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這項“頭号工程”中獲評優秀,光明的秘訣是?

作者:深圳光明
在這項“頭号工程”中獲評優秀,光明的秘訣是?
在這項“頭号工程”中獲評優秀,光明的秘訣是?

“百縣千鎮萬村高品質發展工程”

(下稱“百千萬工程”)

是廣東牽動全局、惠及長遠

根深葉茂的“頭号工程”

樓上創新樓下創業

科研産業雙向奔赴

文旅美食跨界融合

集體經濟迎來春天

深化協作、優勢互補、區域協作

漸入佳境……

這一幕幕

彙聚成了深圳光明

積極推進“百千萬工程”的生動畫卷

自“百千萬工程”開展以來,光明區從“全局謀劃,建構高效運轉的指揮體系;真抓實幹,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深化協作,助力區域協作發展破題起勢”三方面入手,搶抓機遇、争先進位,持續增強綜合競争力、資源承載力、區域輻射力,與協作地區一體推進産業協同、創新協同、民生協同,有力有序推動“百千萬工程”各項工作實作良好開局。

近日

光明區獲評2023年度

廣東省實施“百千萬工程”

考核結果“優秀”等次

(點選文字看詳情↑)

新引擎

特色優勢産業乘勢崛起

推進“百千萬工程”

壯大縣域經濟是關鍵

作為大灣區綜合性

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

光明科學城創新資源豐沛

産業基礎雄厚、發展動能強勁

光明區因地制宜

抓好特色優勢産業培育

和現代化産業體系建構

闖出有光明特色的經濟高品質發展路徑

在深圳市工程生物産業創新中心,“樓上”的科研人員開展原始創新研究,“樓下”的創業人員對原始創新進行工程技術開發和中試轉化。1.2萬多平方米的建築面積裡包含了入駐企業辦公室、共享實驗室以及會議室等配套設施。光明區首創“樓上樓下創新創業綜合體”模式,架起了科研與産業的“雙向車道”。自營運以來,創新中心已組織12個批次,超300家全球各地企業報名參加遴選,吸引落地46家企業,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7家,畢業企業15家。

在這項“頭号工程”中獲評優秀,光明的秘訣是?

一大批創新載體

共同建構了強大新引擎

推動經濟實作穩步增長

2023年,光明地區GDP實作1526.64億元,增長9.0%;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2%;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5.7%。經濟發展主要名額全部超預期完成年度目标。如今,光明區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占比已超六成。新材料、高端醫療器械、智能傳感器、生物醫藥、合成生物等一批産業叢集其勢已成、其興可期。

在這項“頭号工程”中獲評優秀,光明的秘訣是?

企業是經濟大潮中的主體

為了讓企業安心紮根,光明很拼

光明區公明街道抓住轄區工業園區内企業數量、工業産值占總數70%以上特點,創新實施“園長六管”,組建起64名園長+112名“三人小組”精幹團隊下沉服務園區,做實“管黨建、管空間、管準入、管服務、管招商、管安全”六項職責,紮實開展企業服務。2023年,為全區貢獻挖潛産值122億元,拉動全區規上工業産值增速2.9個百分點。

新路徑

集體經濟蓬勃興盛

八百年曆史的黃氏大宗祠

百年古樹、特色餐飲民宿……

行走在光明街道迳口社群

猶如闖入一個慢生活的“世外桃源”

從一個幾乎全域位于生态控制線的落後社群

到如今的市級特色文化街區

迳口社群煥發出勃勃生機

一方面

迳口社群通過成立迳口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承接市政府返還的土地和資金,以土地作價入股,引入社會資本合力打造2.2平方公裡的光明雲谷項目,推動迳口社群村集體經濟總規模實作快速發展。

在這項“頭号工程”中獲評優秀,光明的秘訣是?

另一方面

光明區引導迳口社群以社群股份公司為開發主體,利用自身特色和優質資源,緊緊抓住“千年綠野隐村”等魅力特征,以迳口古村市級特色文化街區建立為契機,累計投資超4300萬元,通過對古村瓦房進行微改造,打造一批特色民宿和創意工坊;統租迳口古村沿街閑置物業并進行整體改造更新,引入公明下村燒豬、光明乳鴿、公明燒鵝、越南小食等光明本土美食,發展圍爐煮茶、私房菜等特色餐飲,打造獨具特色和風味的美食一條街;用美食街串聯起社群内黃氏大宗祠、茶文化館、陶藝手工館、特色文化民宿等一系列打卡點,形成“文旅+美食”跨界融合的生活圈。

在這項“頭号工程”中獲評優秀,光明的秘訣是?

2023年“五一”“國慶”黃金周期間,迳口社群服務遊客68939人次,較2022年同期遊客42110人次,同比增長63.7%。

通過積極打造“科學家休憩後花園、田園文化體驗綜合體、特色文化創意小鎮、生态農業科技示範基地”的特色文化街區,迳口社群形成了“走鄉村,進田間,促文旅”的集體經濟良性發展态勢。

除了迳口社群外

光明不少社群

也迎來了集體經濟蓬勃興盛發展

在這項“頭号工程”中獲評優秀,光明的秘訣是?

