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0年在公开审判前,江青是否该执行死刑,陈云的一番话令人佩服

作者:博古通今天下事

很难想象,为了一个江青,陈云同志竟然会和党中央其他同志产生分歧。1980年审判江青之前,关于对其量刑的问题,中央展开讨论。大部分人认为,可以对反革命头目判处死刑,以儆效尤。然而陈云的观点,却和大家不同。

1980年在公开审判前,江青是否该执行死刑,陈云的一番话令人佩服

当他解释自己的理由之后,回过头看,人们不能不为他的魄力而折服。他在粉碎反革命集团的行动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他又为什么会反对处死江青?

处理意见,产生分歧

1976年,随着粉碎反革命集团的行动顺利展开,江青也从野心勃勃的政客变成了失去自由的阶下囚。

1980年在公开审判前,江青是否该执行死刑,陈云的一番话令人佩服

时代在改变,她再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趾高气昂,耀武扬威,可惜她对时局却并未产生清醒的认知。

在监狱当中,她并不配合工作人员的审查行动,全程以国家领导人的夫人自居,但凡涉及关键信息,便总是以高度机密四个字来搪塞。

她的嘴比鸭子还硬,工作人员想尽一切办法都很难撬开。

这个时候的江青还抱有幻想,总觉得她的小帮派并没有彻底失败。一直到1977年,情况对她而言没有丝毫好转,她才终于渐渐绝望。

1980年在公开审判前,江青是否该执行死刑,陈云的一番话令人佩服

据知情人透露,被关押在秦城监狱时,江青曾试图自杀。她把脑袋往墙上撞,察觉到她的意图之后,坚硬的墙壁换成了橡皮墙,巡逻人员也加强了对她的监视。

自我了结只是她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真到了死亡面前,她不可能不产生恐惧。

随着反革命集团核心成员的倒台,一些牵连其中的反动人员也被相继连根拔起。国家领导人既然已经下定决心,拨乱反正,那就不可能给他们留下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

1980年在公开审判前,江青是否该执行死刑,陈云的一番话令人佩服

一直到1980年接受审判之前,江青在监狱中的状态都是变化无常的。

有时候,她可以冷静下来,端着主席夫人的姿态,坐在书桌旁边读书看报,或者写回忆录,写写文章。有时候,她又会突然发疯,用头撞墙撞地,吃牙膏皮,几次三番给工作人员找麻烦。

每一次提审江青时,《审讯者》面对的都是一张木讷的脸。

她不会表现出太过外放的情绪,大多数时候都采取回避的姿态。仿佛只要事情没有定论,她就还有无数种借口为自己脱罪。

在审讯反革命集团和收集证据的过程当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有其他许多事情要办。

打击反革命分子是一方面,调整国家政策和路线,恢复国家正常的生产能力又是另一方面。

1980年在公开审判前,江青是否该执行死刑,陈云的一番话令人佩服

中国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在这期间召开的。狠抓生产力是领导人和平民百姓共同的愿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符合当前中国的时代发展需求。

另外,被林彪和江青等人迫害的老革命与老同志,在事情调查清楚后,也应当受到历史最公正的对待。

1980年在公开审判前,江青是否该执行死刑,陈云的一番话令人佩服

有的人可以重新出山,主持工作,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有的人已经离开人世,无法亲眼见证自身清白的到来,只能由他们的家属代为见证。

不管中央内部出现多少分歧,发生多少纠纷,江青总是坦然自若。只要审判结果没有出来,她都觉得自己还有翻天的余地。

1980年在公开审判前,江青是否该执行死刑,陈云的一番话令人佩服

调查人员收集的证据越来越多,江青的各项罪名也越来越清晰。临近1980年,有关反革命集团量刑的问题也被提上了讨论日程。

不管是中央机关还是地方单位,大部分人提起江青,内心都充满了厌恶和愤恨。此人带头扰乱中国正常的社会秩序,意图篡党篡权,罪无可赦。

他们认为,只有判处江青死刑,才能消除领导干部和平民百姓的心头之恨。

尤其是那些惨遭迫害的无辜干部,只有江青的死,才能告慰这些人的在天之灵。

可以说,判处死刑在当时已经是大势所趋,也符合大众的感情方向。

但众人都没有想到,关键时刻,始终保持冷静的陈云同志竟然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意见。

1980年在公开审判前,江青是否该执行死刑,陈云的一番话令人佩服

大家因为江青的处置方式讨论的热火朝天之时,他大多保持沉默,在考虑清楚,并且组织好语言后,他才明确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只是他的结论让人意想不到,尤其是把这个结论与他在之前行动中的表现作对比,他的观点就更是反常了。

强力粉碎,反对死刑

在彻底粉碎“四人帮”之前,面对这个作恶多端的集团,陈云的态度是坚定的,强势的。

1976年9月,在毛主席逝世之初,中共中央对于解决“四人帮”问题的方式有些犹豫。华国锋和叶剑英两位主导者,也因此展开过许多讨论。

当时摆在中央面前的有两条道路,第一条道路是通过召开第十届三中全会,以合法公开的方式将“四人帮”成员排除在中央政治局之外,一步步夺走他们的实权。

这条道路相对平稳和缓,风险较小,实施起来比较顺利,但失败的概率也很大。

第二条道路就是全力出击,采取特殊的手段将“四人帮”隔离审查,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至于是什么样的特殊手段,这还需要时间来商榷。

