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沙特家族是如何建立的​?(下)

作者:域外史記
沙特家族是如何建立的​?(下)

圖源/視覺中國

在沙特家族第三次崛起的時候,在蓋西姆地區取得了大勝。無論是拉希德家族還是蓋西姆家族,再包括奧斯曼帝國的援軍,都沒打過沙特家族。

這樣一來,整個漢志内室地區就已經是亂成了一鍋粥,但是說沙特真正完成建國大業離不開一波勢力的支援,這個勢力就是老牌殖民者英國。

1910年,英國為了擴大在阿拉伯半島的影響力,他們要選擇利益的代理人,這個代理人選來選去就看上了沙特家族。

于是,英國就向沙特家族示好,派遣威廉·莎士比亞擔任伊本沙特的軍事顧問。

公元1911年,沙特家族和英國達成協定,英國人承認哈薩綠洲屬于沙特家族的屬地,而伊本·沙特則接受英國保護。作為回報,伊本·沙特家族他們控制的區域就允許英國人進行開礦。

公元1913年,伊本·沙特率軍進攻哈薩綠洲和蓋提夫地區,與當地的奧斯曼駐軍爆發戰鬥,很快哈薩和蓋提夫的什葉派統治者向沙特軍隊投降了,接受伊本·沙特的上司。

而作為之前這一地區名義上的統治者——奧斯曼帝國。這時已經是江河日下了。

1914年,沙特家族和伊斯坦布爾達成協定,奧斯曼帝國承認沙特家族對内志的統治。而伊本·沙特承諾不與其他國家結盟,也不允許外國軍隊幹涉内志。

那沙特家族在英國和奧斯曼帝國之間,兩頭應承也就成為了英國和奧斯曼帝國争奪阿拉伯半島争相拉攏的對象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奧斯曼帝國也卷入戰争當中。當時的蘇丹穆罕默德五世就号召全體的穆斯林對英法協約國發動聖戰,而這時候伊本·沙特覺得機會來了。

于是伊本·沙特就和麥加謝裡夫侯賽因、拉希德家族的首領以及科威特的謝赫進行了四方會談,結果是沒談成。雙方之間的分歧極大,加之拉希德家族和沙特家族有舊怨,轉頭拉希德家族就支援奧斯曼的蘇丹,而麥加謝裡夫和科威特的謝赫都支援英國。

沙特家族當時是英土争奪的對象,但是仍然和拉希德家族有糾纏。當時沙特的國王伊本沙特覺得要徹底的獲得英國支援,就必須得先滅了拉希德家族。

1915年的1月17号,沙特家族的内志軍和拉希德家族在麥基麥阿北部的紮拉布湖畔爆發了沖突。在這場戰争當中,威廉莎士比亞就死了,拉希德家族的軍隊最終獲得了勝利。這場戰役也被視為奧斯曼帝國和英國之間的代理戰争。

在紮拉布戰敗以後,1915年的12月,伊本沙特就徹底倒向了英國,并與英國代表在波斯灣的達林島簽訂了達林條約。英國就正式承認沙特家族對内志、哈薩還有蓋提夫一代的統治。還贈送給了伊本沙特1000支步槍和2萬英鎊和每個月5000英鎊的援助金。為此伊本沙特承諾不會侵擾處于英國保護下的科威特,巴林,卡達等一系列英國的保護國。

跟英國談完之後,伊本沙特想到了自己身邊的另外一個盟友,就是麥加的哈西姆家族的謝裡夫侯塞因。

侯塞因這個人也是八面玲珑的一個人,在一戰前夕的時候,英國為了扭轉在中東戰場被動的局面,英國的戰争秘書赫伯特基齊納伯爵就曾經聯系過侯塞因,希望他能夠出兵反叛奧斯曼土耳其的蘇丹。而侯塞因則希望英國以政治和承認作為回報。當時英國駐埃及的進階專員叫亨利麥克馬洪與侯賽因通訊後,侯賽因就同意領軍反抗。

