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海涛 画作/卢建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潮”这个字,出现得越来越小了,而且是不是还发现,几乎忘记“潮”曾经的火爆。就是前段时间的“潮流艺术”也是昙花一现。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激情,我们的年轻人都丧失了对新鲜的认知和叛逆的行为了吗?这显然不是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潮”不再潮了呢?是谁会进步了,是我们国人的整体修养提高了,是新时代的年轻人,已经跨过了由封闭到开放,形成的那种无节制的自由为自由的认识。真正地做到了自由由心,而不是被人为设定的自由绑架,认为叛逆形成的审美认识为自己所追求的。把一些文明框架外的自由作为自由了。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潮”也就变成了笑话。
卢建民作品
曾经的港台风、日本风、韩国风所形成的潮流,而造成了自改革开放后,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奇装异服,和形形色色的无审美的造型,在这种各种风的加持下,一代代的年轻人,把“潮”作为了年轻的象征。甚至在所谓的“当代艺术”的概念下,出现了许许多多画和美无关的画作的所谓艺术家,只要拿着颜料拌一下,往油画布上一泼就成为了艺术品,把人来个支离分解、扭曲变形,就成了经典的当代艺术品。稍微好点的,利用一些科学手段,在经过一些设计,组成一种原先没有过的画面,就把这个当作当代艺术。在这种审美和艺术的氛围中,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都在审美认识上出现了偏移。
卢建民作品
当然,把这些各种风和所谓的当代艺术产生的确是五零后、六零后和七零后。可以说,这个把“潮”字灌输给我们的人,整整的祸害了我们六七代人。当然,也离不开那些认为自己找到了自由,发现了艺术的新大门的人的助纣为虐。“潮”的影响力,整个的影响了我们六七代人,也在这种几十年的思想灌输下,我们的管理者和文化工作者,也把“潮”当作了一种艺术形态和文化。所以,提出了一个名词“国潮”,想用“潮”来带动我们的文化,来提高国民的文化自信。可是,他们在宣传“国朝”概念时,却没有去深度的思考“潮”已经经过时间的检验,不再能够麻痹和愚昧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不买单,被麻痹、愚昧的人也清醒过拉来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国朝风”一晃而过,没能形成任何的社会现象的原因。
卢建民作品
至于,那些借用潮流艺术,玩概念,想割一波韭菜的伪艺术家们,也就喊了个口号。可以说就是一声雷响,没见雨点。“潮”的没落是注定的,只是时间的问题。因为,文化就是文化,给文化加一个快餐,又或者任何的修饰词,其都不是文化,所以,其干不了文化的事。就是热也就热一阵,这个风只要结束,想再给文化加个前缀后缀,除非世界格局的大洗牌后,被强权的灌输,否则,文化的自信,是无法撼动的!
卢建民作品
卢建民作品
卢建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