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設計管理崗,在職備考三年,上岸中央部委

設計管理崗,在職備考三年,上岸中央部委

轉自:小印帆的建築筆記

注:本文立足個人實戰經驗,如果表述不嚴謹之處或觀點不正确的地方,請各位看官指正,作者定當嚴肅對待,防止誤導他人。

非常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通過《小印帆的建築筆記》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從一個考公門外漢一步步成功上岸的? 我的分享主要分為以下那個幾個部分:個人介紹、工作經曆、一些建議、為什麼考公、考公心路曆程、考公準備政策、考公選崗、粉絲答疑

01 個人介紹

我的年紀可能要比各位讀者大一些,因為我工作5、6年了,可能因為這個年紀的不同,我們的認知、經曆還是有很多的不一樣的,但肯定也是有共同之處的。我在2010年參加聯考,當時這個工程行業是非常火爆的,是以,建築學專業幾乎是各個學校錄取專業的最高分。2015年,大學畢業後又在一所老八所讀了一個研究所學生,期間也在設計院、事業機關、地産實習過,下面我們會對這一部分進行一個分享。

02 工作經曆

我在18年碩士畢業以後,當時正是地産行業的巅峰,是以,我也順應潮流地加入了一家央企地産作管培生,然後,一直工作至今,在工作中因為個人的一些需求吧,也參加過國考、省考、事業編考試等,在職備考了三年,今年順利考入了中央某部委。

①設計院經曆

因為我是專業碩士,是以,讀研期間在中國院有過近一年的實習,期間也做過很多大型項目的方案和施工圖,包括:住宅綜合體、學校等等。其實作在回想起來,在設計院裡邊實習的強度是非常大的。當時是建築的一個黃金時代,各種各樣的項目一茬接着一茬,可以讓新人迅速的上手,那段時間,可能是我壓力最大的一段時間,但也是個人學東西最多的一段時間。就現在很多的專業技能,像對建築設計的把控以及地産工作中所倚仗的一些專業知識也是通過那個階段學來的。

17年秋招,當時也有想過去找設計院的工作,是以,在老家省級規劃設計院也實習過,參與過一些總體規劃、城市設計、美麗鄉村的項目,是以,當時我認為自己對這個行業的了解相對全面一些,最後,根據個人的興趣點以及行業的實況,選擇加入了一家央企地産。

接下來,我談談設計院工作的優勢和劣勢。

一、優勢

第一,在設計院工作其實還是有一定的可取之處,現在很多社交媒體對設計機關的評價過于消極了,設計機關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我們在學生時代做的設計很多時候這個落地性不強,你設計的東西沒辦法繼續深化下去的,隻有通過設計院這樣真正的與甲方對接與規劃部門對接,才能夠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升自己的核心競争力,隻有把這個能力訓練紮實才能在以後的工作中有更多選擇的機會。

第二,在設計院工作,它是有着清晰的職業路徑。它其實是很扁平,你從一個普通的設計師到主創設計師,再到專業負責人,再到可能相當于你在負責一些商務成為副所長、所長之類,而且,工作中你可以考取一注建築、注冊城規,然後,進行職稱評審,以此作為你個人的職業發展路徑,是以,設計院的發展路徑還是很清晰的,可以很好地規劃自己。

第三,在我們畢業的那個年代,設計院第一年offer工資能有20W,是以,在地産的黃金時代,設計機關的業務量是很穩定的,而且當時還有特别有意思的事兒,有很多外溢的業務量,什麼叫外溢的業務量?就是說可能會有一些私活的存在,當時我和我同門花了兩個星期就搞完了一個小私活,當時一個人還分了大幾千塊錢吧,在學生時代,也是不少的一筆錢了,那時做設計還是有一定創收管道的。

二、劣勢

第一、工作強度大。這一點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因為我們現在的項目進度很緊,也很複雜,長時間的加班和高強度的工作會成為常态。我在設計院實習的那段時間裡,我可能是每天早晨6、7點鐘出門,晚上8點鐘從機關回家,我還得把一些工作帶回家繼續進行處理,包括我所在的地産公司,以甲方的姿态給到設計機關的時間還是非常緊迫的,很多項目現在都是在你報規的同時施工都已經開始了,也就是邊設計邊施工的模式,是以,每一個環節上面的人的壓力都是非常大的。