以“百千萬工程”為牽引,鳳凰街道東坑社群積極探索集體經濟增收新路徑,由社群股份有限公司與區屬國企合作建設東坑社群返還地“工業上樓”項目,激活社群“造血”新功能,預計貢獻高品質産業空間14.4萬平方米。

新風貌

城市宜業宜居宜遊

縱深推進“百千萬工程”

光明區不僅宜業還要宜居

光明區作為宜居宜遊的“公園之區”

全區共有279個公園

公園綠地面積達1845.68萬平方米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6.85平方米

公園500米服務半徑覆寫率達95%

在這項“頭号工程”中獲評優秀,光明的秘訣是?

此外,還有虹橋公園、紅花山公園等衆多網紅公園。可以說,在光明随時随地都能在公園走起。露營、觀鳥、科普研學……光明區還持續打造“Fine光明·Yuan生活”公園品牌,每一季都帶給市民不一樣的公園新體驗。

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不斷完善。2023年光明區全年新改擴建學校9所、幼稚園11所,新增公辦基礎教育學位1.67萬座,累計開展“十大文化品牌”活動590場,新增社會辦醫院1家、社康中心3家,建成保障性住房8065套。

光明區把基層黨組織政治優勢

群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

不斷豐富“百千萬工程”的内涵

光明區共有37個社群

由于城中村“三小”場所數量較多

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基層管理人手緊張等原因

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面臨多重挑戰

在這項“頭号工程”中獲評優秀,光明的秘訣是?

馬田街道創新探索“社群大網格+紅色小分格”一網統管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将治理資源和力量下沉到基層“最後一米”,持續探索文明城市建立、城市管理和服務、經濟服務和管理與“小分格”深度融合,着力破難題補短闆,開辟出一條可複制可推廣的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

新湖街道新羌社群轄區有中山大學深圳校區等高校、科研機構,人口數量和結構都面臨巨大變化,給基層治理帶來新問題。為此,新羌社群吸納中山大學師生、科研人員、企業人才等積極參與社群治理,營造“黨建親鄰、校社融合”氛圍,推動“大學府”“小社群”共融共生。

在這項“頭号工程”中獲評優秀,光明的秘訣是?

一系列探索帶來良好社會效應。新羌社群、東坑社群獲評全省“百千萬工程”典型示範村,基層治理“小分格”模式獲評全國2023創新社會治理典型案例。在持續深化改革開放方面,光明區入選全國首批信訪工作法治化試點區縣、2023中國社會治理百強縣前三強。

新橋梁

對口幫扶協作地區邁上新台階

深化協作、優勢互補

南粵大地上

激蕩着組團發展、共同奮進的

火熱激情

一方面

全年選派10名幹部赴對口幫扶地區挂職,選派45名教師赴對口幫扶地區開展支教工作,安排4000萬元财政專項資金用于汕尾市城區、汕頭市金平區打造共建園區、建立修葺學校醫院等産業、民生項目。

另一方面

聚焦産業協作,與省内對口幫扶地區—汕尾市城區、汕頭市金平區分别合作共建的“飛地”産業園區與研發創新基地均順利揭牌并啟動建設,助力兩地分别在汕頭市、汕尾市“百千萬工程”年度考核中排名第一。

在這項“頭号工程”中獲評優秀,光明的秘訣是?

時間回到2023年5月26日,光明、金平兩區政府在深圳對口幫扶協作汕頭七個區縣中,率先簽署了《對口幫扶協作架構協定》,探索打造“創新共同體”,建構政府、企業、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層次的協作關系。

2023年12月7日,深圳光明—汕尾城區共建産業園在汕尾市城區跨境電商産業園揭牌。園區産業規劃以新一代電子資訊為主導,建構“1+2+2”産業體系。

不僅如此,光明區還在光明科學城片區雲智科園建設研發創新基地,建築面積2048.92平方米,由光明區政府提供三年免租。首期10家金平頭部或重點企業挂牌入駐,設立科技研發創新中心,利用光明科學城科研、創新、人才、政策等方面優勢,助力金平區重點企業在光明區研發、創新和孵化,打造金平企業技術創新、招才引智、合作交流的前沿陣地,和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的重要平台,探路“科學城飛地”經濟新模式。

跨越山海

來自科學城的力量

為對口幫扶協作地區的經濟發展

注入了“原動力”

在這項“頭号工程”中獲評優秀,光明的秘訣是?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光明區将全面貫徹落實

省委“百千萬工程”工作部署

将“百千萬工程”向縱深推進

用心用情用力

與對口幫扶地區協同發展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

走在前列作出積極貢獻

内容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李可

校審:靳峰 陳圓圓 謝燕麗

如需轉載,請注明以上内容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