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0年在公開審判前,江青是否該執行死刑,陳雲的一番話令人佩服

作者:博古通今天下事

很難想象,為了一個江青,陳雲同志竟然會和黨中央其他同志産生分歧。1980年審判江青之前,關于對其量刑的問題,中央展開讨論。大部分人認為,可以對反革命頭目判處死刑,以儆效尤。然而陳雲的觀點,卻和大家不同。

1980年在公開審判前,江青是否該執行死刑,陳雲的一番話令人佩服

當他解釋自己的理由之後,回過頭看,人們不能不為他的魄力而折服。他在粉碎反革命集團的行動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他又為什麼會反對處死江青?

處理意見,産生分歧

1976年,随着粉碎反革命集團的行動順利展開,江青也從野心勃勃的政客變成了失去自由的階下囚。

1980年在公開審判前,江青是否該執行死刑,陳雲的一番話令人佩服

時代在改變,她再也不可能像過去那樣趾高氣昂,耀武揚威,可惜她對時局卻并未産生清醒的認知。

在監獄當中,她并不配合從業人員的審查行動,全程以國家上司人的夫人自居,但凡涉及關鍵資訊,便總是以高度機密四個字來搪塞。

她的嘴比鴨子還硬,從業人員想盡一切辦法都很難撬開。

這個時候的江青還抱有幻想,總覺得她的小幫派并沒有徹底失敗。一直到1977年,情況對她而言沒有絲毫好轉,她才終于漸漸絕望。

1980年在公開審判前,江青是否該執行死刑,陳雲的一番話令人佩服

據知情人透露,被關押在秦城監獄時,江青曾試圖自殺。她把腦袋往牆上撞,察覺到她的意圖之後,堅硬的牆壁換成了橡皮牆,巡邏人員也加強了對她的監視。

自我了結隻是她逃避現實的一種手段,真到了死亡面前,她不可能不産生恐懼。

随着反革命集團核心成員的倒台,一些牽連其中的反動人員也被相繼連根拔起。國家上司人既然已經下定決心,撥亂反正,那就不可能給他們留下任何東山再起的機會。

1980年在公開審判前,江青是否該執行死刑,陳雲的一番話令人佩服

一直到1980年接受審判之前,江青在監獄中的狀态都是變化無常的。

有時候,她可以冷靜下來,端着主席夫人的姿态,坐在書桌旁邊讀書看報,或者寫回憶錄,寫寫文章。有時候,她又會突然發瘋,用頭撞牆撞地,吃牙膏皮,幾次三番給從業人員找麻煩。

每一次提審江青時,《審訊者》面對的都是一張木讷的臉。

她不會表現出太過外放的情緒,大多數時候都采取回避的姿态。仿佛隻要事情沒有定論,她就還有無數種借口為自己脫罪。

在審訊反革命集團和收集證據的過程當中,黨和國家上司人也有其他許多事情要辦。

打擊反革命分子是一方面,調整國家政策和路線,恢複國家正常的生産能力又是另一方面。

1980年在公開審判前,江青是否該執行死刑,陳雲的一番話令人佩服

中國發展史上的轉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就是在這期間召開的。狠抓生産力是上司人和平民百姓共同的願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也符合目前中國的時代發展需求。

