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個視訊。
一個小女孩不小心把碗摔在了地上,碗碎了裡面的奶更是灑了一地。
接下來,小女孩主動地撿起了隻剩一小半的碗,裡面還有一點奶,她和旁邊的媽媽說,媽媽你看還剩了一點。媽媽呢,也很平靜的說,你這下會少喝很多奶哦。
全程媽媽情緒都很平靜,小女孩也主動地承擔起了擦地的任務。
視訊很短,卻引起了很多網友們的共鳴。
很多人都說,看着這一幕,就想起了當初因為摔了一個碗好幾天都坐立不安的我們,看上去是在安慰孩子,實際上卻是在安慰當年那個小心翼翼,感覺就像是天塌了一樣的自己。
現在自己成了爸爸,也會遇到類似的事情,也會産生該怎麼處理的困惑。
是啊,該怎麼處理呢?
碗已經碎了,再去追問是誰的問題已經于事無補,與其在那裡語氣不善的教育孩子,讓孩子滿懷愧疚不斷地内耗,還不如抓大放小,給孩子一個寬松松弛的成長環境。
人民日報就曾經發文,說不在小事上消耗孩子,才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智慧。誠以為然。
消耗孩子的,往往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
很多時候,作為爸爸媽媽的我們越是想讓孩子變好,越會不自覺的想要“指導”孩子,越會在小事情上不斷地消耗孩子。
像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東西,什麼時候寫作業以及該玩什麼不該玩什麼等,明明隻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衣服穿多了脫了就行穿少了大不了是個感冒,吃東西少吃一點不會營養不良少吃一頓也不會餓得不行,寫作業也是這樣把字寫好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做到的事情,快點寫完也不是說想快就能快起來。
當爸爸媽媽的眼光一直聚焦在孩子的小毛病上,精力一直放在糾正孩子的一舉一動上,并且伴随有指責批評甚至是言語打擊的話,對孩子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他們的每天都被這些負面情緒所圍繞,又何談成長呢?
透支孩子的能量
心理學有個認知負荷的理論,說一個人的大腦每天能處理的資訊是固定的,如果他們一直都被一些諸如“坐好一些”“趕緊寫作業”“快點吃飯”之類的小事情所消耗的話,大腦就會被這些無意義的事情所占據,就很難有剩餘的能量去幹别的應該幹的事情了。
而且,一直在小事情上糾結對孩子的專注力也是很大的破壞,特别是孩子寫作業的時候。
寫作業是一個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不斷聯系課堂所學以及調動大腦思考的過程,這一切都需要有絕對安靜的環境。如果爸爸媽媽總是以“别趴着寫作業”“快點寫别走神”之類的小事情打擾,孩子的專注力就會像碎掉的玻璃一樣,很難再次組裝起來,寫作業自然就沒什麼效果了。
磨滅孩子的熱情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對于探索事物尋找未知的熱情是在不斷鼓勵,以及被允許試錯中逐漸積累起來的。鼓勵可以讓孩子堅定信心,知道這樣做下去雖然過程可能會曲折,但最終還是會成功的;允許試錯則是給孩子最大程度的托底,讓他們能夠把精力更多的放在自我成長不斷進步這件事情上。
而爸爸媽媽在小事情上不斷地指責,就像是手機上的小程式一樣,看上去是“有用的”,實際上卻是在背景不斷消耗手機的電量,結果正經事還沒幹呢,手機就關機了。
孩子也是這樣,當他們不斷被指責的話,就會像快要關機的手機一樣,筋疲力盡,做什麼事情都集中不了注意力,都不能做好做全,完全無法展現出一個孩子的活力來。
更嚴重的是,一直在小事情上被指責的孩子,會長期處于一個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狀态中,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相當大的壓力,這份壓力不斷地放大,最後真的會把孩子壓垮的。
教育孩子,要“有尺有度”
對于爸爸媽媽來說,想要孩子變好、看到孩子的不足之處想要指出來,這是為人父母的心情。
但很多時候教育不是我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而是怎樣做孩子能變好才怎樣做。
要懂得“抓大放小”
抓大放小就是說教育要針對孩子的大問題。
這樣孩子才能簡單明了的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才能更好的接受爸爸媽媽的教育。而如果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話,就會沒有輕重緩急,放在孩子眼中也就是沒有什麼需要自己特别注意的地方。
比如和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什麼才是大問題呢?
對知識點的掌握以及應用,這才是寫作業想要達到的目标。至于寫作業過程的坐不正啊,習慣性磨蹭啊,握筆的姿勢不對啊相對而言都隻是小問題。既不是一次兩次就能改正過來的,也不是說一次兩次孩子就能記住的。
是以,正确的做法就是針對孩子的大問題去重點解決,有時間的話可以順便說說小問題,沒有的話放在别的時間段也沒什麼。
放低要求,才不會消耗自己和孩子
人無完人,孩子也是一樣。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變得學業優秀、乖巧懂事,能夠在合适的時間做合适的事情,能夠讓爸爸媽媽省心一些,最好是像成年人一樣,把需要自己做的事情做完做好。
但這份希望明顯是不合理的,孩子之是以是孩子,就是因為他們還在成長啊,他們是一點點的變好的,而不是說一下子就能長成爸爸媽媽希望的樣子。
是以适當的放低一些要求,才不會在各種小事上消耗孩子,多給他們一些時間,孩子才會慢慢成為閃閃發光的樣子。
最後
教育就是這樣。
爸爸媽媽在小事情上做減法,孩子才能在健康成長中做加法。
在孩子的成長中,多聚焦在重要的事情上,在小事情上給他們更多的自由,讓他們能夠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夠不為小事情而内耗,這才是好的教育。
大家說是不是呢?如果孩子在家裡打碎了碗,您會怎麼教育他們呢?歡迎留言來互動!
文:開心爸爸的日記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删除,謝謝~
#春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