第二、市場萎縮、行業内卷。現在大家也知道地産行業已經逐漸式微了,是以,這個有限的設計業務量,讓我們這些設計機關要投入更多的服務、更多的精力來滿足業主的需求,這就造成了設計院的設計師職業榮譽感與社會認同逐漸走低,在一些外行人的眼裡甚至把我們設計師了解成流水線上的勞工,尤其是像我們建築、不像結構、暖通電氣這類專業,很多外行人提不了很多的建議,但是,對我們建築就很容易被質疑,無論你向哪個機關彙報,誰都能說上兩嘴,誰都能給你的方案提提意見。是以,為了應對一個日益複雜的設計需求,我們就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可是,現在這個收入的确提升地很少,可能有的設計機關發工資一個月扣了社保後甚至負的情況是真實存在的,并不鮮見。

第三、上升管道的封閉。為什麼說上升管道要封閉了?雖然設計院的職業發展路徑清晰,但是,它是基于市場上有大量的設計項目。你可以通過這些項目來提升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職稱。可是,目前行業内的競争和資源是有限的,我們往往很難獲得晉升和提拔的機會。

在很多和我們合作的一些大院,包括一些高校設計院也會出現一種情況。你跟主要上司關系比較好或者你上班時間比較長,就能獲得優質的委托項目(好活兒),如果你是一個新人,往往會被派去參加一些方案的投标或者一些為了拓展業務而進行免費的方案設計工作。在有限的設計業務情況下就會造成這種情況,很多設計師會長期處于基層的崗位,無法真正的發揮自己的才能和價值,職業發展中真正學知識長能力,也就是那幾年時間,這幾年裡,如果你沒有獲得一定的提升、走到一定的崗位,那你就掉隊了。

②地産經曆

18年,碩士畢業後加入了這家地産公司,接觸到了很多業務模式,包包覆宅開發、産業園開發、開發代建。首先,我選擇考公并不是現在的工作機關不好,我必須誇一下前東家,他給了我一個職場小白很漫長的成長時間、發揮才能的舞台和極其寬松的成長環境,是以,我建議應屆生一定要珍惜第一份工作的機會,就像毛主席說的,“放眼長遠”,就是你不要局限于你的工作崗位,你的第一份工作喧雜一定要謹慎就業,應屆生能夠加入一家國資背景的央企,對你還是很有好處的,央企有健全的培養體系,不像私企,我們18年當時很多同學也加入一些私企地産的管培生,這五年時間裡都換了3、4份工作。你沒有經曆過一個系統的培養,也許你感覺自己的工資在提升,但是,這個工資的提升是伴随着行業的發展,并不是你個人獲得了很長足的進步,是以,大家一定要謹慎擇業!

對于有類似想加入這種國資背景下的工程公司、投資公司,我也談一點看法吧。

第一、就其實這一塊的市場波動或者業務品質還是比較穩定的。因為現在政府不敢盲目地把很多項目交給一些民營開發商、民營施工機關。就像近期,我們參與的幾塊土地競拍中,這種現象已經存在了,政府還是傾向于有實力的國資企業負責開發項目。

第二、崗位的提升機會多。一方面,你的能力會有很大的提升,因為像我現在這家機關,自我加入公司以後經曆過多種崗位鍛煉,最後在設計管理崗做了四年多,是以,工作的多樣性就會讓你積累豐富的經驗,提高你的職業價值。一家正規的大型公司,都有着健康的職位晉升體系,是以,你可以不斷地獲得職位晉升,讓自己的收入和工作獲得感有一個長足的提高。

第三、工作獲得感很足。像我這家公司,他會提供較為廣闊的平台,你通過不斷的提升鍛煉,從過去的職場小白可能到某位老大哥拉你一把逐漸把你培養成為公司的業務骨幹。而且在某一領域、某一方面,你通過公司平台提及的建議是有分量的,可以對行業的發展提供建設性意見,這一點其實還是挺好的,非常有工作獲得感。

以上是基于我在設計院和地産公司工作的一些體會。

03 一些建議

給各位學弟學妹們提一點點建議。

第一、技術素養很重要。因為我們這個專業技術是我們的核心競争力,如果你是學這個并且做相關工作,也不是說非要你做地多好,但是,如果一點都不懂或者完全跟外行沒有差別的話,我認為還是有待提升的,因為,隻有過硬的素養,你才能獲得同僚、同行的尊重。在以後的工作中呢,這也是你個人的核心競争力的所在。

