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6月28日格力的股東大會上,董姐風采依舊,回答了不少的問題。
其中,有很多問題都值得我們企業家和投資者分析和借鑒,特别是制造業企業。
比如說作為制造業龍頭,格力新的增長點在哪裡?
面對價格戰和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格力有什麼方法應對?
在人民币貶值,産品出口優勢凸顯的時候,企業品牌如何出海?
以及一個有趣的問題,格力和小米空調,到底誰才是銷量第一?
下面我和大家分享格力股東會上,董姐如何應對上面的問題,還有小米在手機、電視機從0開始挑戰傳統龍頭之後,又如何在空調行業挑戰龍頭。
02
第一、格力未來新的增長點,在于冰箱和洗衣機。
董姐在股東會,以及多個場合明确表示,冰洗業務是格力電器未來的新增長點,主要展現在兩個方面。
1、管道商設立冰洗及生活電器銷售公司,以冰洗業務為主,進行獨立營運,并在全國各省同步建立銷售網絡。
由任職于原京東家電賦能部的盧陸群,擔任家用電器經營部的銷售總監,她也在股東會上首次亮相。
2、格力在冰洗業務方面進行了技術創新,推出了多種高品質、高性能的産品,像全域養鮮2.0技術和-38℃超凍鎖鮮科技等等。
看來,“好空調格力造”到“好電器格力造”的重構,已經一步步的開始落地了。
但消費者會不會像空調一樣認可格力的冰箱、洗衣機,這還是一個問題。
第二、格力怎麼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
原材料價格上漲,是很多企業經營者今年碰到的重要問題,作為專業投資者,我也會考慮原材料對企業毛利率、利潤率的影響,進而導緻的股價波動。
像在2024年,上海銅期貨價格比去年上漲30%,中間有所波動,但至今仍上漲了15%。
一台空調中,銅的占比是20%-30%左右,占到中國銅需求總量的15.5%,是用量最大的下遊。
我們簡單做個估算。按照2024年銅價上漲20%、空調銅占比20%-30%計算,一台空調成本上升最少4%,最多6%。
如果一台空調3000元,成本上升最少120元,最多180元。
但根據我收集的資訊,格力空調在2024年并沒有漲價,相反在某些型号上提供了優惠。
這就會對格力的毛利率、淨利率帶來比較明顯的影響。
像2023年由于銅鋁價格的穩定,格力的毛利率就從26.04%上升到30.57%。
董姐對這個問題是這樣說的:
這是全行業的焦慮,大家都在思考怎麼辦,行業裡已經有企業開始以鋁代銅,但格力電器不會這樣做。
因為鋁的耐久性、穩定性沒那麼高,格力電器在沒有百分百把握的情況下,不會以鋁代銅。
但是,格力電器對鋁的技術研究也在進行。雖然公司對銅價上漲感受到壓力,但還是能保持不錯的利潤。
我查了一下,現在銅價78000元/噸,鋁價20000元/噸,相差近4倍,有些空調企業為了節省成本,的确會出現以鋁代銅的情況,
我有個做商場裝修的企業家說,格力舊空調回收價格要比其他品牌空調要高,就是因為用料足。
第三個問題,格力和董姐對海外市場的看法。
自2022年以來,人民币兌美元貶值12%,對家電出口非常有利。
董姐說,海外市場的機會取決于企業的主動出擊,這幾年格力電器的海外業務模式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公司現在出口以格力自主品牌為主。
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到格力相比于美的、海爾的不同之處。
因為獨立打造一個消費品牌需要大量投入資源和時間,美的和海爾的出海政策是并購海外品牌,海爾并購通用、美的并購東芝等等。
從2023年年報來看,美的出口額2211億,海爾出海額1357億,格力是249億。
相對來說,美的、海爾在出口方面做的更好,安踏也是采用海外并購品牌的政策出海。
03
上面這些問題,大家可以結合格力和董姐的分析,對照一下自己的企業。
下面這個問題,也是今年格力股東會的熱點,格力和小米空調,到底誰才是銷量第一?
