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充滿動蕩與挑戰的年代。2024年,對于一直視自己為全球上司者的美國來說,可謂流年不利。縱觀世界局勢,美國處處受挫,威望跌落谷底。
在這動蕩時局中,唯一可觀的景象,是中國自信從容的姿态,以及與之針鋒相對的美國焦慮煩躁的反應。
歐洲一直被視為美國的重要支柱,可如今盟友們紛紛背離,法國更是公開與美國唱反調。在中東局勢中,美國權威盡失,一度野心勃勃的中東和平程序形同虛設。
更令人矚目的,是阿盟22國與中國發表聯合聲明,力挺巴勒斯坦建國。這無疑是美國陷入孤立的有力證明。
來源于人民政協網
緊接着,胡塞武裝便對美國航母進行襲擊,打破了美軍"不敗金身"的神話。
來源于潮新聞用戶端
在亞太地區,中國笑到最後。中國防長審視形勢後,得出"甕中捉鼈,不足挂齒"的洞見,可見對美國的不屑。而此時的美國,面臨内外交困的巨大壓力,竟然還處于妄自尊大的可悲狀态。
這一切,源于4月,美國防長奧斯汀向中國防長請求會面。從表面看,目的是探讨台海、烏克蘭、北韓等熱點問題。但更關鍵的,是美國急于摸清楚中國在這些事務中的态度,以免在歐洲、中東多線作戰遭遇中國的反制。
果不其然,雙方在會談中互不相讓。奧斯汀炮轟中國在上述問題上的做法,指責中方違背國際法。但中國防長隻是指出,美國處處插手世界事務、制造分裂對抗。雙方針鋒相對,暗流湧動。
會後,奧斯汀态度強硬,公開表示不滿會談結果。他更是無理威脅中國,如若繼續"支援"俄羅斯國防部門,美國及其盟友将不得不采取"進一步措施"。言外之意,美國不排除動武的可能。
來源于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這番咄咄逼人的言論,顯露了美國固有的霸權思維。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奧斯汀竟在新加坡香格裡拉會議的大會發言環節,公開向中國揮舞戰争大棒。這種嚣張跋扈,不啻是在挑釁東道主,也是在向地區其他國家潑髒水。
随後,奧斯汀更是大肆宣揚所謂的"印太戰略",妄圖在亞太地區重組北約般的軍事集團,意在遏制中國。這種陣線思維,早已過時,必将加劇地區緊張局勢。
面對美方的無理指責,中國自是不甘示弱。中央軍委聯參副參謀長景建峰,當即予以有力反擊。他揭穿了美國所謂"印太戰略"的本質,不過是一再重施冷戰思維,企圖打造一個聽命于美國的"大集團"罷了。
來源于北京日報用戶端
"美國提拔親信打擊異己,這種'小圈子'政治,加劇地區緊張。"景建峰說,"無論是'西貢時刻'還是'喀布爾時刻',美國的盟友最終都淪為受害者,其唯利是圖的本性暴露無遺。"
這番評論,無疑是對美國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的有力駁斥。不僅如此,針對美方在南海問題上的無理指責,景參謀長更是不客氣地予以回擊。
言下之意,中國從未在南海主動挑釁,反而是美國在地區大做文章、制造緊張局勢,還将中國合理維權行動進行歪曲和抹黑。
透過這次中美防長會談,我們清晰地看到了雙方在地區熱點問題上的劍拔弩張。中方堅持理性務實,但美方卻執迷于陣線對抗。緩和中美關系的希望,在這次會晤後更加渺茫。
來源于紅星新聞
面對如此棘手的形勢,奧斯汀或許以為揮舞武力能震懾住中國。但他想必忽視了一個重要現實:在目前的動蕩世界中,任何單邊主義都注定失敗。想要在國際事務中獲得發言權,還需要誠心與他國合作,而非孤芳自賞地唱高調。
奧斯汀聲稱"與中國的戰争并非不可避免"。但如此咄咄逼人的言行,恰恰折射出華盛頓對中國崛起的焦慮與無助。這種心理陰影,注定會成為未來中美關系發展的絆腳石。
同時,美國内憂外患,各方陷入泥淖,其全球上司權遭受的空前質疑,也将讓其在世界舞台上越發舉步維艱。
中美之間是否真的會走向全面對抗?風雲變幻,未可知。但從目前的形勢看,中國已做好應對各種可能的準備。而美國面臨的,則是一步步走下上司者的神壇,卸下"不敗金身"的殘酷現實。
從這次中美防長會面來看,雙方分歧加劇、沖突激化,中美關系陷入新的低谷。盡管表面上還在互訴苦衷,暗地裡卻是劍拔弩張、口蘖玄黃的對壘局面。這種風雲變幻,注定了未來中美兩國關系更加撲朔迷離、暗潮洶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