另外,被林彪和江青等人迫害的老革命與老同志,在事情調查清楚後,也應當受到曆史最公正的對待。

1980年在公開審判前,江青是否該執行死刑,陳雲的一番話令人佩服

有的人可以重新出山,主持工作,恢複正常的生活節奏。有的人已經離開人世,無法親眼見證自身清白的到來,隻能由他們的家屬代為見證。

不管中央内部出現多少分歧,發生多少糾紛,江青總是坦然自若。隻要審判結果沒有出來,她都覺得自己還有翻天的餘地。

1980年在公開審判前,江青是否該執行死刑,陳雲的一番話令人佩服

調查人員收集的證據越來越多,江青的各項罪名也越來越清晰。臨近1980年,有關反革命集團量刑的問題也被提上了讨論日程。

不管是中央機關還是地方機關,大部分人提起江青,内心都充滿了厭惡和憤恨。此人帶頭擾亂中國正常的社會秩序,意圖篡黨篡權,罪無可赦。

他們認為,隻有判處江青死刑,才能消除上司幹部和平民百姓的心頭之恨。

尤其是那些慘遭迫害的無辜幹部,隻有江青的死,才能告慰這些人的在天之靈。

可以說,判處死刑在當時已經是大勢所趨,也符合大衆的感情方向。

但衆人都沒有想到,關鍵時刻,始終保持冷靜的陳雲同志竟然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意見。

1980年在公開審判前,江青是否該執行死刑,陳雲的一番話令人佩服

大家因為江青的處置方式讨論的熱火朝天之時,他大多保持沉默,在考慮清楚,并且組織好語言後,他才明确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隻是他的結論讓人意想不到,尤其是把這個結論與他在之前行動中的表現作對比,他的觀點就更是反常了。

強力粉碎,反對死刑

在徹底粉碎“四人幫”之前,面對這個作惡多端的集團,陳雲的态度是堅定的,強勢的。

1976年9月,在毛主席逝世之初,中共中央對于解決“四人幫”問題的方式有些猶豫。華國鋒和葉劍英兩位主導者,也是以展開過許多讨論。

當時擺在中央面前的有兩條道路,第一條道路是通過召開第十屆三中全會,以合法公開的方式将“四人幫”成員排除在中央政治局之外,一步步奪走他們的實權。

這條道路相對平穩和緩,風險較小,實施起來比較順利,但失敗的機率也很大。

第二條道路就是全力出擊,采取特殊的手段将“四人幫”隔離審查,限制他們的人身自由。至于是什麼樣的特殊手段,這還需要時間來商榷。

1980年在公開審判前,江青是否該執行死刑,陳雲的一番話令人佩服

面對兩種選擇,葉帥覺得難以抉擇,便想到了久經沙場的陳雲同志。他請王震将軍轉達自己的想法,并邀請陳雲同志建言獻策。

兩條道路對比,總會有一條勝算更大,不管過程中需要承擔多大的風險,陳雲都會傾向于那一條道路。

他曾經把第十屆中央委員會的名單反複做過研究,看來看去他,清醒的意識到,江青的最終目的就是架空黨中央的權利,把自己的人馬和心腹推到核心崗位。

無論中央委員會的名單怎麼調整,隻要留有一線餘地,江青都有可能繼續興風作浪。

是以陳雲認為,既然要行動,那就越徹底越好。

10月一日當天晚上他換好大衣,壓低帽檐,偷偷藏在一輛汽車的後座上,盡量放低身子,避免引起“四人幫”眼線的關注。

此時此刻,不管是他還是其他中央上司幹部,住宅周圍都布滿了江青的人。他們有任何風吹草動,反革命集團都可能及時知曉,做出應對。

是以,陳雲貿然出門,看似沖動,實則是在評估風險之後的理智行為。

他去葉劍英的住所親自拜訪,核心觀點隻有一個,那就是與“四人幫”之間的鬥争無可避免。

可以說,通過特殊手段解決“四人幫”問題,這個結果是陳雲直接推動的。

有了陳雲的表态,葉劍英和華國鋒也不再猶豫,而是全力展開針對逮捕“四人幫”行動的具體部署。

在各方的通力配合之下,黨中央沒有浪費一兵一卒,沒有付出損失,就成功地拔除了這顆頑固的釘子。

1980年在公開審判前,江青是否該執行死刑,陳雲的一番話令人佩服

當初的陳雲态度有多麼堅定,後來他反對處死江青的做法就有多麼讓人費解。

按理來說,黨中央的老革命們對于“四人幫”的感情都是一緻的。他們無比痛恨這個差點拆掉屋頂的集團,也為那些深受迫害的老戰友們而悲痛。

正因如此,處決江青才符合人之常情。

在讨論推動不下去時,他甚至放話說:“如果政治局所有成員一緻贊成對江青處以死刑,那我無法改變結果,不過要在會議記錄上注明五個字,陳雲不同意。”

