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畫說收藏:“潮”的沒落,是文化自信的崛起象征

文/馮海濤 畫作/盧建民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潮”這個字,出現得越來越小了,而且是不是還發現,幾乎忘記“潮”曾經的火爆。就是前段時間的“潮流藝術”也是昙花一現。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我們的思維,我們的激情,我們的年輕人都喪失了對新鮮的認知和叛逆的行為了嗎?這顯然不是的。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潮”不再潮了呢?是誰會進步了,是我們國人的整體修養提高了,是新時代的年輕人,已經跨過了由封閉到開放,形成的那種無節制的自由為自由的認識。真正地做到了自由由心,而不是被人為設定的自由綁架,認為叛逆形成的審美認識為自己所追求的。把一些文明架構外的自由作為自由了。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潮”也就變成了笑話。

畫說收藏:“潮”的沒落,是文化自信的崛起象征

盧建民作品

曾經的港台風、日本風、南韓風所形成的潮流,而造成了自改革開放後,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奇裝異服,和形形色色的無審美的造型,在這種各種風的加持下,一代代的年輕人,把“潮”作為了年輕的象征。甚至在所謂的“當代藝術”的概念下,出現了許許多多畫和美無關的畫作的所謂藝術家,隻要拿着顔料拌一下,往油畫布上一潑就成為了藝術品,把人來個支離分解、扭曲變形,就成了經典的當代藝術品。稍微好點的,利用一些科學手段,在經過一些設計,組成一種原先沒有過的畫面,就把這個當作當代藝術。在這種審美和藝術的氛圍中,八零後、九零後、零零後都在審美認識上出現了偏移。

畫說收藏:“潮”的沒落,是文化自信的崛起象征

盧建民作品

當然,把這些各種風和所謂的當代藝術産生的确是五零後、六零後和七零後。可以說,這個把“潮”字灌輸給我們的人,整整的禍害了我們六七代人。當然,也離不開那些認為自己找到了自由,發現了藝術的新大門的人的助纣為虐。“潮”的影響力,整個的影響了我們六七代人,也在這種幾十年的思想灌輸下,我們的管理者和文化工作者,也把“潮”當作了一種藝術形态和文化。是以,提出了一個名詞“國潮”,想用“潮”來帶動我們的文化,來提高國民的文化自信。可是,他們在宣傳“國朝”概念時,卻沒有去深度的思考“潮”已經經過時間的檢驗,不再能夠麻痹和愚昧我們,新時代的年輕人不買單,被麻痹、愚昧的人也清醒過拉來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國朝風”一晃而過,沒能形成任何的社會現象的原因。

畫說收藏:“潮”的沒落,是文化自信的崛起象征

盧建民作品

至于,那些借用潮流藝術,玩概念,想割一波韭菜的僞藝術家們,也就喊了個口号。可以說就是一聲雷響,沒見雨點。“潮”的沒落是注定的,隻是時間的問題。因為,文化就是文化,給文化加一個快餐,又或者任何的修飾詞,其都不是文化,是以,其幹不了文化的事。就是熱也就熱一陣,這個風隻要結束,想再給文化加個字首字尾,除非世界格局的大洗牌後,被強權的灌輸,否則,文化的自信,是無法撼動的!

畫說收藏:“潮”的沒落,是文化自信的崛起象征

盧建民作品

畫說收藏:“潮”的沒落,是文化自信的崛起象征

盧建民作品

畫說收藏:“潮”的沒落,是文化自信的崛起象征

盧建民作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