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忻口戰役有多激烈,抗日軍隊掏空家底,晉綏軍9個炮兵團全部參戰

作者:長江大中華

引言

1937年7月抗日戰争爆發,日軍從東部沿海登陸一路向西,幾場大型會戰過後,正面戰場上的形勢越來越嚴峻。

雙方武器裝備和戰力情況對比明顯,與此同時為了打開在内陸地區的戰局形勢,同年9月,日軍在山西邊界地區集結了大量兵力,意圖對關中發起沖擊。

晉綏軍上司人山西土皇帝閻錫山,調集大量兵力準備戰鬥。可能閻錫山也沒有想到,這場戰役的激烈程度,是一番超出想象的咬牙血拼。

一、忻口戰役背景

淞滬會戰結束後,侵略者登陸中國,以沿海為中心逐漸向内陸聚攏作戰,北方地區在平津失守後,華北地區大面積土地暴露在敵人的視野中。

作為華北地區的第一屏障,太原的作用毋庸置疑,而忻口地區作為太原的門戶,能否守住關系着整個西北和内陸的安全。

就在平津作戰後,日軍為了拿下作戰主動權決定沿鐵路線,兵分津浦、平漢、同蒲三路對華北内陸地區發起沖擊,意圖奪得華北地區控制權。

在整個華北地區,山西物資豐富,又是關鍵的鐵路節點,更是戰略要地,想要實作占領整個中國的目的,太原是繞不過的重點。

9月,日軍在調集大量兵力和武器裝備後開始向山西北部進發,他們将面對的是以閻錫山為首晉綏軍的抵抗。

忻口戰役有多激烈,抗日軍隊掏空家底,晉綏軍9個炮兵團全部參戰

在敵人的猛烈攻勢下,9月12日,大同被敵人撕開進攻山西的裂口,如果仍舊無法形成有效抵抗,那麼後果則是敵人長驅直入,西北危矣。

大同失守後,本以為應該穩坐高台的閻錫山終于坐不住了,于是電令武漢方面,要求調集兵力死守平型關,同時八路軍也從陝西出發馳援平型關,于15日到達右翼上寨地區。

23日,中日雙方在平型關開戰,其中八路軍115師取得殲敵1000的戰績,同時繳獲大量武器裝備物資,這是抗日戰争爆發以來,八路軍在戰場取得的首次勝利。

但正面戰場的形勢依舊沒能根本性扭轉,28日敵人沿着大同線繞到平型關後方地區,意圖阻斷國軍後路,前方的戰士隻能連連後退,敵人趁機占領雁門關、代縣等地。

為了阻擋敵人腳步,國民政府當面電令衛立煌帶領14集團軍緊急馳援山西,此時沖擊太原的敵人兵力超過5萬人,攜帶了大量火炮等重型武器。

忻口位于忻定盆地北部,是五台山和雲中山之間的一條隘口,南北縱深約16公裡,隘口寬度3公裡左右,它易守難攻是阻擋日寇進入晉中地區的要塞。

我方判斷敵人或将兵力集中晉北,是以當務之急就是要集中所有兵力守住太原,以争取戰略主動權,于是閻錫山電令政府,決定在忻口地區組織大規模會戰,拖住敵人西進腳步。

與此同時,日軍進階指揮官闆垣征四郎已糾集了超過6萬兵力向晉北進發,10月7日正式拿下崞縣,并于13日淩晨對忻口地區發起全線進攻,忻口會戰正式開始。

根據1985年忻口戰役50周年紀念日太原媒體報道,在這次大型會戰中日軍投入兵力約5萬人,并且多數為闆垣第五師團的精銳部隊,還包括關東軍第十一、十二師團等。

國軍方面以閻錫山的晉綏軍為主力部隊,這是一支閻錫山經營多年帶有地方特色的國民黨部隊,更是閻錫山能夠高坐“土皇帝”寶座的重要支撐。

在他的多年經營之下,晉綏軍的戰鬥力和裝備在國民黨軍隊中絕對處于上遊部隊。在軍備部署方面,山西全省配套完全,甚至還有自己的各類兵工廠、火藥廠,戰鬥物資充足。

此外晉綏軍還配置了數字可觀的炮兵部隊,據統計閻錫山麾下的炮兵一共有9個團的編制,每個機關都配備了至少36門山炮。

其中第22和第23炮兵團還配備了擅長遠端射擊的重型山炮。23團内部還有不少日制精良火炮,與此同時炮兵部隊還附加一個觀測通信大隊。這些精兵和殺器則由閻錫山全權交給心腹周玳調配。

