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口感如雞肉”,科學家建議多吃,它為何被視作新型可持續肉類?

作者:穿靴子的貓

英國《衛報》披露科學家們正在探索以商業化蟒蛇農場作為傳統畜牧業的替代。

“口感如雞肉”,科學家建議多吃,它為何被視作新型可持續肉類?

想不到那通常隻在動物紀錄片中才會出現的大蟒蛇,如今可能成為我們餐桌上的美味。這一切要從泰國和越南的幾個蟒蛇農場說起。這裡的科學家們發現蟒蛇生長迅速,養殖成本低對環境的影響小,真是各種優點集一身的新型肉類。

“口感如雞肉”,科學家建議多吃,它為何被視作新型可持續肉類?

蟒蛇的喂養不需要高成本的飼料。在泰國和越南農場主使用的大多是肉類邊角料和捕捉到的老鼠等齧齒類動物。這些原本可能被視為廢物的飼料,在蟒蛇農場裡發揮了重要作用。這解決了食材的利用問題還降低了養殖成本,實作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口感如雞肉”,科學家建議多吃,它為何被視作新型可持續肉類?

蟒蛇的轉化率極高。研究表明蟒蛇吃下的食物幾乎全被轉化為體重,相比家禽和牛的效率要低得多。一份資料顯示蟒蛇的食量幹重與屠體重量的比值僅為1.2,家禽類為2.8,牛高達10倍。這意味着在生産同等重量的肉類時,蟒蛇需要的食物遠少于其他動物。

“口感如雞肉”,科學家建議多吃,它為何被視作新型可持續肉類?

非洲南部近年來由于厄爾尼諾現象頻繁遭受嚴重幹旱,許多家禽家畜因缺水而死。蟒蛇通過調節自身的新陳代謝能在水資源極其有限的環境下生存,大大降低了農場主的損失。這種能力使蟒蛇在氣候變化日益嚴峻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

“口感如雞肉”,科學家建議多吃,它為何被視作新型可持續肉類?

由于蟒蛇需要的食物少,産生的廢物和溫室氣體也相對較少。這對正在努力減少農業排放的全球來說是一個好消息。蟒蛇不像某些家畜那樣容易攜帶傳播禽流感之類的疫病,這從一個側面降低了公共衛生的風險。

“口感如雞肉”,科學家建議多吃,它為何被視作新型可持續肉類?

蟒蛇肉的推廣也不是沒有挑戰。在很多文化中蟒蛇可能被視為危險或不潔的動物,人們對食用它們的接受程度可能較低。科學家和市場營銷人員需要做大量的宣傳和教育工作改變公衆對蟒蛇肉的看法。

“口感如雞肉”,科學家建議多吃,它為何被視作新型可持續肉類?

蟒蛇的養殖技術也需要進一步優化。雖然蟒蛇對環境的适應能力強,但如何在不同的氣候和地理條件下高效養殖確定肉質的穩定和高品質是技術研發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口感如雞肉”,科學家建議多吃,它為何被視作新型可持續肉類?

就目前來看蟒蛇肉作為一種新型的可持續肉類選擇,具有諸多獨到之處。它能夠為全球的食品安全作出貢獻,還能在環境保護和生态平衡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一些地區的蟒蛇過多已經成為生态問題,通過合理的利用和管理可以在控制蟒蛇數量的同時提供新的食物資源。

“口感如雞肉”,科學家建議多吃,它為何被視作新型可持續肉類?

當然這一切還需要時間來驗證。蟒蛇肉能否真正成為大衆接受的食品,取決于經濟和環保的優勢,還需要文化和市場的雙重考驗。不可否認的是全球對可持續食品來源的探索不斷深入蟒蛇肉提供了一個值得期待的方向。

“口感如雞肉”,科學家建議多吃,它為何被視作新型可持續肉類?

在這一切成為現實之前,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養殖技術的完善到消費者心理的轉變,每一步都充滿挑戰。這也正是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魅力所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