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守護濕地之美 發展向綠而行——聚焦松潘岷江源國家濕地公園

作者:美麗阿壩

5月的高原天氣晴好,陽光下,蜿蜒的河面泛着粼粼光澤,行走在岷江源國家濕地公園裡,滿眼盡是勃勃生機。

岷江源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松潘縣川主寺鎮境内,主要包括岷江源頭河段及周邊區域,自西向東呈狹長形廊道走向,最西端至海拔4300米的弓杠嶺,最東段至“九環線”32千米處。規劃總面積1135.6公頃,其中,河流濕地101.3公頃,沼澤濕地829.9公頃。

守護濕地之美 發展向綠而行——聚焦松潘岷江源國家濕地公園

請點選輸入圖檔描述

岷江源國家濕地公園自2014年12月獲批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以來,經過5年的保護與建設,在2019年12月,岷江源國家濕地公園正式被國家林草局準許為國家級濕地公園。近年來,松潘縣精心組織,積極開展各項試點工作,使濕地受到有效保護,公園建設穩步推進,人民群衆得到實惠。

濕地保護如火如荼

岷江源國家濕地公園是岷江的發源地,屬長江上遊河段,是成都平原的生态屏障,也是大禹岷山導江的肇始地,古蜀文明發祥地和冉駹古國故地。在這裡,可以遠眺雲巅雪峰的巍峨,也可近看濕地草原遼闊。

自岷江源國家濕地公園開建以來,松潘縣堅持“邊建邊管”原則,通過建生态護堤、人工種草種樹、恢複濕地等方式,成立由周邊村民組成的濕地管護隊,加強巡護監測,嚴防火災發生、嚴防違法捕撈,維護良好的動物繁衍栖息環境。“去年8月,為了能給遊客提供觀景視野,并減少對草地的踩踏,尕力台的觀測塔建設完工,水源涵養區建設、生态護堤、河岸緩沖帶建設等項目也在持續進行。”松潘縣林草局從業人員夏世奎告訴記者。

守護濕地之美 發展向綠而行——聚焦松潘岷江源國家濕地公園

請點選輸入圖檔描述

與此同時,為了共同開展濕地公園保護建設,松潘縣與當地牧民們簽訂了共建共管協定和使用集體用地生态補償協定,優先聘請農牧群衆擔任濕地管護員。

“我們與川主寺鎮探索出了社群共建共管公園新模式。”松潘縣林草局岷江源國家濕地公園事務中心主任李娴說。

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岷江源國家濕地公園的生态環境日益改善,生物多樣性持續增加。據統計,目前共有植物58科145屬273種,常見野生脊椎動物55科152種,還有一定數量的珍稀、瀕危物種分布。随着岷江源國家濕地公園數字化監控系統的建立,通過使用動态監視監測系統,可以為濕地公園提供全天時、全天候、不間斷的科學化、系統化、可視化的綜合遠端視訊監控功能,使指揮、查詢、監測等管理工作實作網絡化。

多措推進科普教育

在這裡有裸眼3D技術加持,大家可以開啟濕地探索,沉浸式體驗江源文化……這裡是岷江源國家濕地科普館,于2022年7月正式開館,以夢啟之源、自然之源、生命之源、人文之源為主線邏輯,在衆多的場景搭建與聲、光、電的數字新媒體結合之下,講述岷江源頭千古情懷。

守護濕地之美 發展向綠而行——聚焦松潘岷江源國家濕地公園

請點選輸入圖檔描述

岷江源國家濕地公園科普館整個展廳分為三部分,建築面積約為3500平方米,包括一樓的自然廳、二樓的文化廳和科技廳。走進岷江源自然廳,綠色和原木色為主的展廳營造出柔和的生态感,遊客可以從這裡出發,開啟濕地探索,探索生命與自然的源頭。岷江源起、資源共生、隽美景觀、保江護源等版塊内容一一呈現。與自然廳不同的是,文化廳整體的風格更加沉穩一些,頂部是以江源文化4個字形成的藝術印章,寓意着由岷江源出發,烙印在中華文明曆史中的宏偉印記,長江源紀、江水靈源、江源文明、紅軍過草地、民俗民風依次展現;而在科技廳,遊客則能領略科技賦能下的沉浸式松潘美景。

松潘岷江源國家濕地公園科普館是岷江源國家濕地公園科普宣教的核心樞紐,也是該濕地公園面向公衆系統講述岷江源濕地故事的視窗。據介紹,該館的建成,為松潘縣帶來了更多展示平台、教育資源和開放機遇,為傳承解讀江源文明、開展濕地科普教育、豐富九黃旅遊業态注入了活力。

守護濕地之美 發展向綠而行——聚焦松潘岷江源國家濕地公園

請點選輸入圖檔描述

“下一步,我們将依托科普基地資源優勢,積極加強與各個科研院校的合作,争取将濕地科普館和濕地自然景觀納入科研教學,讓越來越多的人走進濕地公園、走進科普館,為濕地保護貢獻一份力。”松潘縣岷鼎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王仲龍告訴記者

記者 | 澤英 王永傑 哈爾甲

編輯 | 王玉全

責編 | 尤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