忻口戰役有多激烈,抗日軍隊掏空家底,晉綏軍9個炮兵團全部參戰

二、晉北争鋒,決戰忻口

1937年10月11日,下王莊地區日寇在正面與孔繁瀛部遭遇,雙方在開闊地帶直接開戰,孔繁瀛161旅死守目前陣地,雖然在裝備有所缺失,但在這場争奪戰中始終沒有落入下風,敵人一直被封鎖在雲中河上遊的鐵路線上無法突圍。

13日,日軍為了繼續推進戰鬥,改變了作戰政策,放棄了一部分正面戰場的突進行動,轉而分兵在側翼偷襲我軍薄弱部分,意圖打開戰鬥突破口。

憑借戰鬥機和火炮優勢,敵人攻入池上村後占領南懷化,并根據地形優勢,對我軍在南懷化東北方向的制高點發起沖擊和争奪,之後的大部分時間裡雙方圍繞着該地區進行反複争奪。

雙方戰鬥期間傷亡慘重,期間我軍更是多次和敵人在戰壕中進行貼身肉搏戰。戰士們用血肉抵擋了敵人的攻勢,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此外13日當天,為了打開戰鬥局面,盡快取得戰場優勢,閻錫山電令周玳将手下的9個炮兵團包括200多門各類火炮全部投入戰場作戰,并親自督促炮彈等後續物資運往忻口前線。