當時的他确實不能讓人了解,但是了解他的理由,并且以上帝視角回看當年的往事,人們才能明白他真正的用意,也會對他更加欽佩。

黨内鬥争,把握尺度

“四人幫”引起了極大的民憤,人民群衆向中央寫信時,也曾提到過處死集團成員的問題。

陳雲作為久經考驗的老同志,完全能夠明白其他同志和廣大人民群衆的心情,也能了解大家的感受。

但他作為中央政治局的成員,作為黨和國家的上司幹部之一,不能不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負責。

在做出一項重大決策之前,他首先考慮的絕不能是情感,不管是大衆的情感還是自己的情感。

權衡利弊,明确是非對錯,在有限的空間裡做出最适宜的決策,這才是他應該做的事情。

他認為,殺死江青固然可以解除大家的心頭之恨,但對于黨和國家的發展卻沒有益處。

1980年在公開審判前,江青是否該執行死刑,陳雲的一番話令人佩服

“四人幫”挑起沖突,歸根結底其實是一次黨内糾紛。這件事的性質不能上升,也無法上升。既然是黨内鬥争,那就得用共産黨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處以極刑,這并不是解決黨内鬥争的有效形式。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某些逆反情緒,甚至還會使事态擴大,影響後人對于陳年舊事的評價。

是以,他贊成對江青處以重刑,但絕不贊成處以極刑,也就是執行死刑。

如今回過頭去再看,我們不得不佩服陳雲同志的遠大格局。他的觀點能有效穩定黨内秩序,也能在過渡階段穩定黨和國家的前進方向。

1980年在公開審判前,江青是否該執行死刑,陳雲的一番話令人佩服

陳雲的意見是很堅決的,那些贊成處死江青的同志們,意見同樣十分堅決。雙方不能彼此說服,隻能各退一步,最終的審判結果也采取了折中的辦法。

1980年,特别法庭正式開庭,陸陸續續審理反革命集團的幾個主犯。到了1981年,判決正式作出,法官判處江青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1980年在公開審判前,江青是否該執行死刑,陳雲的一番話令人佩服

既然有緩期,那就代表有緩和的空間。緩期的決定,也為江青後來被改判無期提供了先決條件。

這一判決結果得到了黨内外和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可,在國外也沒有引起敏感的輿論,受到了廣泛的支援。

如同陳雲自己所說,在國家過渡和轉型的關鍵階段,他一邊堅持着硬挺的作風,一邊又小心謹慎,摸着石頭過河。

隻有這樣,他才能和其他同志一起,穩穩地托起我們整個國家。

在推動小平同志複出的問題上,在平反冤假錯案的問題上,陳雲都貢獻了相當強大的力量。也正是因為有了他的支援,鄧公才能大展拳腳,完成自己的戰略規劃。

1980年在公開審判前,江青是否該執行死刑,陳雲的一番話令人佩服

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又在完成任務後功成身退,陳雲這一生,從來都和私心二字沾不上邊。

結語

陳雲力主判處江青重刑,而非死刑,這并不是出于私心,隻是出于他對黨和國家負責的态度。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期,黨中央但凡走錯一步,結果都有可能萬劫不複。他甯願承受指責,背負質疑和罵名,也要堅定地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走。

參考:

人民網:

1980年在公開審判前,江青是否該執行死刑,陳雲的一番話令人佩服

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1980年在公開審判前,江青是否該執行死刑,陳雲的一番話令人佩服

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1980年在公開審判前,江青是否該執行死刑,陳雲的一番話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