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伊朗總統大選塵埃落地,不是危機來了,而是給中東帶來新機會

#頭條創作挑戰賽#​

伊朗總統大選塵埃落地,不是危機來了,而是給中東帶來新機會

伊朗總統大選第2輪投票順利結束,4名候選人人中唯一的改革派、前伊朗衛生部長佩澤什基安獲得最終勝利。該選舉結果已經獲得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内伊的确認和祝福,這意味着伊朗有了新總統。

就像是歐洲人一提到極右翼黨派,就立即聯想起希特勒那樣,不少人對伊朗的改革派也存在誤解,以為可以和親美派畫等号。

其實,自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以來,已經與美西方打了40多年的交道。在多次伊朗總統大選中,并不都是強硬派當選,前總統哈塔米和魯哈尼都被認為是改革派代表。他們執政時不僅伊朗的天沒有塌下來,也沒有成為美國的附庸。

這說明無論哪一派候選人當選伊朗總統,伊朗都會堅定的走自己的路。是以,所謂改革派更确切的說法應該叫務實派。新總統上任意味着伊朗國民的心态更穩定了,不再極端了,思考問題更務實了,更有長遠眼光了。

必須要強調的是,目前的中東危機再嚴重,早晚都會成為過去。将來國家之間的競争還是靠比拼經濟實力。前蘇聯式的窮兵黩武是不會長久的。

伊朗總統大選塵埃落地,不是危機來了,而是給中東帶來新機會

當然伊朗也不會一夜間成為另外一個土耳其,不僅内部條件不允許,畢竟持強硬立場的哈梅内伊才是伊朗真正的最高上司人,而且外部環境也不允許:一旦新總統膽敢做出背叛的行為,現在的什葉派之弧那些小弟就可以把他撕碎了。更何況伊朗背後的兩位大哥也是不會同意的。

我們認為新總統一定會采取折中的辦法,既要繼承前總統萊希的遺志,當好反以鬥争的帶頭大哥,也要為戰後伊朗的經濟發展提前做好準備。隻有這樣做,軍事行動才不會極端冒進,與鄰國交往才會留有餘地,努力平衡與世界大國的關系,盡快找到與伊朗實力相比對的角色和地位。

從某種程度上講,佩澤什基安當選伊朗總統,對以色列應該是個福音。至少未來伊朗也會大力推進“兩國方案”,而不會再一味強調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

當然,這也要看美國和以色列如何作出回應。如果繼續堅持強硬立場,甚至還要武力霸占周邊國家更多領土,出于唇亡齒寒的考慮,也會讓這位伊朗新總統變得更加強硬。

伊朗總統大選塵埃落地,不是危機來了,而是給中東帶來新機會

此外,我們還從背景材料中注意到這個細節,即佩澤什基安的父親是阿塞拜疆人,母親是庫爾德人。他從小就會說這兩種語言。在本次大選中,他的出身和溝通能力确實為他赢得不少伊朗境内少數民族的信任和支援。

由此可以證明伊朗新總統更具有代表性,也更懂得如何平衡各方面的利益。

做個不恰當的比方:一根鐵棍再堅硬也容易折斷,而一把筷子單獨看起來很軟很不結實,但擰在一起就很難折斷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