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雷軍、周鴻祎“逼走”李佳琦和小楊哥?當網紅 VS 做企業哪個香?

作者:企知道

2024年,小米汽車創始人雷軍,以抖音為主,開啟了“企業家們”做短視訊、開直播風潮;360公司的董事長周鴻祎,以雷軍為“研究”對象,也開始了自己的自媒體營運之路;甚至連百度副總裁、公關一号位的璩靜,都要求公關部門全員開通短視訊自媒體賬号。

雷軍、周鴻祎“逼走”李佳琦和小楊哥?當網紅 VS 做企業哪個香?

圖源于:網絡

與此同時,在聚光燈之外,曾經的“帶貨天王”李佳琦已消失在公衆視野;紅極一時的“抖音一哥”瘋狂小楊哥,多次帶假貨塌房,在刻意淡出直播帶貨後也是争議不斷,近期還陷入電音節“高價水”風波,被指虛假宣傳,掉粉40多萬......

2024年,“直播帶貨”的網紅們與企業家們身份互換,是為何?“直播帶貨”行業開始了新一輪的洗牌?

雷軍、周鴻祎成頂流“網紅”,“實業+營銷”找到新方式?

今年3月下旬,在小米集團宣布造車的三年後,小米SU7終于迎來上市,此時新能源汽車市場競争已内卷到極緻,各家紛紛進行“低價”競賽。

為了能夠快速擷取市場關注,作為創始人的雷軍,親自上陣,通過短視訊營運和親自站台宣傳,吸引了1億多人觀看小米汽車釋出會。

緊接着,4月18日下午,雷軍還開啟了個人直播,直播期間最高同時線上人數超過101萬,總點贊數逼近2億,粉絲數增長超過83萬,成功登頂抖音熱榜。

受到雷軍自媒體營銷成功的啟發,“紅衣教主”周鴻祎也意識到了“自媒體”的巨大潛力,開始在抖音上釋出短視訊,甚至因為提到雷軍、雷總、小米汽車這幾個詞的頻次過高,而被戲稱為“雷軍研究院院長”。

雷軍、周鴻祎“逼走”李佳琦和小楊哥?當網紅 VS 做企業哪個香?

圖源于:網絡

跟随雷軍的步伐,獲得初步“流量”後,周鴻祎高調宣布,要出售自己的邁巴赫,轉而購買國産新能源車,為中國智能網聯汽車代言,并在2024北京國際車展首日唯一車模,與小米汽車的雷軍成為車圈新晉頂流“網紅”。

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下周回國”的賈躍亭。10年燒光200億元,隻傳遞了11輛車的他,在看到小米汽車僅用三年便成功上市後,也不得不放下身段,開始經營起了個人短視訊賬号,并宣布啟動個人IP商業化計劃,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籌集資金,用于還債和支援FF汽車的營運和造車計劃。

在這個“人人都是主播”的自媒體時代,無論是企業家,還是網紅直播,如果最終的目的都是“帶貨變現”,那麼相比難以觸達和吸引目标閱聽人的傳統營銷模式,短視訊、直播正成為全新的營銷和交流方式。

企知道平台顯示,目前全國共有1120餘家相關企業聚焦直播帶貨所屬的“電商營銷”行業,主要分布在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其中廣東省的相關企業最多,達到170多家。

雷軍、周鴻祎“逼走”李佳琦和小楊哥?當網紅 VS 做企業哪個香?
雷軍、周鴻祎“逼走”李佳琦和小楊哥?當網紅 VS 做企業哪個香?

從存量企業數量和新增企業數量來看,存量企業從2015年到2023年一直在增長,但新增企業從2021年開始銳減,市場逐漸飽和,競争也日趨激烈。

雷軍、周鴻祎“逼走”李佳琦和小楊哥?當網紅 VS 做企業哪個香?

如果說雷軍利用短視訊和直播,為自己的小米汽車“帶貨”,那麼周鴻祎主要是以“行業老炮”的身份,為自己背後的企業維持“流量”與關注度,而賈躍亭則是為了還債進行個人IP的商業變現。

當然,企業家們的“反常”行為,背後也反映出目前行業環境的深刻疊代。

随着全球制造業的全面轉型更新,以大資料、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變革,正加速推動全球汽車技術進入“電動化”新時期。而新能源汽車作為中國制造的新興轉型代表,不僅是一個産業的崛起,更是國家經濟轉型、能源結構調整和綠色發展戰略的“突圍兵”。

中汽協資料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大陸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09萬輛,同比增長31.8%,市場占有率達到31.1%,預計到2024年、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将占全球總銷量的50%以上。

