞬便是十二年,可以想象,在這十二年裡,度日如年的花木蘭遭受了多少煎熬。
她一邊要沖鋒陷陣,一邊要刻意僞裝,刀光劍影之下,木蘭更害怕暴露女兒之身累及家人。
欺君之罪,動辄滅族,花木蘭怎能不怕?
好在,花木蘭自有辦法應對,她不僅沒有暴露身份,而且戰功赫赫,成為了北魏軍中赫赫有名的将軍。
打赢戰争而還,帶着功勳而歸,在朝廷的嘉許下,花木蘭被安排觐見天子。
隻是花木蘭對朝廷賞賜的高官厚祿根本不在意,她不願去做尚書郎,畢竟她的女子之身,是不能言明的秘密,她隻想着早點回到家鄉,她的阿爺,她的弟弟,如今是否安好?
花木蘭終究眷戀着那個并不富貴的家,那份已經十二年未享受到的輕松與溫暖,時時刻刻都在呼喚着她歸來。
朝廷沒有強人所難,她懷揣着激動與忐忑回到了闊别已久的家鄉。
十餘年已過,而她離别時的家依然溫暖,爺娘都在,弟妹成年,自己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委屈,與眼前的一幕相比,早已微不足道。
四、顯露真身
在家人噓寒問暖的關懷之中,花木蘭來到了她曾經充滿幻想的房子裡,她要做回真正的自己。
脫下戰袍,換上女裝,精心打扮一番,花木蘭終究做回了曾經的自己。
當她以女兒之身重新亮相之後,她的戰友夥伴頓時吃驚不已,直到這時候,他們才恍悟,原來花木蘭是個女子。
整整十二年,她用完美的僞裝騙過了所有人,隻是她欺君之罪,也被用心險惡之人狀告天子。
事情還沒有結束,花木蘭早已不願欺瞞,她做好了一切心理準備來迎接朝廷的怒火。
消息傳到天子那裡,皇帝認為功過相抵并未追求,但他卻想着将花木蘭征召入宮,隻是花木蘭根本不願接受。
可汗震怒,木蘭卻不願妥協,多次抗旨之後,她選擇掣劍剜胸,以明忠貞之心。
花木蘭的故事到此結束,但關于她的傳奇卻一直被傳頌,後來她被追封為孝烈将軍,為了讴歌花木蘭替父從軍的美名,後人便在她的家鄉商丘營郭鎮建造了木蘭祠。
時至如今,花木蘭雖然已經離去千年,但卻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女英雄,順着花木蘭的身影,我們所能看到的不應該隻是男扮女裝,而是花木蘭所蘊含的力量。
無論什麼時候,女子都不該是男子的附庸,就像花木蘭一樣,在男權世界中,她沖破了世俗的枷鎖,成就了萬世美名。
隻是在曆史上,很多學者認為花木蘭并不是一位真實存在的人,她的曆史形象隻是經過藝術加工的人們心目中渴望的形象罷了。
至于說原因,是他們不相信花木蘭能在軍隊中守住女扮男裝的秘密12年。
當然也有一些學者持有相反的觀念,還給出了比較紮心的觀點,他們認為花木蘭女扮男裝不被發現是極有可能的,因為花木蘭或許真實的長相不是小家碧玉,而是虎背熊腰。
此外,在當時的戰争中,士兵并不像我們所認為的那樣要光着身子睡在兵營裡,他們更多的時候是和衣而睡,以天為被,以地為床。
當然,當時的士兵想必也想不到女扮男裝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邊,大家都在提着腦袋打仗,誰還會有多餘的心思去審視身邊的戰友是男還是女?
參考資料:《木蘭辭》、《古今樂錄》等。
(圖往,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