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忻口战役有多激烈,抗日军队掏空家底,晋绥军9个炮兵团全部参战

作者:长江大中华

引言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日军从东部沿海登陆一路向西,几场大型会战过后,正面战场上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双方武器装备和战力情况对比明显,与此同时为了打开在内陆地区的战局形势,同年9月,日军在山西边界地区集结了大量兵力,意图对关中发起冲击。

晋绥军领导人山西土皇帝阎锡山,调集大量兵力准备战斗。可能阎锡山也没有想到,这场战役的激烈程度,是一番超出想象的咬牙血拼。

一、忻口战役背景

淞沪会战结束后,侵略者登陆中国,以沿海为中心逐渐向内陆聚拢作战,北方地区在平津失守后,华北地区大面积土地暴露在敌人的视野中。

作为华北地区的第一屏障,太原的作用毋庸置疑,而忻口地区作为太原的门户,能否守住关系着整个西北和内陆的安全。

就在平津作战后,日军为了拿下作战主动权决定沿铁路线,兵分津浦、平汉、同蒲三路对华北内陆地区发起冲击,意图夺得华北地区控制权。

在整个华北地区,山西物资丰富,又是关键的铁路节点,更是战略要地,想要实现占领整个中国的目的,太原是绕不过的重点。

9月,日军在调集大量兵力和武器装备后开始向山西北部进发,他们将面对的是以阎锡山为首晋绥军的抵抗。

忻口战役有多激烈,抗日军队掏空家底,晋绥军9个炮兵团全部参战

在敌人的猛烈攻势下,9月12日,大同被敌人撕开进攻山西的裂口,如果仍旧无法形成有效抵抗,那么后果则是敌人长驱直入,西北危矣。

大同失守后,本以为应该稳坐高台的阎锡山终于坐不住了,于是电令武汉方面,要求调集兵力死守平型关,同时八路军也从陕西出发驰援平型关,于15日到达右翼上寨地区。

23日,中日双方在平型关开战,其中八路军115师取得歼敌1000的战绩,同时缴获大量武器装备物资,这是抗日战争爆发以来,八路军在战场取得的首次胜利。

但正面战场的形势依旧没能根本性扭转,28日敌人沿着大同线绕到平型关后方地区,意图阻断国军后路,前方的战士只能连连后退,敌人趁机占领雁门关、代县等地。

为了阻挡敌人脚步,国民政府当面电令卫立煌带领14集团军紧急驰援山西,此时冲击太原的敌人兵力超过5万人,携带了大量火炮等重型武器。

忻口位于忻定盆地北部,是五台山和云中山之间的一条隘口,南北纵深约16公里,隘口宽度3公里左右,它易守难攻是阻挡日寇进入晋中地区的要塞。

我方判断敌人或将兵力集中晋北,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集中所有兵力守住太原,以争取战略主动权,于是阎锡山电令政府,决定在忻口地区组织大规模会战,拖住敌人西进脚步。

与此同时,日军高级指挥官板垣征四郎已纠集了超过6万兵力向晋北进发,10月7日正式拿下崞县,并于13日凌晨对忻口地区发起全线进攻,忻口会战正式开始。

根据1985年忻口战役50周年纪念日太原媒体报道,在这次大型会战中日军投入兵力约5万人,并且多数为板垣第五师团的精锐部队,还包括关东军第十一、十二师团等。

国军方面以阎锡山的晋绥军为主力部队,这是一支阎锡山经营多年带有地方特色的国民党部队,更是阎锡山能够高坐“土皇帝”宝座的重要支撑。

在他的多年经营之下,晋绥军的战斗力和装备在国民党军队中绝对处于上游部队。在军备部署方面,山西全省配套完全,甚至还有自己的各类兵工厂、火药厂,战斗物资充足。

此外晋绥军还配置了数字可观的炮兵部队,据统计阎锡山麾下的炮兵一共有9个团的编制,每个单位都配备了至少36门山炮。

其中第22和第23炮兵团还配备了擅长远程射击的重型山炮。23团内部还有不少日制精良火炮,与此同时炮兵部队还附加一个观测通信大队。这些精兵和杀器则由阎锡山全权交给心腹周玳调配。

忻口战役有多激烈,抗日军队掏空家底,晋绥军9个炮兵团全部参战

二、晋北争锋,决战忻口

1937年10月11日,下王庄地区日寇在正面与孔繁瀛部遭遇,双方在开阔地带直接开战,孔繁瀛161旅死守当前阵地,虽然在装备有所缺失,但在这场争夺战中始终没有落入下风,敌人一直被封锁在云中河上游的铁路线上无法突围。

13日,日军为了继续推进战斗,改变了作战策略,放弃了一部分正面战场的突进行动,转而分兵在侧翼偷袭我军薄弱部分,意图打开战斗突破口。

凭借战斗机和火炮优势,敌人攻入池上村后占领南怀化,并根据地形优势,对我军在南怀化东北方向的制高点发起冲击和争夺,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双方围绕着该地区进行反复争夺。

双方战斗期间伤亡惨重,期间我军更是多次和敌人在战壕中进行贴身肉搏战。战士们用血肉抵挡了敌人的攻势,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此外13日当天,为了打开战斗局面,尽快取得战场优势,阎锡山电令周玳将手下的9个炮兵团包括200多门各类火炮全部投入战场作战,并亲自督促炮弹等后续物资运往忻口前线。