第二、保持多領域能力。就不能說我是做建築的,我除了建築什麼都不會,現場的問題我不懂,建築的規劃問題我不懂,景觀我不懂,或者道路市政的圖紙我也看不懂。其實,我們可以通過實習、輪崗等多種形式拓寬自己的認知邊界,不要将自己局限于某一個領域,而是增強個人的綜合能力,這樣在未來你就會有更多樣的選擇,讓自己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寬。

第三、保持持續學習的心态。因為人生不是百米賽跑而是馬拉松,任何時候也不要放棄個人的學習,大家也不要希望通過一場考試或一份工作就能一勞永逸地解決人生所有的問題、找到人生終極的答案,因為人的觀念是一直在變的,是以,大家還要要保持不斷的學習,就像我可能工作了很多年了,最近,我還在嘗試學一些程式設計相關的問題,包括一些AI辦公軟體,這些我認為都還是很有幫助,也能夠帶來自己的一些情緒價值吧。

04 為什麼考公

大家可能比較感興趣,就是說你的工作這麼好、職級也不低、待遇也還行,那你為什麼要考公?我這個考公主要出于這幾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行業認同感的下降。前面我也提過,随着市場的變動、行業不斷内卷、我們的地位越來越低,這就會造成設計機關的服務姿态一低在低,雖然,我在一家央企地産,但這個壓力也必然會蔓延到我們這裡。就說你跟政府打交道,你是設計院的甲方,但政府是地産的甲方;或者與購房者打交道的過程中,市場是地産的甲方。

而且,如果大家參加過實習的會知道就,不管你在工程公司、地産公司或者城投公司,設計永遠是相對于地位較低的那一類崗位。因為大家可能都會甩鍋給你,關于現場工程不好施工,他可以找你設計的問題;營銷和房子不好賣,也可以從你設計上找來問題;工程造價的成本高,還可以讓設計把成本給我降一降。這會造成我們的行業認同感越來越低,而且最近還有一個讓我頗有感觸的事情,因為最近有些同行跳槽去了新能源行業,當提及自己是從地産公司過來的,他對你有兩個認知,第一就是你這個人的能力比較系統,第二就是他們會以看待逃難者的視角來看待你。

第二、個人的成長後繼乏力,職業發展瓶頸已經顯現。因為我沒有在設計機關長期工作過,但我個人感覺就是如果你沒有真正經曆過各種建築的設計、各類施工圖的繪制、各個專業的協調配合,會造成你個人成長乏力又後勁不足,而且我在這家公司也做到了,相當于職能崗副經理的角色,職業上升的瓶頸已經出現了,因為整個部門非常年輕化,你再往上發展也沒有太大的空間了。而且最重要的還有一點就是,雖然說可能你今天感覺你比較穩定,但行業的壓力會水漲船高。你借助一個圍牆把壓力擋在外邊,這個擔心失業的内在焦慮是伴随着每一個人的左右,不管我30歲了或者機關裡其他的同僚都是有這個壓力。

第三、期待人生的新體驗。不管我們是20歲還是30歲,其實從人生的角度來說,任何時候人生都是剛剛開始,每個人都想看看外面的風景,想看看更高的舞台,換一種方式去生活。自己換一個環境會不會更好?是以,決定考公。

05 考公心路曆程

我簡單地把之前考試中經曆的一些問題,跟大家做一個分享。

其實我考公經曆了三個過程:一開始的懵懂 → 到後來的勢在必得 → 最後無心插柳地成功上岸。

2021年,我簡單準備了一下,當時報考了一個400:1的隻招建築學的省廳崗位,最後成績考了140多分,在20到30名之間,也沒有進面試。

2022年,首先是報考了一個事業編的管委會,通過了筆面,但最後我自己放棄了。之是以放棄,因為我這個人認為自己可以考到更好的,是以,最後就沒有去。

之後我又參加了一個考了地級市的崗位,這個競争非常激烈,那時我才第一次真正的認識到公考的競争到底有多激烈,進面3個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筆試的分數差不到一分,最後面試完以後,三人的差距也就零點幾分。當時我自認為自己的面試能力比較強的,以為穩了,結果居然被第二名翻盤了,我綜合成績第二沒有成功上岸,是以,又失敗了。

