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日本消化道癌症的生存率普遍比國内高?醫生:這一點是關鍵

作者: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消化系統癌症在大陸的發病率有多高,看下面一組資料就明白了。

根據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在大陸的前6位高發癌症中,消化系統癌症就占了4位,尤其是結直腸癌和胃癌。世界衛生組織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釋出的資料顯示,中國的結直腸癌患者占全球新增患者的30%,中國的胃癌患者占全球新增患者的44%。結直腸癌是中國最近幾年新發人數增長最快的癌症。

而同樣為東亞國家的日本,雖然胃癌的發病率也很高,和大陸不相上下,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其治愈率卻比大陸高的多,是大陸治愈率的三倍還要高。毫不誇張的說,日本的胃癌治愈率在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同樣都是胃癌,為什麼日本的治愈率會這麼高?

究其原因,在于發現早晚的問題,這也是大陸與日本的最大差距。

為什麼日本消化道癌症的生存率普遍比國内高?醫生:這一點是關鍵

人一旦過了40歲,這兩項檢查要盡早做!

在胃腸道癌症中,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30%,而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超過90%,一早一晚,天壤之别。很顯然,大陸在這一方面做的還遠遠不夠,中國擁有着與世界領先水準同步的内鏡檢查技術,但是大陸國民對胃鏡等内鏡醫療手段的認識和應用水準與日本等國家卻相差得很遠。

根據《中國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顯示,大陸不知曉結直腸癌篩查方法的人占84.9%,沒做過腸鏡的人占97.4%,這就導緻了國内大約有80%的結直腸癌患者首次就診就已經是晚期,而消化系統癌症防治的科普在國内依然是大部分人的盲區,很多人都是一問三不知。

相對于大陸,日本居民卻截然相反。日本大多數居民在40歲以後都會至少做一次腸胃鏡檢查,日本政府也早就把胃鏡體檢項目納入相關法規保障之中,作為一項社會福利督促并免費向市民提供。日本居民更願意去主動了解腸胃癌,主動做腸胃鏡檢查,早發現,早治療,這是日本消化道癌症治愈率高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日本消化道癌症的生存率普遍比國内高?醫生:這一點是關鍵

是以,在此建議,過了40歲,一定要及時做腸鏡和胃鏡檢查,腸胃鏡技術是早期發現并治療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不可替代的手段。尤其是有以下疾病或症狀的群體。

①有消化道疾病的。例如萎縮性胃炎、胃腸息肉、胃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等。

②不良飲食習慣人群。飲食不規律,經常吃宵夜,吃麻辣燙、燒烤等超辣,吃燙食人群。

③經常出現消化道不适症狀的。例如長期腹部疼痛、便秘、腹脹、腹瀉、便血人群。

一般來說,做過相關檢查後,如果一切正常,可以間隔5-10年再去複查,如果發現異常,要聽取醫生的建議按時複查。

為什麼日本消化道癌症的生存率普遍比國内高?醫生:這一點是關鍵

腸胃鏡檢查發現息肉,時間長了會癌變嗎?

說到息肉,很多中老年人都有類似檢查出腸道息肉、胃息肉的經曆。那麼,檢查出息肉,到底用不用管它?不管它會不會發生癌變呢?

其實,息肉是癌症的種子,這種說法是沒錯的,但息肉是否會發展成癌症與多方面因素有關。

①首先是息肉的大小:對于小于1厘米或1-2厘米的息肉,癌變的幾率非常小,大約隻有1%左右,大于2厘米的息肉,癌變幾率會大大增加,到達30%-40%。

②其次是息肉的性質:息肉分為非腺瘤性和腺瘤性兩種:非腺瘤性息肉,比如發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大多是良性的,極少有惡變;腺瘤性息肉,通常認為是癌前病變,有相當的惡變率,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腺瘤性息肉都一定會發展為癌,而且癌變也不是短時間就癌變的,一般需要5-10年的時間,不過既然癌變幾率較大,還是盡早切除比較好。

當然,一般有經驗的醫生在做腸胃鏡發現息肉時,從外觀形态各方面就能觀察出其良性惡性程度,及時采取必要的措施,我們也不必驚慌,謹遵醫囑,按時複查即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