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提高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誰受害?誰得益?

美國提高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誰受害?誰得益?

國是直通車

2024-05-15 15:44釋出于北京中國新聞社《國是直通車》官方賬号

美國提高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誰受害?誰得益?

文/李曉喻

美國日前宣布,進一步提高對自華進口的電動汽車、锂電池、光伏電池等産品加征關稅。此間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此舉打壓中國相關産業意圖明顯,将對中美兩國經貿合作造成損害。

背後“使絆子”

5月14日,美方釋出對華加征301關稅四年期複審結果,宣布在原有對華301關稅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自華進口的電動汽車、锂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産、半導體以及鋼鋁、港口起重機、個人防護裝備等産品的加征關稅。

其中,對電動汽車的關稅将從目前的25%提高到100%。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崔凡表示,拜登政府此次提高加征關稅,既有在總統競選中塑造強硬形象,與競争對手特朗普争奪選民的目的,也有進一步打壓中國新能源産業,争奪國際市場佔有率的考慮。

目前,中國新能源産業發展風頭正勁。據中方統計,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同比分别增長35.8%和37.9%。

相關領域産品的技術、性能和品質也得到國際市場普遍認可。以電池這個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部件為例,從液态锂電池到半固态锂電池,從充電一次續航1000公裡的麒麟電池,到充電5分鐘續航400公裡的800伏高壓碳化矽平台,中國電池核心技術不斷突破,續航裡程更長、充電速度更快。

崔凡認為,美國此次加征的301關稅,實際上是延續2018年7月以來對華301關稅,沿着中國新能源産業鍊,從下遊到上遊步步緊逼:先迫使企業将生産環節移出中國,再逼其到美國投資或轉讓技術。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也表示,眼下新能源産業話題已經被政治化、工具化。美國提高加征關稅打壓中國新能源産業,意欲為自身産業轉型和超越争取時間。

誰受害?

美國此番提高對華電動汽車、锂電池等産品加征關稅,受害者衆。

首當其沖者是中美經貿關系。在崔凡看來,美國此次加征關稅給中國電動汽車和光伏産品直接出口美國之路設定了巨大障礙。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美國已經啟動對越南、高棉、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光伏“雙反”調查程式。崔凡稱,中企出海投資和中間産品出口的道路也可能是以受到影響。美國沿産業鍊步步緊逼圍堵,對中國新能源産業的中長期影響需密切關注。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指出,美方出于國内政治考慮,濫用301關稅複審程式,進一步提高部分對華産品加征的301關稅,是典型的政治操弄。美方提高301關稅違背了拜登總統“不尋求打壓遏制中國發展”“不尋求與中國脫鈎斷鍊”的承諾,也不符合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精神,這将嚴重影響雙邊合作氛圍。

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也将是以受阻。商務部稱,阻礙中國綠色産品自由貿易無助于解決自身問題,反而會破壞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阻礙全球綠色轉型。談氣變合作就不能搞保護主義,搞保護主義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氣變合作。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強調,美方應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取消對華加征關稅措施。中方将采取堅決措施,捍衛自身權益。

誰得益?

通過提高加征關稅來打壓中國新能源産業,美國産業能獲得發展嗎?答案是否定的。

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熱賣,背後有堅實基礎。除了技術創新,在産供鍊方面,中國企業在實踐中逐漸集聚形成了高效、完備的産供鍊,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可在4小時車程内解決所需配套零部件供應,擁有“4小時産供圈”;市場生态方面,中國市場規模巨大、競争充分,大浪淘沙中能脫穎而出的都是強者。

多家商會負責人近期在出席2024年全球貿易投資促進峰會時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技術和規模成本方面優勢明顯,産品品質也在提高。

換言之,美國相關産業要想迎頭趕上,也要拼技術、拼創新、拼産供鍊。

如商務部所言,搞貿易保護達不到想要的結果,隻會事與願違。通過“貼标簽”“扣帽子”,對中國産品出口和投資合作設限,擋不住中國前進的步伐,反而會絆倒自己。

來源:國是直通車

編輯:秦晶

責編:魏晞

檢視原圖 455K

  • 美國提高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誰受害?誰得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