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
竹,自古以來就是被歌頌的對象,它筆直向上、高風亮節;它堅韌、頑強。正是以“ 堅韌 ”,人們将它作為材料制成了竹編制品。曾幾何時,竹編制品還存在于老一輩人的生活中,是尋常百姓家中件件不離手的常用工具。2008年,竹編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洪東升,出生于篾匠世家,家族祖祖輩輩編制竹器,傳承百年,洪東升就是洪家祖傳竹篾手藝的第六代傳承人。15歲時,跟随父輩學習竹編技藝,無論是竹刀、竹鑿、蔑千等工具的使用方法,還是插、穿、削、鎖、釘、紮、套等基本功,洪東升都從一點一滴學起,每天反複練習,手藝日漸精湛。從入門到出師,他隻用了三年時間。這一幹就是三十五年,至今仍在堅守。
随着新興工業的興起,機器取代了手工,傳統竹編市場逐漸萎縮,篾匠工作不能為計。洪東升憑着對竹編的熱愛和情懷,便漸漸轉型為以竹編工藝品生産銷售為主。2019年,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展竹編技藝,他成立了缙雲縣東升竹藝工作室。
走進洪東升的竹藝工作室,竹子的香氣一下子撲面而來,屋内的架子上,擺放着大大小小形态各異的竹編制品,各個都制作得精美細膩。他對傳統竹編的技法與花紋進行改良,創作出一系列新穎别緻的燈具、花瓶、縮小版的簸箕等兼具美觀性和實用性的家居用品,為傳統技藝注入了嶄新的活力。
同時積極讓竹編技藝走進校園,組織青少年學生學習觀看竹編制作過程,從中使他們感悟到竹編藝術的文化内涵與魅力,進而提高他們對竹編的興趣與愛好,使竹編技藝薪火相傳後繼有人。
竹編技藝不僅僅是簡單的制作,而是創造,記錄,堅守。
這些手工技藝被祖先傳承下來,被洪東升接過,帶着年月的年輪,帶着感受的溫度,再傳遞到更多人們的手裡。
希望我們不要遺忘,希望它能永久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