1980年在公开审判前,江青是否该执行死刑,陈云的一番话令人佩服

面对两种选择,叶帅觉得难以抉择,便想到了久经沙场的陈云同志。他请王震将军转达自己的想法,并邀请陈云同志建言献策。

两条道路对比,总会有一条胜算更大,不管过程中需要承担多大的风险,陈云都会倾向于那一条道路。

他曾经把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的名单反复做过研究,看来看去他,清醒的意识到,江青的最终目的就是架空党中央的权利,把自己的人马和心腹推到核心岗位。

无论中央委员会的名单怎么调整,只要留有一线余地,江青都有可能继续兴风作浪。

所以陈云认为,既然要行动,那就越彻底越好。

10月一日当天晚上他换好大衣,压低帽檐,偷偷藏在一辆汽车的后座上,尽量放低身子,避免引起“四人帮”眼线的关注。

此时此刻,不管是他还是其他中央领导干部,住宅周围都布满了江青的人。他们有任何风吹草动,反革命集团都可能及时知晓,做出应对。

因此,陈云贸然出门,看似冲动,实则是在评估风险之后的理智行为。

他去叶剑英的住所亲自拜访,核心观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与“四人帮”之间的斗争无可避免。

可以说,通过特殊手段解决“四人帮”问题,这个结果是陈云直接推动的。

有了陈云的表态,叶剑英和华国锋也不再犹豫,而是全力展开针对逮捕“四人帮”行动的具体部署。

在各方的通力配合之下,党中央没有浪费一兵一卒,没有付出损失,就成功地拔除了这颗顽固的钉子。

1980年在公开审判前,江青是否该执行死刑,陈云的一番话令人佩服

当初的陈云态度有多么坚定,后来他反对处死江青的做法就有多么让人费解。

按理来说,党中央的老革命们对于“四人帮”的感情都是一致的。他们无比痛恨这个差点拆掉屋顶的集团,也为那些深受迫害的老战友们而悲痛。

正因如此,处决江青才符合人之常情。

在讨论推动不下去时,他甚至放话说:“如果政治局所有成员一致赞成对江青处以死刑,那我无法改变结果,不过要在会议记录上注明五个字,陈云不同意。”

当时的他确实不能让人理解,但是了解他的理由,并且以上帝视角回看当年的往事,人们才能明白他真正的用意,也会对他更加钦佩。

党内斗争,把握尺度

“四人帮”引起了极大的民愤,人民群众向中央写信时,也曾提到过处死集团成员的问题。

陈云作为久经考验的老同志,完全能够明白其他同志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情,也能理解大家的感受。

但他作为中央政治局的成员,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之一,不能不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负责。

在做出一项重大决策之前,他首先考虑的绝不能是情感,不管是大众的情感还是自己的情感。

权衡利弊,明确是非对错,在有限的空间里做出最适宜的决策,这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他认为,杀死江青固然可以解除大家的心头之恨,但对于党和国家的发展却没有益处。

1980年在公开审判前,江青是否该执行死刑,陈云的一番话令人佩服

“四人帮”挑起矛盾,归根结底其实是一次党内纠纷。这件事的性质不能上升,也无法上升。既然是党内斗争,那就得用共产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处以极刑,这并不是解决党内斗争的有效形式。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某些逆反情绪,甚至还会使事态扩大,影响后人对于陈年旧事的评价。

因此,他赞成对江青处以重刑,但绝不赞成处以极刑,也就是执行死刑。

如今回过头去再看,我们不得不佩服陈云同志的远大格局。他的观点能有效稳定党内秩序,也能在过渡阶段稳定党和国家的前进方向。

1980年在公开审判前,江青是否该执行死刑,陈云的一番话令人佩服

陈云的意见是很坚决的,那些赞成处死江青的同志们,意见同样十分坚决。双方不能彼此说服,只能各退一步,最终的审判结果也采取了折中的办法。

1980年,特别法庭正式开庭,陆陆续续审理反革命集团的几个主犯。到了1981年,判决正式作出,法官判处江青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1980年在公开审判前,江青是否该执行死刑,陈云的一番话令人佩服

既然有缓期,那就代表有缓和的空间。缓期的决定,也为江青后来被改判无期提供了先决条件。

这一判决结果得到了党内外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在国外也没有引起敏感的舆论,受到了广泛的支持。

如同陈云自己所说,在国家过渡和转型的关键阶段,他一边坚持着硬挺的作风,一边又小心谨慎,摸着石头过河。

只有这样,他才能和其他同志一起,稳稳地托起我们整个国家。

在推动小平同志复出的问题上,在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上,陈云都贡献了相当强大的力量。也正是因为有了他的支持,邓公才能大展拳脚,完成自己的战略规划。

1980年在公开审判前,江青是否该执行死刑,陈云的一番话令人佩服

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又在完成任务后功成身退,陈云这一生,从来都和私心二字沾不上边。

结语

陈云力主判处江青重刑,而非死刑,这并不是出于私心,只是出于他对党和国家负责的态度。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期,党中央但凡走错一步,结果都有可能万劫不复。他宁愿承受指责,背负质疑和骂名,也要坚定地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走。

参考:

人民网:

1980年在公开审判前,江青是否该执行死刑,陈云的一番话令人佩服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80年在公开审判前,江青是否该执行死刑,陈云的一番话令人佩服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80年在公开审判前,江青是否该执行死刑,陈云的一番话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