2023年,其實當時都要放棄了,因為到我的家庭和職業比較穩定,都不想繼續挑戰考公了。但是,因為有一個崗位特别好,是國家部委的。不過,現在看來,它的競争也蠻激烈的,因為人都很優秀。當時通過筆試進入面試後,發現每個人都很優秀,進面的都是老四所的,還好當時筆試成績比較高,加上面試得了88分,最後就順利考上了,得償所願。

設計管理崗,在職備考三年,上岸中央部委

06 考公的準備政策

考公其實說起來簡單也簡單,但是,裡面彎彎繞還是蠻多的。

第一、選崗。選崗的時候,在省考裡面還好,一般這個專業就明确是建築學就行,但有些地方,像在浙江,包括在國考裡邊,有的可能就牽涉到具體的專業代碼,像今年有的崗位明确就要建築學的學碩(專業代碼0813)。然後,近幾年,有很多崗位要求你本碩專業一緻,多了很多的限制條件,是以,選崗時你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去研究的,包括報錄比、工作地點、待遇等等。

說到待遇,這裡給大家科普一下。與待遇的多少直接挂鈎的是機關層級,你報名的時候會看到有些機關說一級主任科員及以下、四級科員及以下 ... ... 這個就反映了機關的層級與定崗的職級。“四級主任科員及以下”這個級别是指你考上這個機關以後你能夠定到的最進階别,但并不是說考上後你就是四級主任科員,機關上司需要綜合考量你的學曆、工作經驗等等,依據這些來最終确定你的職級。

第二、報名的時機。我建議大家還是先觀望,不要報太早,如果你是志在必得或者你就非這個不去。從我的經驗來看,報名的時機還是押着截止的時間點來看是有好處的,比如說,你這個崗位在報名快截止時就報了二三十個人,最後,報名人數估計也就五六十個人,四五十個人的考試,你考上的機會還是蠻大的,如果你國考135分,進面還是比較穩的,但如果是100人、200人報的崗位,這種其實就是你要有運氣與實力,實力要非常過硬,運氣還要站你這邊才行。

第三、關于行測、申論、面試。

部分的崗位(很少)可能還牽涉到一些專業技術方面的,我認為有兩點可以跟大家談一談:

第一個叫時間差。行測考試什麼叫時間差呢?大家都都知道這個行測(不管是有135道題、還是110道題)都是兩個小時以内做完。但後來在參加考試過程中看到很多高手有一些考試技巧,就是隻要發卷子了,監考人員會讓你翻閱試卷檢查有沒有錯印錯漏,當時考試上就看到很多人拿手指在卷上劃,後來我才意識到從發試卷跟正式答題之間大概有三~五分鐘時間。這三~五分鐘時間是不能答題的,但是如果你巧妙地運用的話,是可以解決3-5道題的,可能造成時間不均等,針對這點期待以後的考試管理中能夠完善,消除漏洞;第二個叫做題順序。你要結合自己個人的習慣打造一個适合你自己的做題順序,通過反複練習套題讓自己的行測達到很穩定的一個狀态。

面試是會考察你的儀表的,不過面試題考察的典型思維其實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臨場應急應變。如果面試過程中遇到一道題,我突然腦子裡很懵,完全不知道說什麼,其實這不是問題,因為在我參加的三次面試中表現的側重點主要是“形式大于内容”。你想,考官聽了一天了,他們很累甚至不知道你在說什麼,你隻要用你的要素去轟炸它,答題的點跟題目貼合做可以了,千萬不要因為一道題不會就迷失了自己。

面試通過後就是政審公示,入職還有一年試用期,這一年試用期中,大家還不能飄,要銘記自己考公務的初衷是“為人民服務”,要好好表現,最後再轉正定級,這樣一個完整的考公上岸流程,其實還是蠻長的。我去年10月份報考國考,今年7月份才入職。然後。馬上10月份,今年的國考又要考了,國考走完筆試面試政審還需要大半年時間。對省考來講,省考可能快一點。聯考一般是過完年1月份報名,3月份考試,5月份面試,7月份入職,也得半年的時間。

