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相“約”善治,橋東打造“和美善治品質街區”惠城樣本

作者:雪山狐狸2008

在基層治理過程中,老舊小區的治理是重要的一環。加裝電梯意見難統一,維修外牆費用難籌集……這些在老舊小區裡普遍存在的群衆愁心事、煩心事,在惠城區橋東街道卻迎刃而解。

近年來,橋東街道根據街區發展禀賦、治理需求,推動“四下基層”和“黨員回家、服務萬家”工程踐行見效,從“暢通管道、快速反應、凝聚力量、解決問題”等關鍵環節入手,探索出“雙向奔約、組織應約、大事商約、自治公約”做法,形成“民呼我應、接訴即辦”的為民辦實事閉環,努力探索打造“和美善治品質街區”的惠城樣本。

相“約”善治,橋東打造“和美善治品質街區”惠城樣本

“約”出幸福感>>>

一鍵直達“梯”升居民生活便利度

上下樓是居民出行的“第一步”,也是回家的“最後一步”,與居民的幸福感密切相關。近日,東湖花園二号小區207棟3單元加裝電梯工程正式啟動,居民徐先生在期盼之餘,有一肚子話想說。

原來,包括徐先生在内,3單元4樓以上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老年人,特别是家住8樓的婆婆年逾八旬,腿腳不便的她半年才能下一次樓,生活十分不便。“我們想加裝電梯的意願真的是很強烈的!”徐先生說。

相“約”善治,橋東打造“和美善治品質街區”惠城樣本

南方+記者 盧慧 攝

早在2017年,徐先生和鄰居們就聯手推動單元樓加裝電梯的事宜,但推動過程一波三折。原來,3單元一共16戶居民,但并非每戶業主都住在單元樓裡,房屋有出租的、也有空置的,徐先生和鄰居們發動各自人脈,終于聯系上了所有業主。随後,為了讓低樓層的業主也同意加裝電梯,徐先生和鄰居們又一一上門講情說理做工作。

時間來到2022年,3單元加裝電梯的同意名單上隻差最後一戶業主的簽字了,然而,“臨門一腳”卻卡殼了。“無論我們大家怎麼做工作,這位鄰居就是不同意簽字。”徐先生說。

同一年,橋東街道率先在東湖社群探索建立“黨群連心 相約善治”機制,着力破解加裝電梯“落地難”問題被提上日程。

“加裝電梯是老舊小區‘懸空’老人們的迫切願望和剛需。”東湖社群黨委書記關子偉介紹,轄區東湖花園一号小區、二号小區、三号小區、四号小區、六号小區建成于1993年至2000年,老舊住房共有82棟220單元,60歲以上的長者占四分之一。

萬事開頭難,加裝電梯工作中最困難的是征詢初始階段。如何将業主們擰成“一股繩”?東湖社群積極通過上司幹部“四下基層”、駐點團隊“周三直聯”、實施“黨員回家 服務萬家”工程等舉措,大力宣傳《惠州市區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管理辦法》《惠州市區既有住宅增設電梯财政補助實施辦法》,邀請電梯公司為業主提出增設電梯設計構想,組織部分業主實地探訪已經加裝電梯的樓道,全方位指導業主加裝電梯,不斷提高業主對增設電梯政策的知曉度。

相“約”善治,橋東打造“和美善治品質街區”惠城樣本

南方+記者 盧慧 攝

加裝電梯需要協調的業主較多、建設籌集金額較大,單靠業主之間的民主自治難以順利推進,尤其是涉及鄰裡之間的利益協調、沖突調解,經常成為加裝過程中的“卡點”。為此,橋東街道黨工委準許成立東湖花園幸福“梯”升臨時黨支部,邀請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的“回家”黨員、社群律師等加入幸福“梯”升協調調解服務隊,組織相關部門解答業主顧慮的通風采光、結構安全等問題。例如,“回家”黨員、惠城區人民法院法官陳亮宇就主動“接單”,通過曉之以法、動之以情的方式,多次協調東湖花園三号小區某單元樓業主,最終讓大家和諧達成加裝電梯的共識。

多措并舉下,今年3月,徐先生所在單元樓的電梯加裝工作終于動工,預計一個月後,徐先生和鄰居們就能享受“一鍵直達”的便利。“這‘臨門一腳’還得靠街道、社群踢才得勁!”徐先生說。

截至目前,東湖社群老舊小區既有住房實作增設電梯并投入使用共62台,正在施工9台,意向增設電梯19台,惠及居民1萬多人。值得一提的是,東湖社群在加裝電梯實踐中,探索制定了《橋東街道東湖社群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居民公約》,加速加裝電梯進度。同時,為徹底解決業主乘坐電梯的後顧之憂,東湖社群指導業主商讨制訂《電梯使用管理文明公約》,規定電梯運作費用的繳納與管理、文明乘梯、注意安全事項等内容,督促業主共同遵守。

“約”出向心力>>>

自治公約破解居民頭頂的“揪心事”

