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部:初夏時節農事忙

作者:南充新聞網
南部:初夏時節農事忙

南部縣定水鎮馬鞍山村,黨員志願者正在幫農戶搶收小麥。

●夏雨婷 文/圖

初夏時節,行走在南部縣的田間地頭,随處可見農民忙碌的身影,播種育苗、移栽秧苗、收割小麥……一幅幅田園美景。

國無農不穩,民無糧不安。今年以來,南部縣緊扣農業高品質發展主線,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強保障、優技術、延服務,為穩糧保供、加速農業産業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

科技賦能播撒希望種子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眼下,南部縣已完成早稻育秧工作,正搶抓農時,引導合作社、公司、種糧大戶等利用機械裝置開展秧苗移栽工作,通過“工廠化育秧+機械化移栽”,有效提高移栽品質和勞動效率,為水稻豐收開好頭。

5月9日,在南部縣伏虎鎮四川治農科技有限公司的育秧工廠大棚内,一株株秧苗長勢喜人,公司負責人李永正組織勞工将秧苗運送到田間地頭,裝載到高速插秧機上。

“公司依托智能化育秧工廠,讓育秧不再‘靠天吃飯’,提高了育秧效率和秧苗品質。”李永介紹,與傳統育秧方式相比,機械化育秧不僅能培育出“齊、勻、壯”的秧苗,且不受天氣影響,為早稻栽插赢得時間,保障糧食穩定增産。

據了解,該公司是南部縣首家采用大規模機械化育秧的農業基地,于2023年引進智能育秧生産線,并設有播種流水線、種子處理區、秧盤堆放區、催芽室、育秧生産線等功能區,滿足秧苗對光、熱、水、氣、肥等要素需求,實作浸種、催芽、繁育全過程标準化生産。

稻田裡,村民們駕駛抛秧機,開足馬力穩步前行,一盤盤秧苗被放入抛秧機輸送帶,有序地抛在田裡。

“以前都是人工插秧,1人1天完成1畝左右。現在采取機械移栽方式,1台機器1天能移栽秧苗40畝左右。”李永介紹,機械化移栽讓農民告别了“彎腰弓背”式勞作,既能節省人工、提高效率,還降低了生産成本,水稻産量也連年提高。

“今年全縣計劃栽種水稻30.8萬畝,預計本月底完成移栽工作。其中規模種植大戶機械化集中移栽達10萬畝。”該縣農業農村局局長何會介紹,近年來,南部縣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标,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大力推廣集中育秧,不斷提升水稻育秧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水準,切實提升水稻機械化育秧的普及率,確定水稻産量穩步提升,助力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

技術服務澆灌豐收希望

為進一步保障糧食安全,南部縣搶抓農時、主動作為,派出多名農技專家,深入各鄉鎮水稻移栽現場開展技術指導,把農技課堂開到田間,針對問題“把脈問診”,為農戶提供面對面、手把手、零距離農技指導服務,讓廣大農民從會種田到“慧”種田,確定全年糧食生産良好順利開局。

“這一根誘芯是專門用于引誘害蟲的,藥效長達三個月。”近日,在南部縣石龍鎮老家溝村,來自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員歐陽裕元一邊仔細檢視秧苗長勢,監測病蟲害情況,一邊與種植戶交流,就用種用藥、苗床基質土選擇和秧苗帶藥移栽要點等問題提供現場技術指導,并耐心解答糧農在生産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

專家講得細緻,農民聽得明白。“專家們下到田間,現場為大家講解集中育苗營養土選擇、水肥施撒技巧,以及水稻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我們學到了很多科學種田新技能,對今年的糧食生産信心滿滿。”水稻種植戶謝松說,有了專家的現場指導,他有信心提高水稻産量。

“通過對農戶面對面指導、點對點服務,解決水稻種植的技術問題,確定全縣糧食播種面積和産量計劃順利完成。”何會介紹,近年來,南部縣多次邀請省級專家,召開業主大戶座談會讨論水稻種植技術要領,召開專題教育訓練會提升技能水準,為全縣水稻種植注入強有力的科技力量。

今年以來,該縣共印發技術資料2萬餘份,系統講解機耕機播、理溝排水、育苗移栽、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關鍵技術;派出技術人員100餘名,深入田間地頭實地指導種植戶播種育苗;通過現場展示、生産示範、實地指導等方式向農戶推廣輕簡技術、機械化生産技術,提高糧食生産水準,確定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志願服務確定顆粒歸倉

近段時間,南部縣33萬餘畝油菜與40餘萬畝小麥陸續進入成熟期,迎來豐收季。南部縣不誤農時,搶抓時令,靠前部署,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積極動員黨員幹部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支援農忙搶收”志願服務活動,以實際行動守住群衆的“糧袋子”“油瓶子”。

5月10日,南部縣委組織部組織21名黨員志願者來到該縣定水鎮馬鞍山村6組何光清老人家的麥田,幫助其搶收小麥。

“感謝你們喲,不然這些麥子全爛到地裡了。”何光清老人拉着黨員志願者的手連連感謝。據了解,南部縣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在走訪時了解到,何光清老兩口年老體衰、腿腳不便,子女又不在身邊,成熟的小麥如果收割不及時就會遭受重大損失。南部縣委組織部立即組織黨員幹部到村幫助他搶收小麥。經過近半天勞作,1.2畝小麥全部顆粒歸倉。

據統計,僅2023年,南部縣委組織部組織相關志願活動7次,動員黨員幹部112人次,幫助群衆搶收小麥、油菜,搶種水稻等,同時深入田間地頭向群衆宣傳稭稈禁燒、森林防火、交通安全等政策知識。

5月13日,在定水鎮二龍場村的小麥種植基地,趁着晴好天氣,該村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組成搶收小分隊,幫助一些缺乏勞動力的農戶收割小麥、油菜等。

一到小麥地,大家就撸起袖子幹了起來,收割、打垛、裝車,形成一個田間工作流水線。

“感謝村幹部和駐村幹部來幫我收小麥,不然我一個人忙不過來。”村民高懷朗感動不已,連聲道謝。

“村裡大部分村民在外務工,為確定不誤農時,二龍場村黨員幹部主動深入田間地頭,幫助缺勞戶收割糧食作物。”駐村第一書記高林陽說。

近年來,南部縣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産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切實解決群衆在生産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問題,以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推動志願服務活動走實走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