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0月22日上午9點22分,印度準将第7王牌旅旅長帕舒拉姆•約翰•達爾維與他的7名同伴已經連續2天逃亡在密林深處,戰鬥的緊張感加饑餓感,讓他們打算進入一條狹窄的小路尋找生機。然而,悲催的是,剛剛穿過小路,就進入了一個中國步兵連的伏擊圈。
彼時,十幾支槍杆的黑洞冷冰冰瞄準這群逃亡的第7旅殘兵。作為印軍最高指揮将領,達爾維的身份解放軍當然十分重視。不過。令達爾維震驚的是,此次作戰,中國軍隊竟然無一人被俘。
一、印度戰俘優待政策
1962年10月至11月中旬,中印邊境戰徹底打響,整個作戰過程中,解放軍邊防部隊共俘虜印軍官兵3968人(印方記載3942人),其中準将1人,各級軍官26人。面對印軍俘虜,解放軍總政治部特别強調“五不準”:
“一律不準殺害、不準虐待、不準侮辱、不準捆綁、不準沒收所有财産。”
此次,對印自衛反擊戰,讓我軍沒有想到的是,印軍如此不堪一擊,僅僅32天的時間就俘獲了數千名印軍,甚至還俘獲了印軍進階将領。
為了能夠尊重印度俘虜的宗教信仰和民族習慣,對受傷的印軍俘虜給予及時治療,解放軍邊防部隊定時為印軍進行治療,及時與對方溝通。
由于部分印軍俘虜因搶救無效死亡,中國邊防部隊從業人員也盡可能的查明印軍的姓名以及所屬部隊的番号,并妥善處理掩埋。
可是,這一切在印軍俘虜眼中卻并不是這麼一回事。衆所周知,1951年印度簽署了關于戰俘的《日内瓦公約》,中國也于1952年7月準許了該公約。
中國的一切人道主義在《印度政治學雜志》上卻被惡意曲解。一名印度被俘士兵描述,自己被俘的那天,和15、16名受傷士兵一起,需要立即就醫,但是當時自己的痛苦喊叫,并沒有人理會他。直到他們忍受了48個小時的痛苦,才得到救治。
印方媒體稱,中國政府嚴重違反了《日内瓦公約》第12至15條。
不僅如此,印方還表示,中國人為了擷取更多的資訊,讓印度戰俘詳細填寫一份表格,上面很多内容都超出了《日内瓦公約》第17條所規定詢問的内容。
顯然,印方部分戰俘并未了解中國政府用心,依然以小人之心來度君子之腹。不過,中國優待戰俘的管理規定還是被我邊防部隊很好的執行下去,一些印軍戰俘被釋放時,甚至産生了依依不舍的場面。
除此之外,中國部隊還将印軍撤退時,遺棄的全部裝備收集,然後将其擦拭一新,按照清單盡量完好的歸還印軍。
隻不過,印方卻隻派出若幹行政官員辦理交接手續。事後,印方覺得,中方很可能拿這次的行動侮辱自己,然而,中國政府自始至終沒有打算采取這樣的行動,隻是盡可能的表達和平解決的誠意。
二、永遠不要與中國為敵
1963年,印軍戰俘被送回國,對他們來說,能夠回到自己的國土,還是非常興奮的。然而,一名叫做車隆的印軍士兵,卻十分難過,面對收容所的管理從業人員,車隆嚎啕大哭:
“我樂意一輩子當中國的俘虜,我不想回去。”
可能這也是大部分印軍士兵有相同的想法,但是印度作為自己的故土,又如何能夠丢棄呢?特别是作為達爾維準将以及二十幾名軍官,他們身負重要職責,有軍銜在身。一旦做出留在中國的打算,無疑是叛國。
其中,達爾維作為中印戰争被俘的最高印軍将領,在被俘虜之初,一直精神恍惚,直到在中國收容所裡,每天好煙、水果的招待。他才慢慢接受了這一結果。
據達爾維回憶,這場戰争對印度來說,太過慘烈,不到32天的時間,印度全線潰敗,其中的原因離不開尼赫魯政府以及國防部長梅農的錯誤操作。他們在沒有準備好任何打仗的物資和軍事人員支援下,盲目的展開戰鬥,才會導緻這場戰争的失敗。
事實上,達爾維對中國十分了解,也了解中印恩怨的曆史背景,明白在尼赫魯的錯誤政治政策(前進政策)下,進一步激發了中印兩國之間沖突。
面對尼赫魯不斷的越過“麥克馬洪線”,向中國境内私設印軍據點,達爾維以及大多數官兵并不是很贊同。
當印軍第7旅不得不向中國邊防哨所實施精準打擊時,達爾維卻面色十分凝重。很多人不了解,為什麼他們已經打的這麼狠了,中國軍隊也沒有站出來反擊,難道是怕了印軍的兇猛。
誰知,達爾維卻十分嚴肅的表示:
“中國軍隊早有準備,這是一場外交戰,他們在等我們打響第一槍呢。”
果不其然,就在達爾維說完之後,中國軍隊的反擊也如期而至,漫天的炮火開始朝着印軍據點襲來,每一發炮彈就好像長了眼睛一般,毫無偏頗的砸到印軍腳下,無數印軍士兵永遠的埋葬在喜馬拉雅山麓腳下。
戰争剛剛開始,達爾維似乎就遇見了可怕的失敗,果然,僅僅2天的時間,印軍王牌旅就徹底崩潰,基本上被全殲。達爾維隻能帶着剩餘的幾個士兵躲藏進深山老林。
然而,沒有了進攻武器,沒有了糧食物資,達爾維帶領殘兵從10500英尺的高度爬升到18500英尺的高山。然後又折傳回10500英尺高度。
所有人早已經又累又餓,幾乎毫無戰鬥力。一向引以為傲的達爾維想不到,自己帶領的部隊會敗的這麼快。
可是,就算如此躲藏,最終還是被中國邊防部隊給俘虜,這也成為了達爾維一生中不可抹除的污點。
回國之後,達爾維同大多數印軍被俘官兵一樣,他們對中國的态度産生了不同印象。在其著作《喜馬拉雅的失策》一書中,他告誡子孫後代:永遠不要與中國為敵。
不得不說,中國的強大讓達爾維準将銘記一生,從戰後優待戰俘這一項規定,中國人就已經做的比印度好太多,而且成功的達成戰俘0:3942的驕人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