公元1916年的6月5号,侯賽因的兩個兒子阿裡和費薩爾,率領着1500名阿拉伯騎士在麥地那對空鳴槍,宣告阿拉伯獨立發動了。

他們建立了北起陶努斯山,南到亞丁灣,東起紮格羅斯山,西至紅海的大阿拉伯國家,這就是阿拉伯大起義。

侯賽因随後以謝利夫的身份号召阿拉伯人反抗奧斯曼蘇丹,并在英國的支援下自立為漢志王國,及阿拉伯人的國王。英國希望身居半島内陸的伊本沙特能夠支援侯賽因起義。

但是伊本沙特這時候覺得漢志和内志早晚以後都是我們家治,是以他的态度就比較暧昧,他并不急于出兵。而是慢條斯理的和侯賽因開始談内志王國邊界和本國邊界劃分的問題。

公元1918年一戰一結束,伊本沙特就要求和漢志王國劃定邊界,但侯賽因不同意。于是,雙方在庫爾瑪綠洲就開始交火,引發了第一次内志漢制戰争。

這個戰争爆發不久,當地的埃米爾便宣布向伊本沙特投降了。

1918年7月,侯塞因出兵抓捕出逃的庫爾瑪綠州的酋長,而伊本沙特就派出貝都因人的雇傭兵團伊赫萬與當時侯塞因的部隊對抗。這時候英國處于一個比較超然的立場,它沒有對戰争進行幹涉,因為英國人認為伊本沙特可能打不過侯塞因,很快可能就輸掉戰争。

如果他輸了,那原來伊本沙特答應給我們的利益就可以翻倍跟侯塞因談。

沙特家族是如何建立的​?(下)

圖源/網絡

但是沒想到1919年的5月,侯塞因的兒子阿蔔杜拉率軍進戰距庫爾瑪綠州80英裡的圖拉巴綠州,并在當地大肆劫掠物資。當時沙特的貝都因雇傭軍團已經埋伏在那,一下就發生了大規模的戰争。最終阿蔔杜拉率領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滅,阿蔔杜本人逃離了戰場。

這一場戰役大大的鼓舞沙特軍隊的士氣,在當年7月的時候,伊本沙特又帶着1萬人來到了圖拉巴準備征服漢志。

但是在7月4号的時候,英國對利雅德發出最後通牒,希望止戰,雙方坐下來進行和談。伊本沙特不怕侯賽因家族,但是他怕英國,是以隻能被迫議和,率軍撤回自己控制的内志地區,繼續等待機會。

不到三年,一戰結束以後,拉希德家族在内憂外患當中逐漸衰落了。難以控制下屬諸多的貝都因部落,勢力範圍逐漸縮小到了首都哈伊勒周邊那些地區。

1921年的8月,内志在英軍的協助之下開始進攻哈伊勒。

緊接着在12月份的時候,哈伊勒就被攻破。而拉希德家族的穆罕默德二世宣布向沙特家族投降,沙馬爾山酋長國就滅亡了。這時候伊本沙特的對手就剩下哈希姆家族了。

哈希姆家族其實是一直想建立一個大阿拉伯國家,但是他自己本身的實力有限,無法完成這個目标,它僅僅建立了伊拉克王國,還有外約旦埃米爾國以及漢志王國。侯賽因覺得胸懷大志無法實作的感覺很憋屈。于是他拒絕接受凡爾賽和約和貝爾福宣言,這樣的操作使得哈希姆家族和英國的關系就惡化了。

1924年的時候,哈希姆家族的侯賽因就自立為哈裡發,是全體穆斯林的最高領袖,這就招緻整個阿拉伯世界的不滿,而英國在早前停止向沙特家族支付相應的金錢資助,沙特家族因而也就加緊了進攻漢志的步伐。

1924年的中下旬,哈希姆家族在漢志禁止内志人進入聖城朝聖。這樣不僅激怒了伊本沙特,也激怒了廣大穆斯林。

1924年的8月29号,伊本沙特帶領部隊進入到了塔耶夫,漢志士兵很快就投降了,伊赫萬進城就開始屠殺,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塔耶夫屠殺。

塔耶夫的陷落,内志軍隊以及伊赫萬就前進到了麥加,侯塞因就逃跑到吉達并将自己的王位交給兒子阿裡。

10月13号的時候,内志軍拿下麥加,緊接着沙特在利雅德召開了穆斯林會議,他對于麥加的統治權在這次會議上就被确定下來,随着沙特部隊的不斷推進,漢志軍逐漸瓦解。

1925年1月,内志軍開始圍攻吉達,侯賽因在吉達親自指揮并在城市周圍建了一系列的軍事工事,還埋了地雷。即使其他哈西姆家族的成員也為他提供了很多軍事物資,但是侯賽因仍然沒有守住吉達。

很快這一場戰鬥是以侯賽因的戰敗而結束。侯賽因和他的兒子,包括國王阿裡都跑到巴格達去了。

同年的12月12号,沙特的部隊已經占領了麥地那,志得意滿的伊本沙特宣布繼位漢志國王,改稱漢志國王和内志及其屬地的蘇丹建立了内志與漢志王國。侯賽因等跑到塞普勒斯以後,又在外約旦的安曼定居,直到1931年才去世,後來葬在了耶路撒冷。他兒子阿裡是在1935年逝世。