上個月起,家住荷鄉社群花語岸小區的退休黨員陳日球又有了一個新頭銜——小區外立面維修改造理事會理事長。對于這項“責任和壓力都很重大”的新任務,有着21年軍旅生涯、40年黨齡的陳日球表示“絕不辜負居民的期盼”。

花語岸小區于2011年建成傳遞使用,高層建築共有5棟12個單元,總戶數567戶,居住人口約1700人。從2013年開始陸續出現外牆脫落問題,因業主間意見不一等原因10多年來難以解決,成為了小區居民的“煩心事”“揪心事”。

相“約”善治,橋東打造“和美善治品質街區”惠城樣本

南方+記者 盧慧 攝

去年起,荷鄉社群黨委結合惠城區“黨員回家、服務萬家”工程和橋東街道“雙向奔約、組織應約、大事商約、自治公約”小區治理新模式,積極探索黨建引領下的“居委提約、居民定約、理事會(監委會)履約、黨組織護約”自治公約模式,推動花語岸小區外立面維修改造工作。

在花語岸小區“黨員回家 服務萬家”黨群服務站,一張花語岸小區外立面維修改造工作作戰圖挂在醒目位置。荷鄉社群黨委書記劉彩華介紹,去年以來,小區外立面維修改造工作根據作戰圖倒排工期、穩步推進。例如,去年2月成立了花語岸小區功能型黨支部,5月起引導成立小區外立面維修改造籌備小組,持續開展“廣場夜話”說事議事、入戶走訪聽民聲納民意活動。

相“約”善治,橋東打造“和美善治品質街區”惠城樣本

南方+記者 盧慧 攝

今年1月,花語岸小區外立面維修改造工作上司小組正式成立,制定維修改造工作方案,并選取5棟作為試點。“5棟共有3個單元204戶,住戶約650人,如果順利完成外立面維修改造,将對整個小區起到示範作用。”劉彩華說。

為更大範圍凝聚小區外立面維修改造的共識,荷鄉社群建構了“社群黨委——小區(網格)黨支部——樓棟外牆維修改造臨時黨支部——黨員樓棟長”的四級黨建網格,将黨的服務觸角延伸到千家萬戶,成為推動外牆維修改造的戰鬥堡壘和中堅力量。“5棟共有黨員14人,黨員在樓棟内亮身份、亮職責,定期走訪挂鈎聯系的住戶,我們還在這棟樓成立維修改造項目臨時黨支部,引導黨員攻堅當先鋒。”劉彩華介紹,例如臨時黨支部書記、“回家”黨員陳日球帶頭開展入戶宣傳動員、帶頭提事議事、帶頭簽名投票等工作,“回家”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得到了充分展現。

相“約”善治,橋東打造“和美善治品質街區”惠城樣本

上個月,在橋東街道黨工委、荷鄉社群黨委推動下和社群律師指導下,花語岸小區5棟居民制訂和通過了《花語岸小區第五棟房屋外立面維修改造理事會公約》,居民支援率高達83.65%。同時,投票選舉産生5棟外立面維修改造理事會、監督委員會并召開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接下來,我們将表決選取5棟外牆維修改造設計服務機關,委托荷鄉社群簽訂設計合同(下同);還将表決選取造價咨詢機關,編制工程預算。理事會将充分發揮作用,把錢用到刀刃上,消除小區安全隐患,讓居民們滿意。”陳日球說。

“所有工作每一步的進展都是會發到業主微信群去,并張貼在各樓棟大堂和電梯裡,增強工作的公平公正公開。”劉彩華介紹,5棟下個月正式啟動外立面維修改造後,荷鄉社群還将陸續指導其他樓棟有序開展外立面維修改造工作,有序消除公共安全隐患。同時,社群還将組織評選最美“回家”黨員、最美理事長、最美熱心業主等,激勵先鋒模範,激活居民自治活力,不斷提升“黨群連心、相約善治”成效。

“約”出新氣象>>>

探索破解城市黨建“三多三少”痛點

橋東街道屬于惠城區城市經濟發展區,轄下11個城市社群、2個城中村,以及水東街國家級旅遊休閑街區、蘇東坡祠景區等網紅地标,常住人口近15萬人。街道獨具的曆史文化街區、商業街區、旅遊景區、居住社群等文、商、旅、居“四區融合”特征,給城市黨建帶來挑戰。

“主要面臨‘三多三少’的難點痛點。”橋東街道黨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是居住黨員多,但平時聯系少。相比農村,城市小區是陌生人社會,交集少;二是公共事務交叉多,但動員抓手少。居住牽涉到許多公共事務,農村可以依靠宗族鄉賢力量,城市很多隻依靠物業,動員抓手少;三是意見訴求多,但形成共識少。居民訴求涉及方方面面,急需有人牽頭将問題歸攏起來,将分散的力量凝聚起來,形成共識,推動問題解決。

