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強7月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全鍊條支援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
會議指出,發展創新藥關系醫藥産業發展,關系人民健康福祉。要全鍊條強化政策保障,統籌用好價格管理、醫保支付、商業保險、藥品配備使用、投融資等政策,優化審評審批和醫療機構考核機制,合力助推創新藥突破發展。要調動各方面科技創新資源,強化新藥創制基礎研究,夯實大陸創新藥發展根基。
自此,創新藥産業早有期待的“大禮包”落地。
資料配圖 據ICphoto
7月6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藥品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陳昊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全鍊條”政策面面俱到,從早期的研發、資本投入,審批的效率、方法,到上市以後的平台挂網、後端的醫保定價、多元支付,再到入院、使用,一條龍非常詳細。
“《實施方案》系統性地整合了此前提出過的創新藥政策,從各個環節、各個部門來說,已經做到極緻、竭盡所能了。”陳昊說。
政策出台:
有利于促進創新藥生态建立
多地已推出支援措施
在陳昊看來,從短期、中期、長期看,《實施方案》都将有利于促進創新藥整個生态的建立。
據平安基金官網,平安基金權益投資中心基金經理周思聰此前點評,此次檔案層級較高、範圍較全,核心思路是“扶優”。從政策基本原則看,核心是尊重市場規律、完善創新藥價格形成機制,促進創新藥配備使用和多元支付,給予企業合理回報,穩住産業發展預期。
不過,陳昊表示,有一些制度性的“瓶頸”還有待突破,某些政策缺乏剛性限制。他認為,核心還是要解決定價的問題。“因為醫保的總盤子有限,還是要發展增量,是以這次的政策提出了商業保險等多層次支付的促進措施。”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創新藥的政策推出其實早有端倪。據新華社報道,去年8月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醫藥工業高品質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時,曾強調要着眼醫藥研發創新難度大、周期長、投入高的特點,給予全鍊條支援,鼓勵和引導龍頭醫藥企業發展壯大,提高産業集中度和市場競争力。
此外,去年12月,第十四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畢井泉就曾呼籲過“全鍊條”的政策。在2023中國醫藥科技論壇及長三角醫藥創新發展聯盟成立兩周年工作會上,畢井泉在主旨報告中表示,需要在研發、準入、生産、使用、支付等各環節對生物醫藥創新給予全鍊條的支援。
公開報道顯示,今年以來,北京、廣州、珠海等地已推出新一輪支援生物醫藥産業發展的措施。其中,4月17日,北京市醫療保障局等九部門印發了《北京市支援創新醫藥高品質發展若幹措施(2024年)》,這份檔案此前在4月7日公開征求意見,“因時間緊急,公開征集意見時間縮短為3個工作日”。這份檔案提出,推動實施“藥品補充申請審評時限從200日壓縮至60日、藥品臨床試驗審批時限從60日壓縮至30日”的國家創新試點;将臨床試驗啟動整體用時壓縮至28周以内。
專家觀點:
短期内可以提振整個市場
還應建立長效機制
在6月14日召開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藥監局副局長黃果介紹,據統計,2022年至今,累計準許創新藥品82個、創新醫療器械138個,僅今年前五個月已經準許創新藥20個、準許創新醫療器械21個,其中既有CAR-T、單克隆抗體等新生物技術産品,也有創新中成藥,還包括采用全磁懸浮技術的人工心髒産品、采用人工智能技術的CT圖像輔助檢測軟體等。無論從數量還是品質上來看,都處于全球前列。
黃果還表示,大陸藥品審評的技術與國際全面接軌。目前,已經有創新藥利用國際多中心臨床資料在大陸實作了“全球首發上市”。
對此,陳昊評價道,這些喜人的數字源于3年、5年甚至10年前的投入,還是改良式創新多、原創式創新少,而原創式創新有賴于基礎研究的突破式創新。目前,由于藥品價值估值偏低和二級市場退出機制還不通暢,創新藥一級市場融資仍較為低迷。
在前述工作會上,畢井泉也指出,近些年來,大陸生物醫藥産業開始走上高品質發展的道路,但仍處“爬坡過坎”階段,面臨諸多待解難題。大陸生物醫藥的創新與世界先進水準還有明顯差距,跟随式、模仿式、引進式創新居多,新靶點、新化合物、新作用機理的原創性新藥很少,源頭創新能力還較弱。同時,目前生物醫藥領域存在預期減弱、資本市場低迷、企業融資困難的嚴峻挑戰,主要原因是創新藥進入臨床使用面臨醫保準入和醫院準入的雙重障礙。
陳昊表示,從行業和資本上去看,近兩年醫藥研發的形勢并不樂觀,《實施方案》的出台在于提振和帶動,但整個生态的建立健全不是一朝一夕的,這份檔案僅僅是第一步。“短期可以提振整個市場,但是中長期的制度性問題還需要很長時間慢慢解決,包括解決核心的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問題。比如對創新藥給出很多例外政策,但還是應該建立整個的長效機制。”
陳昊認為,政府要做的是打造好市場環境,健全市場要素,通過市場配置價格。在這個過程中,各個部門都要有生态鍊的意識,都要留出足夠空間。
紅星新聞記者 胡伊文
編輯 何先鋒 責編 李彬彬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