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5日,英國大選結束,執政黨保守黨未能成功連任。而英國在野黨工黨則憑借其強大的組織能力和廣泛的選民支援,成功實作了政治上的重大突破。斯塔默上司的工黨,在選舉中獲得了多數席位,成功赢得了大選。這一結果标志着工黨結束了長達14年的在野生涯,将重新執掌英國政壇。
需要明确的是,英國大選與美國大選有着不同的選舉機制。美國的三權分立政治體系,将議會選舉與總統選舉分開。而英國則不同,首相這一職位将在下議院選舉中獲勝的黨派内部推舉産生。
也就是說,英國首相要再換人了,斯塔默取代蘇納克成為新的英國首相,幾乎沒有懸念。與此同時,蘇納克的敗選,也意味着保守黨“三次換相”的改革徹底宣告失敗。随着工黨的勝選,英國政治格局将發生深刻變化,斯塔默将作為新一任首相上司工黨政府,面對國内外諸多挑戰和機遇。
那麼,在曆經約翰遜、特拉斯和蘇納克三位保守派首相之後,英國迎來的這位工黨首相,又有着怎樣的執政理念呢?要知道,蘇納克在擔任首相期間面臨着諸多挑戰,包括群眾生活成本危機、政治不穩定以及新冠疫情後的經濟複蘇等問題。如今這些問題都還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工黨将如何接下這個“爛攤子”?更為重要的是,他對中國的外交政策将會是怎樣的?
事實上,我們從斯塔默個人的行事風格,以及工黨在大選中的表态,就能得出一些初步的判斷結果。首先,帶大家了解斯塔默這個人。斯塔默出生于英格蘭東南部的一個普通家庭,憑借自身努力成為家族中第一位大學生,并在進入政壇前,從事人權律師和檢察官的工作,他的政治生涯可謂充滿了變革與挑戰。
2020年,斯塔默當選工黨黨魁後,便迅速對黨内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清除強硬左派勢力,将工黨重新定位為“注重财富創造和經濟穩定”的政黨,為工黨的複興奠定了堅實基礎。可以說,這将是一位極其務實的上司人,相較于歐洲一衆“政治正确”的國家上司人,這位或許更适合與中國打交道。
有分析認為,工黨在對華關系上或許會更加友好,至少不會是“針鋒相對”的局面,或許還會與中國來一個“全面接觸”。畢竟,工黨在對華政策上提出的是“該合作合作、該競争競争,該挑戰挑戰”的政策,主打的就是一個“務實”。對于中國來說,最不怕的就是“實打實”的競争,适當的良性競争,反而會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動力。
除此之外,中英之間的互動可能會變多。要知道,無論是特拉斯還是蘇納克擔任英國首相期間,中國與英國的溝通對話都不多。而工黨表示“将緻力于提高英國了解和應對中國帶來的挑戰和機遇的能力”,這暗示着兩國之間或許會加強戰略對話和溝通。同時,工黨在外交政策上,表現出對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的重視,這有助于中英兩國在全球事務中加強協調與合作。兩國可以在氣候變化、全球衛生、反恐等全球性挑戰上共同發揮積極作用。
而更為關鍵的,是對美關系的平衡。工黨在進行中美關系時,可能會尋求在維護跨大西洋關系的同時,保持與中國的獨立外交政策,這種平衡将有助于英國在中美之間保持一定的戰略自主性。相較于保護主義氣息越來越濃烈的美國和歐洲而言,工黨執政的英國或許會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改變。當然,具體情形究竟如何,還得看斯塔默上任後的實際舉措,中方始終保持開放包容的态度,但也無懼任何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