居民的呼聲,就是行動的哨聲,基層治理的方向。橋東街道積極建構“五位一體”(即上司幹部“四下基層”、駐點團隊“周三直聯”、“雙百”社工扶弱幫困、黨員“回家”服務到家、“兩代表”電子名片與12345市民熱線、網絡問政平台、一體化信訪資訊平台、12319惠民城管通熱線、網格化服務管理平台)服務雙向奔約體系,建立健全“線下約”“線上約”的工作機制,暢通群衆利益訴求表達管道。雙向奔約之下,惠新西街由“頭上漆黑、腳下惡臭”的老街巷變成惠州網紅海鮮街、惠州版“寬窄巷子”,金沙俊園由昔日遠近聞名的“問題小區”變成了“一老一小”和美幸福小區,轄區39個老舊小區“改”出了居民幸福新生活,橋東人大打造五星級聯絡站獲評省級創新案例。

民有所呼,我有所為。橋東街道大力推行“五級”(樓棟長應約、小區支部應約、社群黨委應約、街道部門關聯應約、約請上級部門應約)應約機制,及時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各類沖突和訴求,助力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比如,針對水東街商戶反映街區人氣冷清的問題,橋東街道大力實施“品牌立街、文旅富民”行動,推動水東街入選了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國家級旅遊休閑街區、廣東鄉村振興夜市等品牌,精心策劃“不夜古街”“東坡演藝角”等品牌活動,做到每月有主題、每周有活動,助力文旅流量變現富民。2023年水東街累計客流量630萬人次,同比增長35%;累計營收超11億元,同比增長30%,成功将“流量密碼”轉化為“緻富密碼”。

相“約”善治,橋東打造“和美善治品質街區”惠城樣本

基層治理離不開基層協商,大事商約是實作基層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應有之義。近年來,橋東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充分發揮協商民主在基層治理中的溝通協調、社會疏導、整合資源、凝聚共識等作用,建構完善了“四位一體”(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理事會、全體業主)大事商約機制,有商有量共同解決急事、大事、要事、難事,形成“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2023年,橋東街道榮獲廣東省信訪工作示範街道。

堅持黨群連心,高位推進自治強基工作,形成善治公約,不斷增強居民群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實效。經過實踐,橋東街道在解決小區外牆改造、加裝電梯、最美家庭公約、整治電動自行車安全等問題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自治公約。

相“約”善治,橋東打造“和美善治品質街區”惠城樣本

【觀察眼】

尋找善治公約數 凝聚黨群同心圓

用城市黨建的“繡花針”穿起基層治理的“千條線”,橋東街道探索出新路子。街道黨工委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實踐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引領多元主體在差異中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調動起蘊含在黨員群衆中的無窮智慧和強大力量,讓城市社群的韌性更強、活力更足。

堅持黨建引領,把牢自治強基方向。小區(樓棟)是基層治理的最末端,隻有将黨的組織力量延伸到這一城市“最小單元”,把支部建在小區裡、樓棟上、群衆身邊,将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才能有效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橋東街道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把牢方向,充分發揮街道“大工委”、社群“大黨委”統籌協調作用,充分利用小區(網格)黨支部、重點工作臨時黨支部在連結各級各方資源、推動資訊上傳下達、解決小區(樓棟)治理難題等方面的政治優勢,推動社群治理資源和服務資源向小區延伸,為參與式治理奠定了良好的群衆基礎和工作基礎。

發揮先鋒作用,做到“我是黨員我先上”。黨員幹部是城市基層治理主力軍。橋東街道通過深入踐行上司幹部“四下基層”和實施“黨員回家 服務萬家”工程,引導黨員加入理事會、臨時黨支部、志願服務隊伍等,為黨員幹部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提供有效途徑,黨員幹部“沉下去”直接服務到群衆家門口,讓群衆感受到黨就在身邊,形成了向黨組織靠攏、向黨員看齊的向心力,不僅密切了黨群關系,更提升了基層治理成效。

凝聚各方力量,畫出最大“同心圓”。動員多元主體參與是社群治理的重點,橋東街道注重發揮自治強基作用,善用群衆智慧和力量解決群衆問題,廣泛凝聚下沉機關、駐區機關、“回家”黨員、社會組織、社群居民、志願者等多元主體力量有序參與社群治理,形成社群治理共同體,凝聚共識,引導不同利益主體參與到協商讨論、民主決策的過程中,制訂形式多樣的自治公約不斷增強社群群衆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實效。

突出黨群連心,提升群衆幸福“指數”。以人民為中心是黨的根本執政理念,高效能治理和高品質發展最終都是為了人民群衆能夠擁有更加美好的生活。橋東街道拓寬聯系服務群衆的管道,常态化感覺群衆想什麼、盼什麼、要什麼,通過“黨群連心、相約善治”有效做法,增強為民服務和基層治理精準性、實效性,不斷提升人民群衆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進一步密切黨群、幹群“魚水情”。

來源:南方+(記者盧慧 通訊員譚銀興、程理均、周文媚)、橋東街道,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