1927年的時候,伊本沙特和英國簽署了吉達條約,沙特的主權地位和伊本沙特的統治地位都得以确定了。

雖然沙特已經建國了,但是在第三沙特王國成立之初因為貝都因人差一點又導緻第二沙特王國的覆轍再次上演内部紛争。

原因是伊本沙特和瓦哈比教派在整個的内志漢志征伐過程當中,是有意利用了貝都因人的。貝都因雇傭軍團是以就走出沙漠,移民綠洲,開始走向了定居,不斷地外出征戰。

伊本沙特也希望借此鞏固對于阿拉伯半島内陸廣袤部落地區的統治。

沙特成立的沙特王國在貝都因人看來,它的權威性還不如自身身處的部落,且他們更忠于自己的部落。

漢志戰争結束以後,原來相對分散,難以馴服的貝都因人就轉化為定居的農業人口了。

到了1923年,伊赫萬定居城鎮已經達到72處,平均人口都是千餘人左右,加起來有将近10萬人。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貝都因人本身就是一個特别強烈的遊牧民族,他們對外的遊弋和擴張帶來的影響,一直都不會變。1928年,貝都因人的雇傭兵團不顧伊本沙特的禁令,開始搶劫小國科威特,這就引來了英國軍隊的不滿。

沙特家族是如何建立的​?(下)

圖源/視覺中國

在征服漢志以後,伊赫萬的成員希望繼續進攻外約旦、伊拉克包括科威特,一統整個阿拉伯半島。但是這個立場和伊本沙特家族的立場是格格不入的。

因為伊本沙特惹不起英國,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在治國的國教信仰的選擇上也不一樣。

貝都因人希望伊本沙特能以罕百裡學派治國,但是伊本沙特家族跟瓦哈比家族之間的關系緊密,伊本沙特家族能崛起是離不開瓦哈比較派的幫助的。

是以是絕對不能改變國家的宗教信仰,也就是不能改變瓦哈比教派對于沙特的控制。

于是在1921年,貝都因人的伊赫萬部隊就開始攻擊伊拉克的南部,對當地的什葉派進行掠奪,造成了上千人的死亡。

1922年又開始攻打外約旦,外約旦的部隊無法獨自應付伊赫萬的連番進攻。是以英國皇家空軍就在阿曼附近出動了協助外約旦的部隊。

這場仗打得很有意思,貝都因人的軍團第一輪進攻是發生在阿曼 ,有1500名伊赫萬的駱駝騎手參與戰鬥,但是他們發現英國飛機以後就很快撤離戰場了,途中他們又襲擊了兩個小村莊。

後來又被英軍截斷退路被迫潰退,而伊赫萬的首領蘇爾坦本阿蔔杜勒率領了7500騎兵再次襲擊外約旦,還是被英國空軍發現了,最終共有500多名貝都因戰士戰死。

伊赫萬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遊牧騎兵以外,還包括部落居民,這些部落居民準确來講是聽他們部落的酋長。大部落套着小部落,小部落連着大部落,伊本沙特開始使用外交手腕,貝都因人當中也有很多部被一個一個攻破了。

在1924年的時候,伊本沙特釋出禁令,強調瓦哈比派的伊瑪目對聖戰的絕對引導,發動聖戰需要沙特的伊瑪目和瓦哈比教派的人士說才行。

他主要想從精神信仰層面來限制伊赫萬軍隊的行動,但這禁令是無濟于事的。因為貝都因人本身的信仰貌似都是信伊斯蘭教,但是差別還是非常大。

1925年,英國又同伊本沙特達成協定,就劃定與外約旦,科威特和伊拉克王國的邊界,禁止遊牧民族跨越邊界,進一步侵害遊牧民族的利益。

1928年,伊本沙特再次重申禁令,貝都因的部落領袖蘇爾坦還有費薩爾達爾維西進而反叛。

1929年的時候雙方爆發了最後一次大規模使用駱駝兵的作戰,貝都因人的騎兵騎駱駝輪刀,而沙特的部隊出動的是機槍、坦克等等先進的武器,是以貝都因的騎兵雖然非常之勇猛,結局可想而知戰鬥一定是輸的。