在股東大會上,董姐針對網上說的“小米空調銷量超過格力空調”做了強硬的回應。
董姐說:最近網上編造的謠言比較多,我們不斷在打假,“小米說自己空調第一名,實際全靠别的廠家做産品(代工),你的技術是什麼?”、“誰是第一,消費者心裡有杆秤。”
誰是銷量第一的問題,我也做了調研。
有關銷售量,在不同平台、資料公司、時間點、機型都有不同的統計口徑,奧維雲網資料顯示,2023年美的空調銷售份額34.5%,排名第一。
但同樣也是奧維雲網資料,格力家用空調線上份額28.15%,位居第一,品牌櫃機線上線下都是第一。
那究竟誰是第一?
資料的确有很大的差異。
我從年報資料看,2023年格力空調銷售量1700萬台,小米年報是440萬,距離還是挺大的。
小米用一年時間就颠覆了格力,我覺得可能性不大。
但是如果考慮某個時間段、某個機型超越格力,這是有可能的。
那小米會不會出現像手機、電視一樣,從0開始,用數年時間進入前三名颠覆龍頭的情況呢?
今年的618,空調價格戰打得非常激烈,在電商平台上,長城空調不提供售後服務隻需要699元,如果加上售後服務,最低要1379元,小米空調最低1349元,TCL空調最低1289元,奧克斯空調最低是1286元。
我财富管理課的一位長沙企業家,最近買了30台小米新風空調,我請王總詳細分享了他買小米空調的理由。
王總說他的企業在新廠區,有三層辦公室,很多獨立辦公間,選擇小米空調有幾個理由:
1、所有裝置都能互聯,APP和其他電器全部關聯,比如開關、小愛同學智能音箱、掃地機器人,行政人員下班不必要每個地方檢查空調關了沒有,APP一鍵全部關機、關燈、關電視。
2、新廠區多少存在一些空氣污染,新風空調能順帶解決異味問題,不需要空氣淨化器。
3、價格便宜,618的價格是2399元,其他品牌沒有同等的性能和價格。
看到這裡,你發現沒有,小米和格力空調,完全不在同一個賽道競争,拼的不是價格、省電,而是智能家居的整體競争。
我家裡有格力和美的空調,美的熱水器、還有科沃斯掃地機、華為的攝像頭、音箱、電視機等智能家具産品,他們都要下載下傳APP,用起來還是很麻煩,小米把這些都整合到一個智能生态、一個APP裡面,的确是友善了使用者。
04
從格力和小米空調的競争,給了我們兩個啟發:
1、在相繼進入工業化、網際網路化、智能化的時代之後,如果你還停留在工業化時代的思維,覺得“我的産品是最好的”,但客戶并不一定會選擇你,因為這已經不是客戶選擇産品的唯一名額了。
2、企業家不是評論家,哪怕找到别人100個缺點,你也無法讓自己變得更厲害。
因為讓你走向成功的原因,不是找到别人100個缺點,而是規避别人的缺點,同時把别人其中一個或幾個優點發揮到極緻,以此獲得成功。
“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養成五個習慣,其中一個習慣就是“發揮人的長處”,包含發揮上司的長處、下屬的長處及自己的長處。
我覺得還可以加一點,就是發揮對手的長處。
美的和小米互相學習,美的還入股了小米,是以沒有在智能家居時代被落下。
大家都知道華為善于學習,在1998年花了一年利潤請IBM做顧問,上周我還分享了華為向軍隊學習,其實,華為還向對手學習。
任正非在手機業務上,分别對标了學習對象:
定位于高端的華為手機對标三星、蘋果;定位于中低端的榮耀手機對标OPPO、VIVO、小米。
為了避免競争的敵對心理影響學習他人的心态,華為公司内部很少提“競争對手”這個詞,而是叫做“友商”。
這種學習心态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對于那些曾經将業務做得很成功的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的挑戰。
尤其是過去做得越成功,挑戰就越大,因為存在心态、流程、供應鍊的包袱。
是以,面對新環境做新業務,無論過去多麼成功,現在都要懷有空杯心态,從零開始,虛心學人所“長”。
用任正非的話來說: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與高手為伍,與智者同行;久處蘭室,不芳自香。
—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圖檔均來源于網絡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内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資訊(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台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資訊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産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