14日上午,随着知名國軍将領李仙洲、董其武等前線指揮官重傷被擡下陣地,日軍趁此機會終于拿到了該陣地大部分控制權。

15日我援軍部隊到達下王莊一帶,以輔助孔繁瀛部接下來的戰鬥。16日我軍整合現有部隊,決定敵軍在正面發起全方位總攻。

第二輪進攻相比11日開始的第一戰鬥都要更為兇猛,同時也意味着我軍已經在戰場上取得了部分主動權,具有一定首先作戰的能力,這在當時十分不易。

要知道敵人不管是武器裝備還是軍事化戰鬥力上,都占有一定優勢,而且已經占領了絕對制高點,想要對其發起緻命沖擊,就必須要有更多的人流血犧牲。

16日這場在戰鬥打響後,雙方都投入了最強火力,曾經很多在後方指揮的将領都沖到了戰鬥最前沿,一邊指揮一邊帶領戰士們和敵人奮勇拼殺。

也就是在這一天,第九軍軍長郝夢齡、五十四師師長劉家祺、獨立第五旅旅長鄭廷珍在指揮戰鬥中不幸中彈犧牲,這無疑是我軍的重大損失。

但對于我們的英雄來說,或許上戰場之前就做了不下來的準備,尤其是郝夢齡軍長在戰鬥前已經給妻兒寫好了遺書,誓要死守陣地為國盡忠。

針對南懷化東北高地,我軍一直秉承着絕對不能失去分好的目标,面對敵人的火力封鎖,還一度拿下了該陣地的控制權,但由于傷亡慘重未能一直固守,隻能眼見日寇拿下控制權。

在這場戰鬥中可謂是屍橫遍野,甚至都沒有停戰休息的時間,傷亡最重的時候平均每天要損失一個團的兵力,受傷傷員更是不計其數。

即便面對這樣損耗和傷亡,日軍始終沒有取得一點優勢,更沒有實作最開始計劃的持續推進政策,正面戰場始終處于戰況激烈的膠着狀态。

側面戰場的局勢也不容樂觀,左翼地區的戰鬥從12日開始,敵人先後拿下永興村和閻莊,意圖對我軍大白水陣地發起沖擊。

13日敵軍在戰鬥機的掩護下,對我軍陣地發起總攻,第十師陳牧農部麾下第二十八旅57團首先遭遇敵人,為了阻擋敵人前進的腳步,以肉身擋住敵人坦克的行進路線。

随後59團也在與敵人的作戰中傷亡慘重,28旅面對敵人的攻勢始終不讓分毫,全旅傷亡過半,敵人被我軍拖住腳步,為後續戰鬥争取了有利時間。

右翼方面的戰鬥從13日上午打響,日軍從桃源村方向對我軍靈山陣地發起沖擊,馬祺臻帶領159旅在正面應敵。但因敵我雙方力量懸殊,在抵擋了一天後被敵人撕開裂口。

随後邢清忠帶191旅前來增援,期間與敵人展開了白刃戰,傷亡慘重,全員損傷超過三分之二,終于将敵人的行進腳步阻擋在南郭下村一帶。

18日左翼部隊調出部分兵力前來增援,第十五軍得以整合兵力,在神山一帶與敵人展開大決戰,以傷亡5000人的代價終于擋住了敵人前進的腳步。

各戰場膠着狀态持續到了24日,直到闆垣部隊新一批2000兵力增援部隊到達戰場,第三次大規模進攻開始,10月29日,日軍方面又派出了一個機械化連隊增援戰場,這次依舊沒能取得陣地主動權,敵人無法再向前推進。

11月2日,随着娘子關失守,忻口戰役也接近尾聲,前線部隊接到撤退指令,在堅持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後,太原也面臨失守,好在我軍已提前做出準備,将損失降到了最低。

這次戰鬥中人們眼裡小氣又自私的閻錫山,幾乎掏出了自己所有的家底,要知道在當時能夠有9個炮兵團的兵力足夠打下一個小國。

可在當時也不過是阻擋敵人的進攻,火炮也隻敢在晚上敵人戰機偵測不到的時候拿出來使用,即便如此威力也不容小觑。

但我們也要知道,這支先進火炮部隊的威力或許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來,随即正面戰場宣告失敗,接下來的戰鬥中,國軍部隊依舊沒能取得大規模會戰的勝利。

這種頹勢一直持續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就像毛主席當時提出的觀點一樣,忻口戰役的失敗标志着在華北地區國民黨正規軍在正面戰場再無優勢,接下來将要進入以共産黨部隊為主的遊擊戰作戰階段。

三、關于國共雙方在忻口戰役的表現

忻口戰役是一場,以國軍在主力戰場,我軍在後方戰場與其配合的系列作戰。我八路軍部隊主力在平型關戰役結束後,随即前往山西東北部地區禦敵。

我軍在忻口戰役期間一共部署了9個團的兵力在同蒲路以東地區,主要負責在正面戰場作戰期間,阻斷敵人的物資供應,切斷敵人的運輸線,為正面戰場中争取有利優勢。

其實通俗的意思就是,既然無法短時間提升己方戰鬥力,不如想辦法讓敵人的戰鬥力下降,在各方面給侵略者添堵。

不得不說,忻口戰役能夠抵抗20多天的時間,“拖地人後腿”的這種政策是有效的,曾一度造成日寇補給短缺,在交通上也造就了夜襲陽明堡戰役勝利的奇迹。

在夜襲陽明堡的戰鬥中,燒毀了敵人24架戰鬥機,讓敵人失去了制空權優勢,這也就意味着閻錫山部的9個炮兵團終于可以重見天日,在戰鬥最激烈的白天幫助我前線軍隊取得更大優勢。

當年的戰場我們無法複盤,但根據現有資料我們可以感受到這場發生在華北的作戰有多麼的壯烈,犧牲了數位國民黨中級将領,以己方損失10萬兵力的代價拿下了殲敵2萬餘人的戰績。

忻口戰役有多激烈,抗日軍隊掏空家底,晉綏軍9個炮兵團全部參戰

這場戰役打破了侵略者企圖“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嚣張态勢,也讓日軍以河北平原為中心的會戰計劃破産,為我方軍隊争取了轉移時間,最大程度儲存了主力部隊。

結語

忻口戰役不僅是國共配合作戰的典範,更重新整理了華北地區的戰績,它在一定程度上的勝利鼓舞了全國人民勝利的信心。

不管是當年戰鬥的驚心動魄,還是戰場上中國戰士的視死如歸,或許曾經的他們有過龃龉不合,但面對民族危亡的時刻,想要驅趕侵略者的心情同樣熱烈。

我們的先輩為了中國崛起流血流淚,是他們用身軀鑄就了中華民族的榮耀之路。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