貝多因的伊赫萬騎兵損失了五百多人,沙特僅僅損失了100人,而費薩爾達爾維西在這場戰鬥當中也受傷了,蘇爾坦逃跑了。

1929年的8月,達爾維西的兒子阿塞伊茲帶領了伊赫萬和納歇爾上司的沙特軍在舍麥爾山地區開戰了。伊赫萬有450人陣亡,沙特的内志部隊也有将近400人陣亡,而雙方的指揮官在這場戰鬥當中雙雙陣亡。

随後又經過了将近一年的時間,英國軍隊和沙特軍隊聯合平息了貝都因人的伊赫萬運動,徹底解決了伊赫萬的反叛者,沙特王國才算是穩定下來

自阿蔔杜勒·阿齊茲二世也就是伊本沙特建立第三沙特王國以後,沙特家族的家族成員者就成為了阿拉伯半島的統治者。

這個家族現如今已經出了,四千多個親王了,其中一半都是阿蔔杜勒·阿齊茲就是伊本沙特的直系子孫。

這些親王占據了所有省的總督和内閣官員一半以上的職位,并且壟斷了石油和所有重要的部門,像武裝部隊、警察海岸警衛隊、中央地方的行政機構這些職務都是沙特家族的。

沙特家族壟斷新興王國的一切,也建立了一個非常龐大的君主專制,是血緣政治内志地區的部落政治。

雖然存續依然有,但是部落群體的組成,成為新國家的行政政區劃分的基本架構。沙特家族也通過建立和親的關系和很多重要的部落達成了政治聯盟,以實作對各部落的控制,進而進一步的擴大了沙特家族的規模。

1932年,伊本沙特設立了财政部,當時沙特還沒發現石油,這個國家的主要收入是靠天客,那些不信教者的人頭稅,還有關稅,朝禁稅等各種稅收。

瓦哈比教派作為信仰就成為了沙特家族政治擴張的宗教基礎,在沙特建國以後繼續發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漢志和内志的官方信仰就是瓦哈比教派,伊本沙特既是沙特王國的國王,同時也是瓦哈比教派最高的教長,而這個瓦哈比教派的烏裡馬則負責闡釋精訓教義,執行教法。而瓦哈比教派排斥部落争鬥,血族仇殺,也幫助沙特家族有力控制了部落政治一系列弊端。

等到1939年的時候,沙特發現了石油,龐大的石油對外出口,石油也成為了沙特的經濟來源。石油經濟的發展也促使内志地區的廣大貝都因人轉向從牧民變成勞工,進而走向定居。

作為之前伊赫萬運動的重要參與者,貝都因人他們駱駝背上的一種部落政治進一步解體了。

統一了内志和漢志以後,沙特王國并沒有就此而作罷。阿西爾地區是地處于漢志和葉門之間,農業比較發達人口比較密集。

自1871年起就處于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到了20世紀初達成了一個事實上的獨立,主要的城市有阿布哈、集贊有這個奈吉蘭。

20世紀初,阿歇爾的埃米爾哈桑本阿裡經過一系列的權力争鬥以後,敗給了穆罕默德本阿裡伊德裡西,後者就建立了伊德裡西埃米爾國。

1922年的時候,沙特趁機占領了阿西爾,并且占領了首都阿布哈。

1934年酋長國就通過了塔伊夫條約,正式将阿西爾地區納入到沙特。這波操作激起了葉門的憤恨。

奧斯曼帝國解體以後,什葉派的葉門穆塔瓦利基亞王國在前北葉門一帶建立了葉門王國,也聲稱對阿西爾擁有主權。自從1933年起就和沙特陷入到争端。

1933年11月葉門的軍隊開進了奈吉蘭,伊本沙特最開始準備議和的,但是代表團去談的時候被葉門人囚禁。

随後沙特軍開始反擊,雙方後來又開啟和談,才有剛才我們提到的塔伊夫條約。

雖然雙方休兵罷戰,但是在曆史上卻給兩國的關系帶來了非常大的裂痕。

後來葉門内戰的時候出了胡塞武裝,沙特帶着聯軍到葉門境内對付胡塞武裝以外,對葉門也是一頓霍霍。

沒成想沙特排場有多大,丢人就有多大,他們拿着各種各樣先進的裝備,讓胡塞武裝的拖鞋遊擊隊一頓反擊,也讓小薩拉曼丢了不少的顔面。

不過,對于未來沙特的這位君主也是個狠人,無論他提出的沙特2030年願景,還是對内以A錢罪抓了一大幫王室宗族都可以看出,他雖然面相溫和,但是内心卻是手段狠辣,在未來成為阿拉伯半島具有統治地位沙特家族當中又一位雄主。

此文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