設計管理崗,在職備考三年,上岸中央部委

其實考公考核的還是一個人的綜合素養、一個人的底色,确定好目标以後就該堅持努力,在當下這個報錄比動辄幾百比一的情況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備考方式是很難上岸的。因為我是在職備考的,學習時間比較碎,是以,我刷題量是比較大的但是效果并沒有你們在校生那麼好。我在兩年三年的時間裡,光在FB APP裡就刷了2.4W道題目,而且線下我大概刷了應該有5000多道,總計的刷題量應該在3.5w,大家可以把我的刷題量作為一個參照吧,雖然我走過很多彎路吧,但這個刷題量根據我與他人交流的情況來看起碼要刷到1w,才可能會有一個質變。

設計管理崗,在職備考三年,上岸中央部委

對于行測,當我們需要建立起一個系統的認知後,通過大量的刷題來強化并熟練應對。行測的本質就不是考察你能否把所有的題都做完,而是你能否在有限的時間内得到更多分,是一個壓力測試,我在24國考也有10道數量沒時間做,直接蒙的。

關于考前刷套題這方面給大家分享一點小經驗。可能大家平時自己做了很多的題目,感覺自己已經非常強了,強的自己都害怕,但在考前還是有必要加大刷套題的密度,比如,考前這五天我就一天刷一套題,甚至一天刷兩套。因為我今年平時就沒有刷題,然後考前兩三個星期開始刷,最後你到考場上會感覺自己形成一種肌肉記憶。一方面你敢選,另一方面你敢選以後還能夠選的對,你就會以一個最佳的狀态去迎接這場考試。

設計管理崗,在職備考三年,上岸中央部委

征途漫漫,唯有奮鬥。講了這麼多,可能有點亂,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要掌握了基本的應試技能後盡可能多的參與考試,“在考試中學習”,請你不要閉門造車,我在家裡練的好猛,以為出去考肯定能考上,哪怕是千人崗我也能考上,這是不現實的,大家要摒棄“畢其功于一役”的心态,隻有多多參與考試,才能夠處變不驚,發揮你的水準。

目前就業困難的背景下,上岸的幾率、考上好崗位的幾率其實并不是非常大,是以,你要多去參加考試才可以,而且應屆生一定要珍惜自己應屆生的機會,“選擇往往大于努力”,因為我工作很多年了現在能報的崗位雖然不是三不限,但競争比跟三不限也差不到哪裡去。

07 考公選崗

第一、科學選崗。先說一下“基層工作經驗”。可能大家會看到現在國考裡面很多崗位要求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驗,什麼叫基層工作經驗?簡單的說就說,能交社保的都算(甭管私企、國企、央企、事業機關、三支一扶啥的)。

因為我們個人的發展與平台息息相關的,如果你在鄉鎮當公務員,可能你職業的上限就是一級主任科員,而且能升到一級主任科員那簡直鳳毛麟角,工作表現非常優秀才能做到,是非常非常難的;如果你在縣級,還是有很大幾率升職到一級主任科員;如果你在市直或者省會市直,可以沖一下一級調研員;如果你在部委、在省廳,那麼二級調研員,可能是退休時的人均水準。

第二、考公不能“為了上岸而上岸”,大家還是要謹慎的選擇,現在很多崗位都是有服務期的,你考上一個崗位後,基本上都是要五年後才能離職,是以,大家盡力去沖一個自己能考上的最好的崗位。因為每個人的思想都在變的,可能學生時代,你心裡想“隻要考上就行了”,就解脫了,找到一個體制内的工作就行了。現在公務員的工作不是那麼輕松的。因為我的家人們也在政府工作,現在的服務要求越來越高,還是有一定工作強度的,是以,你自己一定要謹慎考慮崗位選擇,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盡力而為。

第三、要有陽光心态。行政工作的專業性不是那麼強,雖然我們專業是學建築的,但工作中可能是在做會議紀要、PPT彙報 、天天做這個台賬,這是很常見的,是以,大家要有一種陽光的心态,既然你選擇這條路,你還想做很專業的事,就不太現實了,适當降低自己的專業情懷。

同時,我們要正确看待待遇問題。這個待遇可能有些地方很不錯,像深圳、浙江工資高,但從全國的區域來看、從趨勢來看,公務員的待遇已經在逐漸看齊,實作“陽光工資”。一方面,可能是稅務問題,另一方面,可能是土地财政問題。

如何簡單的判定某地區的待遇呢?倒是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如果你是考某個縣的公務員,基本上待遇就是跟你縣的平均工資水準一樣的,如果你某個市的公務員,那麼待遇就是該市的平均工資水準。部委的話,待遇相當于中國的平均工資水準,北京公務員的工資是比部委公務員的要高的;另外,在小紅書上大家也可以搜一搜,現在有很多部落客會爆料各地區的薪資待遇。

