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徐向前曾是聶榮臻副手,為何建國後卻反過來?元帥排名也是聶在後

作者:故裡夢長安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的當天,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相關中央部門也随之正式成立。

當時軍委總參謀部的任命很有意思,由華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徐向前擔任總參謀長,華北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擔任副總參謀長。

司令員當副手,副司令員做正職,完成了一個對調。此外,1955年大授銜的元帥排名,徐向前在第八,聶榮臻在第九,徐也在聶之上。

為何解放戰争的華北軍區、建國後的職務軍銜,兩人會是翻過來的情況呢?

徐向前曾是聶榮臻副手,為何建國後卻反過來?元帥排名也是聶在後

這跟解放戰争兩人的表現都有關系。抗戰剛結束之際,聶帥比徐帥要亮眼得多。

當時他開辟、發展的晉察冀根據地,連同野戰部隊和地方武裝在内,共有32萬人左右;管轄範圍覆寫164個縣、4000萬人口,屬于我黨的模範根據地。

而徐帥還在陝北養病休息,沒有統兵的機會。可惜,聶帥沒有将這份強勢維持住,兩黨協商裁軍時,他對和平過于樂觀,真的按照協定執行。

不管精壯老弱通通安排複員,短短幾個月,原先的9個縱隊整編後僅剩4個,32萬人隻留下20萬左右,根據地元氣大傷。

是以,戰端一開,晉察冀根本沒辦法适應,接連吃下敗仗。

徐向前曾是聶榮臻副手,為何建國後卻反過來?元帥排名也是聶在後

綏遠戰役,晉察冀軍區聯合晉綏軍區集結14個旅準備拿下歸綏、標頭兩座大城市,但都被傅作義打退;

大同集甯戰役,晉察冀軍區與晉綏軍區集結重兵想要攻克山西重鎮大同。隻要奪取此處,我方兩大根據地就能連成一片。

本來閻錫山對此束手無策,城破隻是時間問題,可傅作義在蔣介石的封官許願下出兵了,此人很聰明,沒有直接去大同解圍,反而猛攻我集甯。

集甯是晉察冀首府張家口的門戶,如果丢失,張家口就危矣,沒辦法,我軍隻能從大同調兵過去增援。

傅作義的圍魏救趙成功,還設以伏兵,最終我軍沒能攻克大同,集甯也丢了,平津一帶的國民黨中央軍還趁機拿下承德;

徐向前曾是聶榮臻副手,為何建國後卻反過來?元帥排名也是聶在後

張家口戰役,國民黨中央軍李文部從東門進攻晉察冀,被我軍死死擋住。蔣介石無奈,又想到了傅作義,許諾可以将平津劃入傅作義的管轄範圍。

傅随即派兵助戰,讓麾下精銳騎兵避開晉察冀防線,繞道張北偷襲,緻使毫無防備的我軍難以阻擋,隻好放棄張家口。

在我軍撤退的過程中,傅作義命部隊一路掩殺,晉察冀傷亡慘重...

可以說,傅作義能從占據綏遠的小軍閥,變成統領戰略區的大軍閥,基本都是靠打晉察冀打出來的。

徐向前曾是聶榮臻副手,為何建國後卻反過來?元帥排名也是聶在後

這一連串的失利,讓聶帥受到很多批評,像張宗遜在回憶錄中就講過大同集甯戰役失利的原因:

毛主席訓示晉察冀部隊先出平漢線,消滅小的敵人。但有的同志輕敵,對主席的訓示不以為然,堅持先打大同。這“有的同志”指的是誰不言而喻。

郭天民更直接,不在回憶錄裡說,而是正面剛。張家口丢失後他在總結會議上怒道:

軍區有三大決策失誤,一是盲目樂觀,戰争準備不足;二是盲目裁軍,堪稱自廢武功;三是盲目輕敵,對傅作義的威脅視而不見。

還有1947年的小河村會議,周總理為第一年的戰果做了排名:我軍各區成績次第為華東,晉冀魯豫,東北,晉綏陝甘甯,晉察冀。

徐向前曾是聶榮臻副手,為何建國後卻反過來?元帥排名也是聶在後

原先的模範根據地,僅一年多的時間被壓縮得生存環境堪憂,中央就讓朱老總、劉少奇帶隊前去晉察冀整頓。

兩位首長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晉察冀才穩住頹勢,後又通過清風店、石家莊等戰役重奪主動權。客觀來講,聶帥的長處并非軍事,但他非常善于建設。

抗戰初期115師分兵,他僅率領少量人馬,就成功紮根于五台山地區,後經過幾年的發展,成功打造出實力強勁的晉察冀根據地。

晉察冀是華北的重要前身,後來華北軍區成立時,幹部基本都是跟着聶帥一路走過來的,這一點即便徐帥也比不上,是以聶帥當仁不讓成為華北軍區司令員。

徐向前曾是聶榮臻副手,為何建國後卻反過來?元帥排名也是聶在後

徐帥擔任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則有些機緣巧合,解放戰争初期他還留在陝北,直到劉鄧大軍挺進大别山後,他才被調去晉冀魯豫擔任副司令員。

一方面是守住根據地,另一方面要負責軍區武裝更新為野戰縱隊的工作。

在他的協調下,一些獨立旅、獨立團等機關陸續整編為晉冀魯豫野戰軍8縱、9縱、10縱、11縱,後三個縱隊很快又南下轉入外線進攻,留給他的隻有一個8縱。

換做其他人,手裡就這點二線部隊,能保住根據地就已算不錯,但徐帥實力超群,硬是以此為基礎不斷練兵、不斷征戰。

徐向前曾是聶榮臻副手,為何建國後卻反過來?元帥排名也是聶在後

順利打赢了運城戰役、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将閻錫山包圍在了太原。相對來說,徐帥一直是獨立作戰,跟晉察冀沒什麼聯系。

不過全軍大整編時,中央将原晉冀魯豫的部隊都劃入了華北軍區,軍區司令員聶帥的位置沒辦法撼動,徐帥就成了華北軍區副司令員。

戰争年代要考慮部隊成分的問題,但建國後進入中央部門,那又是另外一碼事了。總參謀部上司三軍,當然要軍事能力更強的人來帶頭,這方面徐帥有優勢。

基于此來考慮,即便徐帥身體情況不好、長期在養病,毛主席依然讓徐帥擔任總參謀長,聶帥擔任代總參謀長。

徐向前曾是聶榮臻副手,為何建國後卻反過來?元帥排名也是聶在後

徐帥得知這個消息時立即向主席請示,說自己狀态不佳,應讓更合适的同志挑大梁,主席回複:子敬(徐向前的字)安心靜養,任命不變。

至于元帥排名,衆所周知軍銜是綜合了革命的各個階段,徐帥土地革命時可是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帶領着我軍的一支主力,人數高達8萬。

這個分量極重,同時期大部分元帥跟他都沒法比,像聶帥當初就隻擔任了紅一軍團政委,與徐帥差了一個級别。

新中國的開國将軍,有700多位從紅四方面軍走出,他們的總指揮如果排得太靠後,很可能會産生意見,這就違背了團結原則。

徐向前曾是聶榮臻副手,為何建國後卻反過來?元帥排名也是聶在後

綜合來看,戰争年代聶為正、徐為副,建國以後徐為正、聶為副都是合理的,兩位元帥也都為革命做出了不朽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