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哈馬斯已故上司人辛瓦爾
本期話題,辛瓦爾确認身亡,哈馬斯群龍無首!以色列向美保證,不打伊朗石油核設施。
2024年10月17日晚,以色列國防軍和以國家安全總局發表聯合聲明,确認哈馬斯上司人葉海亞·辛瓦爾在加沙地帶的以軍行動中已被殺死,并通過初步的DNA檢測結果向美國通報了這一消息。辛瓦爾的死亡标志着以色列在與哈馬斯的對抗中取得了一個重要的成果,這無疑将對哈馬斯的指揮結構造成一定影響。
最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内塔尼亞胡對此表示,辛瓦爾之死是加沙戰争“結束的開始”。
圖為以色列總理内塔尼亞胡
這一說法不僅反映了以色列政府的激進态度,也表明以軍并不打算就此罷手。原因也很簡單。其一,自以色列決定對哈馬斯展開軍事行動以來,其目标一直是全面消滅該組織,以確定自身的安全與穩定。哪怕是造成大規模的人道主義災難也在所不惜,即便辛瓦爾已經死亡,但并不能一舉消滅哈馬斯的所有力量,畢竟,哈馬斯的組織結構仍然存在。這個時候正是趁他病要他命的時候,以軍又怎麼會就此止步。
其二,内塔尼亞胡現在面對的國内外局面,都需要他将戰争繼續推動下去。具體而言,内塔尼亞胡需要展示強硬的立場,以鞏固其政治基礎,維持對選民的信任。同樣,它需要借助戰争将權力牢牢地握在自己手裡,防止反對派掀起政潮。與此同時,國際上,面對複雜的地緣政治局勢,以色列需要強化自身的戰略地位,随着地區局勢的變化,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爆發直接沖突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對于内塔尼亞胡而言,繼續推動戰争不僅是消除目前威脅的手段,也是為未來可能的沖突做好準備。
圖為遭以軍襲擊的加沙地區
當然,現在比以色列更着急,更恐慌的,或許是哈馬斯,因為哈尼亞、辛瓦爾的相繼遇襲身亡,現在的哈馬斯上司層幾乎被以色列團滅,是以接下來的關鍵問題是,誰會接任辛瓦爾?
據公開消息,在辛瓦爾身亡後,哈馬斯前上司人哈立德·馬沙爾成為該組織代理上司人,負責就被扣押人員等相關事宜與有關方面進行溝通。
而根據路透社的報道,哈馬斯目前還活躍的進階指揮官是負責拉法南部武裝力量的沙巴納,還有辛瓦爾的副手哈利勒·海亞。同時,哈馬斯尚未證明綽号“影子人”的伊薩是否存活。也就是說,接下來這3個人很有可能會成為哈馬斯的新上司人。
圖為以色列國防軍士兵
另外,我們前面提到,伊朗和以色列是否會爆發大規模沖突是以軍下一步宣告勝利或者繼續戰争的關鍵,而這個關鍵中的關鍵就在于,以色列會不會打擊伊朗的石油、核設施等高價值目标。兩名美國官員在15日表示,拜登政府認為已獲得以色列的保證,在應對伊朗本月早些時候的大規模飛彈襲擊時,不會打擊伊朗的石油或核設施。這一承諾的可靠性,成為了未來局勢走向的關鍵。
一方面,從以色列的角度來看,這種承諾的可靠性并不高。如果以色列渴望将局勢進一步更新,并将美國拖入更深的沖突,它可能會對伊朗的核設施采取行動。考慮到以色列已經于近期部署了“薩德”飛彈防禦系統,增強了其對伊朗的軍事準備,也給了它挑起大戰的底氣。畢竟這套裝備已經可以用來對付伊朗的彈道飛彈,而一旦伊朗的飛彈對它構不成威脅,以色列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顧忌。
圖為“薩德”飛彈防禦系統
另一方面,如果以色列目前更希望集中力量,解決黎巴嫩真主黨的問題,而不想激怒一個更強大的敵人,那麼它可能不會輕易對伊朗的這些目标動手。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無論是對上哈馬斯還是黎巴嫩真主黨,以色列都難以做到完全清楚,若是斬草不能除根,那麼它在任何地方的行動都會被掣肘。而這還隻是伊朗下屬的兩個“小弟”,一旦以色列打擊了伊朗核設施,就意味着戰事的跨越式更新,到時候别說解決黎巴嫩真主黨,就連其本土也難以逃脫伊朗的打擊。
然而,一旦以色列違反承諾,對伊朗的設施發動攻擊,那麼面臨極大的外交和軍事挑戰的首先就是美國。真要走到了那一步,就會使美國不得不介入,以保護其在中東的利益,并維護與以色列的戰略同盟。哪怕美國那個時候怒發沖冠,也隻有替以色列擦屁股,除非它願意放棄中東這塊“肥肉”。
圖為伊朗士兵
隻不過,解決問題隻是目的,而解決問題的方法卻有很多,最常用的莫過于恩威并施,第一步,以強大軍事力量,先發制人,對伊朗事實壓制性打擊;第二步,再分化瓦解伊朗的上司階層,給予一定的好處,進而迫使伊朗讓步。
綜合而言,哈馬斯上司人葉海亞·辛瓦爾的死亡标志着以色列在與哈馬斯的對抗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以色列總理内塔尼亞胡的言論顯示,戰争仍将持續。而對整個中東來說,以色列是否會打擊伊朗的核設施将是決定未來局勢走向的關鍵。一方面,以色列可能會更新沖突,另一方面,它也可能選擇集中力量解決更直接的威脅。美國在這一過程中将面臨重大的外交和軍事挑戰。
“任何一場戰争的結局,必定是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這句話,在中東已經得到了充分的應驗,而這場沖突進行到現在,似乎還沒有結束的征兆,我們真心希望各方能夠早日坐上談判桌,以對話解決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