設計管理崗,在職備考三年,上岸中央部委

最後,用魯迅先生的一段話送給大家。

“願中國的青年都擺脫冷氣,隻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份熱,發一分光,就像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夜中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以後的日子裡如果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我相信大家以後不管是去設計機關、開發企業還是政府機關,你們都可以做一個有為的青年,散發自己的光和熱,照亮自己、家庭及社會的未來,有志于加入公職人員的,也希望大家能夠始終記得自己報考的初心——為人民服務。

設計管理崗,在職備考三年,上岸中央部委

08 粉絲答疑

01 學長備考了多久才上岸?

我自己就稀裡糊塗、斷斷續續地在職備考了三年。堅持下來其實還是蠻難的,因為平時上班的時間都非常飽和的。現在,不管你在哪家企業,考核都很嚴格,像每周要寫周報,每月還有月考核,然後,各個項目都是同時進行,工作壓力蠻大的,邊工作邊備考就比較難。

02 大學考公和研究所學生考公哪個更有優勢?

從考官的角度來講,其實并沒有那麼大差別,因為像省考中要求研究所學生的崗位其實沒有那麼多。在國考中,可能部委要求研究所學生的崗位相對多一些,如果你在大學的時候能夠考上公務員,其實沒有太大必要考研後再考公。這就看你個人的追求,如果你大學不太好,你考上了很不錯研究所學生,有機會走進名校,就是另一種讨論情況。

03 學碩和專碩考公的差別?

就基于我對于建築學專碩的了解來講一下吧,因為我同機關有個兄弟是老八校專碩,剛好了解一點。一方面,招考碩士的崗位很多時候會把要求的專業代碼寫的非常細,而且公考崗位設定預設的那個碩士就是學碩,是以就造成了一個很尴尬的情況,你學碩就無崗位可報,甚至你隻能以你的大學崗位去報考。

最後,總結一下,要求碩士的,絕大部分學碩都能考,但專碩能考的沒有學碩多。專碩能考的,學碩肯定能考。

04 進體制和進企業如何做選擇?

這個世界的确在不斷變化,就像我們當時找工作的時候,如果你能加入恒大、融創,那就是很好的機關。可是在短短的幾年裡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是以,還是要基于自己的判斷做選擇吧。

第一,進企業要選擇一家相對穩健的公司,比如,現在你看中海、保利、華潤,它的資産負債率是很低的,賬上現金很多,這種公司潛在的風險并沒有那麼大;第二,你看看這家公司有沒有健全的培養體系。有一些公司,存在盲目的擴張,會呈現一種無序的狀态,像某大、某園,之前拿了好多地,各個地市都有自己的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班子和價值觀,你去面試的時候,能感覺到這家公司是不是很規範?另外,你要看公司對你個人的培養是不是立足長遠,是不是真正以自己人的心态培養一家公司接班人的姿态來培養你。

另外,如果你想加入體制的話,就趁早,不要像我這樣,雖然我現在考的部委可能工齡定級有用,但年紀的确是比較大了。

備考時間因人而異,如果天賦比較好,那起碼是六個月到一年的時間。如果想3、4個月就能上岸,除非崗位限制條件特别多。如果崗位有上百人報名,沒有個六個月到一年的時間是很難上岸的。

05 要不要報面試班?

這也是因人而異吧,因為當時我是參加了一個面試班,但是參加了幾天後,自己退出了。因為感覺老師的水準沒有想的那麼理想,而且班裡隊友的水準也不很高。如果班裡的考生水準不是很高,老師水準不是很高,那就相當于在一個規定的時間裡,讓你做規定的動作,給你一個壓力訓練。但,大家往往還是會去參加面試班的,這裡,我提個自己的經驗,如果你筆試成績很高,就不要去報那種那種很貴的。我面試能考88分,我覺着主要是因為我是基于自身的沉澱。我平時整理了很多的東西,我也比較喜歡閱讀,刷完面試真題以後,我每天晚上會讓妻子來跟我對練,每天晚上做個幾道題,或者拿手機對着自己拍視訊,反正說白了就是多積累、多練的過程,相信大家通過這些方式也能搞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