14日上午,随着知名国军将领李仙洲、董其武等前线指挥官重伤被抬下阵地,日军趁此机会终于拿到了该阵地大部分控制权。

15日我援军部队到达下王庄一带,以辅助孔繁瀛部接下来的战斗。16日我军整合现有部队,决定敌军在正面发起全方位总攻。

第二轮进攻相比11日开始的第一战斗都要更为凶猛,同时也意味着我军已经在战场上取得了部分主动权,具有一定首先作战的能力,这在当时十分不易。

要知道敌人不管是武器装备还是军事化战斗力上,都占有一定优势,而且已经占领了绝对制高点,想要对其发起致命冲击,就必须要有更多的人流血牺牲。

16日这场在战斗打响后,双方都投入了最强火力,曾经很多在后方指挥的将领都冲到了战斗最前沿,一边指挥一边带领战士们和敌人奋勇拼杀。

也就是在这一天,第九军军长郝梦龄、五十四师师长刘家祺、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在指挥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这无疑是我军的重大损失。

但对于我们的英雄来说,或许上战场之前就做了不下来的准备,尤其是郝梦龄军长在战斗前已经给妻儿写好了遗书,誓要死守阵地为国尽忠。

针对南怀化东北高地,我军一直秉承着绝对不能失去分好的目标,面对敌人的火力封锁,还一度拿下了该阵地的控制权,但由于伤亡惨重未能一直固守,只能眼见日寇拿下控制权。

在这场战斗中可谓是尸横遍野,甚至都没有停战休息的时间,伤亡最重的时候平均每天要损失一个团的兵力,受伤伤员更是不计其数。

即便面对这样损耗和伤亡,日军始终没有取得一点优势,更没有实现最开始计划的持续推进策略,正面战场始终处于战况激烈的胶着状态。

侧面战场的局势也不容乐观,左翼地区的战斗从12日开始,敌人先后拿下永兴村和阎庄,意图对我军大白水阵地发起冲击。

13日敌军在战斗机的掩护下,对我军阵地发起总攻,第十师陈牧农部麾下第二十八旅57团首先遭遇敌人,为了阻挡敌人前进的脚步,以肉身挡住敌人坦克的行进路线。

随后59团也在与敌人的作战中伤亡惨重,28旅面对敌人的攻势始终不让分毫,全旅伤亡过半,敌人被我军拖住脚步,为后续战斗争取了有利时间。

右翼方面的战斗从13日上午打响,日军从桃源村方向对我军灵山阵地发起冲击,马祺臻带领159旅在正面应敌。但因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在抵挡了一天后被敌人撕开裂口。

随后邢清忠带191旅前来增援,期间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伤亡惨重,全员损伤超过三分之二,终于将敌人的行进脚步阻挡在南郭下村一带。

18日左翼部队调出部分兵力前来增援,第十五军得以整合兵力,在神山一带与敌人展开大决战,以伤亡5000人的代价终于挡住了敌人前进的脚步。

各战场胶着状态持续到了24日,直到板垣部队新一批2000兵力增援部队到达战场,第三次大规模进攻开始,10月29日,日军方面又派出了一个机械化连队增援战场,这次依旧没能取得阵地主动权,敌人无法再向前推进。

11月2日,随着娘子关失守,忻口战役也接近尾声,前线部队接到撤退命令,在坚持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后,太原也面临失守,好在我军已提前做出准备,将损失降到了最低。

这次战斗中人们眼里小气又自私的阎锡山,几乎掏出了自己所有的家底,要知道在当时能够有9个炮兵团的兵力足够打下一个小国。

可在当时也不过是阻挡敌人的进攻,火炮也只敢在晚上敌人战机侦测不到的时候拿出来使用,即便如此威力也不容小觑。

但我们也要知道,这支先进火炮部队的威力或许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随即正面战场宣告失败,接下来的战斗中,国军部队依旧没能取得大规模会战的胜利。

这种颓势一直持续到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就像毛主席当时提出的观点一样,忻口战役的失败标志着在华北地区国民党正规军在正面战场再无优势,接下来将要进入以共产党部队为主的游击战作战阶段。

三、关于国共双方在忻口战役的表现

忻口战役是一场,以国军在主力战场,我军在后方战场与其配合的系列作战。我八路军部队主力在平型关战役结束后,随即前往山西东北部地区御敌。

我军在忻口战役期间一共部署了9个团的兵力在同蒲路以东地区,主要负责在正面战场作战期间,阻断敌人的物资供应,切断敌人的运输线,为正面战场中争取有利优势。

其实通俗的意思就是,既然无法短时间提升己方战斗力,不如想办法让敌人的战斗力下降,在各方面给侵略者添堵。

不得不说,忻口战役能够抵抗20多天的时间,“拖地人后腿”的这种策略是有效的,曾一度造成日寇补给短缺,在交通上也造就了夜袭阳明堡战役胜利的奇迹。

在夜袭阳明堡的战斗中,烧毁了敌人24架战斗机,让敌人失去了制空权优势,这也就意味着阎锡山部的9个炮兵团终于可以重见天日,在战斗最激烈的白天帮助我前线军队取得更大优势。

当年的战场我们无法复盘,但根据现有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场发生在华北的作战有多么的壮烈,牺牲了数位国民党中级将领,以己方损失10万兵力的代价拿下了歼敌2万余人的战绩。

忻口战役有多激烈,抗日军队掏空家底,晋绥军9个炮兵团全部参战

这场战役打破了侵略者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嚣张态势,也让日军以河北平原为中心的会战计划破产,为我方军队争取了转移时间,最大程度保存了主力部队。

结语

忻口战役不仅是国共配合作战的典范,更刷新了华北地区的战绩,它在一定程度上的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胜利的信心。

不管是当年战斗的惊心动魄,还是战场上中国战士的视死如归,或许曾经的他们有过龃龉不合,但面对民族危亡的时刻,想要驱赶侵略者的心情同样热烈。

我们的先辈为了中国崛起流血流泪,是他们用身躯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荣耀之路。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