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000多座逸夫樓,一些樓的“逸”字少了一點,學校:已征本人同意

作者:聰明的風鈴008

逸夫樓全名為逸夫教學樓,遍布全國各大高校,中國小。有網友曾在2014年通過線上地圖搜尋名為“逸夫樓”的建築,顯示逸夫樓竟有三萬多座,在縮略的中國地圖上排列得密密麻麻。

各大高校建校之初,由于經費不足需要向社會号召企業家捐款,很多知名企業家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校募集足夠的資金用以建造教學樓。而這些“逸夫樓”均由香港著名慈善家邵逸夫捐贈,學校為了感謝紀念這位慈善家取用他的名字命名。

但令人疑惑的是,有六千餘座“逸夫樓”的“逸”字竟少了一個點,難道校方這麼粗心,連恩人的名字都記不清楚嗎?校方對此給予回應:這些建築上的“逸”少了一點,是征得過邵逸夫本人同意的,這其中又有什麼原因呢?

6000多座逸夫樓,一些樓的“逸”字少了一點,學校:已征本人同意

年輕有為,另辟蹊徑

邵逸夫原名邵仁楞,出生于上海,後來因香港經濟發達舉家搬遷至香港。邵逸夫是家中的第六個孩子,是以家裡人稱他“老六”,邵逸夫也讓自己的朋友這麼稱呼自己,後來因為邵逸夫從事電影行業,被圈内人尊稱為“六叔”。

邵逸夫原本家境十分富裕,他的父親曾經營一家著名顔料公司。後來家境中落,邵家兄弟幾人商量後決定放棄父親多年經營的産業,轉身投向電影娛樂行業。

邵家兄弟成立了一家電影公司,兄弟幾人分工明确,由大哥擔任導演,二哥擔任編劇,三哥負責發行,邵逸夫負責做制作人,他們開始自己拍攝電影。這家電影公司一共拍攝了一千多部電影作品,在1924年出版了中國曆史上第一部故事電影,這部電影上映後令上海觀衆十分喜愛,邵氏兄弟的美名也從此傳播開來。

6000多座逸夫樓,一些樓的“逸”字少了一點,學校:已征本人同意

而邵逸夫十分具有投資人的潛力,眼光精準。在1932年之前,中國電影大多是有字幕無聲音的電影。留美歸來的邵逸夫認識到了中美電影存在的差距,無聲電影一定會被淘汰,于是他決定拍攝一部有聲電影。

即使因當時美國經濟危機引發了全球經濟蕭條,邵逸夫仍花高價買來有聲裝置,由自己導演并拍攝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白金龍》,這部電影一經上映便轟動了整個電影界,也為邵逸夫帶來了一筆巨大的财富。

6000多座逸夫樓,一些樓的“逸”字少了一點,學校:已征本人同意

有了這樣完美的開端,邵逸夫的電影事業風生水起,也擁有了普通人無法想象的财富,但傳聞邵逸夫對自己公司的員工非常苛刻。或許是邵逸夫曾經經曆過一夜之間家境衰敗的遭遇,邵逸夫十分吝啬,他甚至不肯為公司員工買生煎,覺得大饅頭比生煎更飽腹。

但晚年的邵逸夫卻是一位美名傳天下的慈善家,曾為許多學校捐獻過不菲的金額,邵逸夫究竟經曆了什麼,使他的性情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呢?

熱衷慈善事業

邵逸夫年輕時對自己的員工十分苛刻,即使是公司的當紅藝人,邵逸夫也要一再壓低他們的片酬。邵氏兄弟的電影公司越做越大,兄弟幾人也過上了富足的日子。但好景不長,邵逸夫的三哥突然身患中風,隻能癱在病床上勉強靠藥物延續生命。

6000多座逸夫樓,一些樓的“逸”字少了一點,學校:已征本人同意

邵逸夫知曉自己三哥的性情,猜測是不是由于三哥對新加坡公司的員工過于壓榨,才緻使三哥晚年如此凄慘。邵逸夫相信天道有輪回,曾經與自己并肩攜手創業,意氣風發的三哥如今變得骨瘦如柴,每每想起三哥的面容,邵逸夫都會覺得不安,他決定改變自己平日作風,變成一個“大方”的人。

三哥病倒的那一年,邵逸夫成立了“邵氏基金會”,并捐贈了大半财産用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們。邵逸夫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家鄉,為自己的家鄉修建了不少公共設施。邵逸夫聽聞四川地震後,為使受災地區盡快複建家園,他捐贈了一億港币。

邵逸夫不僅自己緻力于慈善事業,還發動身邊的親朋好友一起為慈善事業做貢獻。當香港的紅十字會找到邵逸夫,希望他能夠幫助紅十字會募捐一些資金和血源時,邵逸夫義不容辭地答應了。

6000多座逸夫樓,一些樓的“逸”字少了一點,學校:已征本人同意

邵逸夫為此專門設立了慈善晚宴,憑借自己在電影界的知名度,邵逸夫成功替紅十字會募集到了足夠解決難題的資金。邵逸夫還為慈善晚宴的人們講解了捐血的優點和意義,鼓勵更多的人捐捐血液幫助有需要的人。

邵逸夫的慈善美名傳播開來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他被英國紅十字會授予榮譽勳章,而是邵逸夫為中國許多學校出資建造教學樓。為了紀念這位慈善家,校方都把它們命名為“逸夫樓”。

“逸”字少一點的逸夫樓

人們發現邵逸夫捐獻的上萬座逸夫樓中,有六千餘座逸夫樓的“逸”字少了一個點。而逸夫樓的命名正是為了紀念這位慷慨捐贈的慈善家,校方在建造時怎麼會出現這種失誤呢?

6000多座逸夫樓,一些樓的“逸”字少了一點,學校:已征本人同意

原來學校的教學樓在施工時,雖然初步拟定了建造金額,但往往由于施工問題或者天氣原因,建造成本高于拟定金額。邵逸夫則是按照初定金額一次性捐款,不足的部分就需要其他人來補齊。

邵逸夫認為不是全額由自己捐贈建造的教學樓不應當被冠以自己的名字,但邵逸夫的捐款金額占比最大,校方在和邵逸夫商議後,決定将這些逸夫樓的“逸”字少寫一個點,來表示并非邵逸夫全款出資的含義。邵逸夫覺得十分有趣,也同意了這個決定。

結語

邵逸夫在看到三哥的遭遇後幡然醒悟,願慷慨解囊兼濟天下。邵逸夫後半生在慈善事業上的貢獻一直被後人贊揚,曾受恩于他的人也遍布中國各地。邵逸夫去世後,主席為了紀念邵逸夫的功德還寫了寄語表達對邵逸夫的悼念之情。

6000多座逸夫樓,一些樓的“逸”字少了一點,學校:已征本人同意

在那個經濟不夠發達的年代,許多像邵逸夫這樣偉大的慈善家,他們緻力于為中國的各個行業貢獻力量,也推動了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邵逸夫雖然離開了人世,但他的無私奉獻精神仍舊使人深刻銘記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