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股東大會“開怼”小米 格力電器還能走多遠?
投資者網
2024-07-03 18:05釋出于北京投資者網官方賬号
格力經營挑戰仍未結束。
《投資者網》謝瑩潔
急于進行管道變革和業務轉型的格力電器(000651.SZ)近一年以來風波不斷。前因孟羽童離職風波而成為市場談資,後又因進一步增持虧損的格力钛而引發争議。
最近,格力再次登上熱搜,“董明珠打假小米空調第一”成為熱議。格力電器股東大會上,董明珠在公司的年度股東大會上關于小米的一些發言,随後
也引發市場關于格力業績可持續性與多元化轉型的讨論。
董明珠談及退休話題
6月28日,格力電器舉行的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上,董明珠稱,最近網上編造的謠言較多,“我們不斷在打假”。
就在年度股東大會舉行之前,格力電器文化傳媒中心通過微網誌賬号“格力文傳”發文稱,近期其關注到一篇标題為《中國空調市場“洗牌”,格力跌出前三,新的黑馬竟是“門外漢”?》的不實文章及轉錄視訊在短時間内被數以百計的自媒體賬号轉載。
這篇文章中所指的黑馬正是小米空調。此次舉行的股東大會上,董明珠也将火力對準了小米空調:小米說自己空調第一名,全靠别的廠家做産品,你的技術是什麼?誰是第一,消費者心裡有杆秤”。
盡管小米空調産品目前的銷售增長十分迅猛,但相比格力這個空調行業的老前輩,小米空調的銷量還存在明顯的差距。《投資者網》查詢公開資料,小米并未在官方管道釋出過類似其空調産品銷量第一的戰報資料。
這并非是董明珠與雷軍首次“較量”。早在2013年的第十四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二人就曾立下“十億賭約”,對五年後小米的營業額能否超過格力電器進行了打賭。2018年的财務資料出爐後,董明珠赢了雷軍。雖然雷軍輸了賭約,但次年小米的營收便實作了對格力電器的超越。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股東大會上,董明珠還主動談及退休話題,“明年換屆也許我會退休”。其還表示“給接班人留個‘爛攤子’可不行啊!”
業績上漲與管道改革
對于外界給自己貼上的網紅标簽,董明珠表示:“很多人說董明珠喜歡做網紅,不是我刻意要當網紅,而是格力的産品深入人心。如果格力産品不好,我當得了網紅嗎?”
2023年,格力電器營業總收入2050.18億元,同比增長7.82%;歸母淨利潤290.17億元,同比增長18.41%。空調業務是格力的業績基本盤,在2023年貢獻了七成的營收。

年報顯示,2023年,空調産品為格力電器斬獲1512.17億元的收入,同比實作12.13%的增長,該闆塊占格力電器當期總營收的比重達到73.76%。
在炎夏和冷冬的助力下,2023年空調銷售整體積極。據家電調研機構奧維雲網(AVC)統計,2023年空調市場實作零售額2117億元,同比增長7.5%,零售量6085萬台,同比增長6.5%。
這組資料亦反映出國内空調需求增量不斷收窄的現狀。
為了打破重度依賴空調業務的單一發展模式,格力近年來一面進行新零售管道的布局以降低經營成本和強化産品成本效益,一面通過家電上下遊的布局進行産業鍊延伸,包括工業制品、智能裝備和下遊清潔能源。
據公開資料,2022年3月,格力成立數字化管道管理部;從2024年開始,格力将在山東、廣東等多個省份全面實施經銷商直接與公司珠海總部簽約、從雲網批平台下單的新零售模式,以縮短銷售鍊條。
線上管道方面,格力在2019年才開始逐漸加大電商管道布局。除在天貓、京東等傳統第三方電商平台布局外,還自建了“格力商城”和“董明珠的店”等管道,入駐抖音等短視訊平台,董明珠還直接上陣帶貨直播。
但改革道路并非一帆風順。在管道方面,格力早年以經銷商壓貨體系起家,通過囤貨來平衡淡旺季的需求峰谷,并借助與經銷商合資組建銷售公司來強化調配能力。随着新零售業态興起,加上空調銷售季節周期性減弱,舊有經銷模式的龐大體量成為格力管道改革的阻礙。
另一方面,空調作為地産後周期行業,景氣度與商品房的銷售增速密切相關。國内房地産行業的黃金時代已成為過去,間接對空調景氣度造成沖擊。
同時抖音等短視訊管道興起,以及大主播直播帶貨等新電商銷售方式的流行趨勢下,空調銷售越來越向線上轉移。這也使得格力的“淡季返利”模式成為拖累。
由于外部環境和管道發生變化,格力積壓了很多庫存,而價格戰發起後格力的利潤被嚴重侵蝕。是以在最近幾年,格力最拿手的線下管道反而無處發力。
拓展第二增長曲線
雖然格力在多元化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但外界一提到格力,似乎想到的還是格力的空調産品。事實上,從營收占比來看,空調産品的确是格力的營收支柱。以2023年為例,格力電器的年度營收中有七成多來自空調。
2023年,公司來自生活電器、工業制品、智能裝備、綠色能源、其他主營、其他業務的營收占比分别為1.96%、4.9%、0.33%、3.48%、0.77%、14.42%。
新業務方面,格力在手機、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多有布局。但手機行業技術成熟,市場進入充分競争階段,後來者難有立足之地;而新能源汽車和半導體又是需要前期高投入的行業,短期内投資難以見效。
2023年,格力電器開發了面向锂電、光伏領域的GR35、GR50E、GRS20等工業機器人,面向汽車零部件壓鑄的GR200工業機器人,以及比對配液工作站的GRX5協作機器人,并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制造領域提供機器人自動化應用解決方案。
此前,有投資者在業績釋出會上提出格力钛是否實作盈利的問題,但并未得到回複。
在新能源領域,格力電器幾年前收購了銀隆新能源,銀隆新能源後被更名為格力钛新能源。2023年12月的公告顯示,格力電器将持續收購格力钛剩餘股份,這也成為格力電器近年來最受市場争議的一次投資。
格力钛的前身是銀隆新能源,與格力電器和董明珠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2016年12月,看好銀隆新能源的董明珠以個人名義,聯手萬達、中集集團、北京燕趙彙金國際投資公司、京東等5家企業共同增資30億元,獲得銀隆新能源22.39%股權,董明珠成為第二大股東。2021年格力電器以18.28億元的價格拍下銀隆新能源30.47%股權,對銀隆新能源完成控股,并在此後更名為格力钛。
然而,格力電器入主後的格力钛并未擺脫虧損困境。格力钛2022年營收為25.87億元,毛利為4.13億元,淨虧損19.05億元;2023年上半年營收為14.4億元,虧損1.71億元。截至2023年上半年,格力钛資産總額為243.11億元,負債總額為242.45億元,應收賬款為27.03億元,淨資産隻餘6600萬元。
二級市場方面,格力電器今年以來總體呈上漲趨勢,今年5月股價達到43.83元/股,創階段性新高,截至7月2日該股報38.26/股,總市值2155億元。(思維财經出品)■
檢視原圖 74K
-
董明珠股東大會“開怼”小米 格力電器還能走多遠? -
董明珠股東大會“開怼”小米 格力電器還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