是以,以雷軍等汽車圈大佬為代表的企業家們走到了台前,是企業自身在新媒體營銷上探索,也是重建中國制造業在消費者心中印象的有效方法,他們代表的是整個中國制造業的新面貌、新形象。相比網紅主播,他們還深谙供應鍊管理,對産品的品質可以做到嚴格把控,并借助新興的短視訊和直播方式,可及時調研公司産品的市場回報。

可以說,企業家們走到台前當“網紅”,對企業的品牌和産品起着不同程度的帶動作用。企業家為自家産品“帶貨”引流,顯然與普通網紅帶貨存在明顯差別,後者主要是為了盈利和坑位費收入,而前者并非簡單的銷售行為,其背後承載着緩解現金流壓力、實施營銷政策、塑造品牌形象、拓展市場管道,以及重塑行業印象等多重職能,決定了企業及行業的未來發展。

李佳琦、小楊哥們退居幕後,“直播帶貨”邁入下一步?

事實上,過去一年來,直播帶貨行業一直風波不斷。

2023年,曾被稱為“帶貨一哥”李佳琦,因“花西子眉筆”事件翻車,開始逐漸隐退停播,轉而做了幕後;快手“一哥”辛巴,自“假燕窩事件”後也減少了直播頻次,今年4月份與快手平台産生摩擦,導緻被封禁。

本以為佳琦“倒下”,抖音的小楊哥“吃飽”。結果小楊哥又深陷“打假”風波,知名打假人王海質疑其直播間所售絞肉機、除螨儀涉嫌虛标功率,五常大米與和田玉存在假貨,甚至帶貨的預制菜梅菜扣肉被指使用槽頭肉,登上了2024年“3·15”晚會,引發全網關注。

雷軍、周鴻祎“逼走”李佳琦和小楊哥?當網紅 VS 做企業哪個香?

圖源于:網絡

這也讓小楊哥不得不選擇減少直播頻次,以降低輿論輿論熱度,并轉向短劇賽道尋求新的發展機會。

相較于上述三位正當紅的帶貨主播,以企業家身份加入直播帶貨“大軍”的羅永浩,早在2023年就宣布準備“退網”,不再進行直播帶貨。

至此,四大平台的“帶貨一哥”相繼淡出直播間,曾經炙手可熱的大主播們,開始紛紛退場。

“直播帶貨”行業,難道要走向衰落了?

并非如此。過去,在直播帶貨的草莽時代,平台需要樹立标杆,商家需要找到銷貨管道,使用者需要找到消費指引,于是主播、平台、商家和使用者四方共同推動了帶貨大主播的崛起。

然而,蠻荒拓展也會為整個行業埋下“隐患”。首先,一些頭部主播因虛假宣傳、産品品質問題等負面事件頻頻曝光,甚至涉及逃稅漏稅等違法行為,不僅損害了自身,還會給整個行業及其背後的供應鍊帶來巨大風險。

其次,在平台的流量扶持下成為頭部的大主播們,會利用自己的流量優勢來“壓迫”商家,形成對特定品牌或品類價格的優勢壟斷。而且,商家通常還需要支付高額的坑位費,導緻産品供應商在談判中處于弱勢地位,盈利薄弱。這樣一來,市場上其實并沒有太多增量,很容易形成“養肥”一個主播,“餓死”數萬商家。

雷軍、周鴻祎“逼走”李佳琦和小楊哥?當網紅 VS 做企業哪個香?

圖源于:網絡

此外,拼多多等電商平台的崛起,更加注重商品的成本效益和實用性,低價政策使很多商家開始将銷售重心轉向這些平台。直播帶貨行業的不斷成熟,海外直播電商業務也逐漸成為各大平台的重要布局,商家們擁有了更多選擇權,不再過度依賴單一主播的影響力。

在流量的分散以及商家多管道布局發展的背景下,大主播們的話語權逐漸減弱。于是,在2024年,“去頭部化”漸成行業共識,各平台的流量開始向商家自播間和一些中腰部主播傾斜,扶持實體經濟的發展,便是“直播帶貨”行業的下一步。

從秀場直播到直播帶人,時代悄然更疊?

2005年,六間房、9158、YY等平台以美女主播為賣點,開啟了秀場模式的直播1.0時代,也培養了網絡直播行業第一批頭部主播。

2014年,鬥魚直播從Acfun獨立而出,以遊戲直播為主,引領了泛娛樂模式的直播2.0時代,龍珠、熊貓直播、虎牙、映客、花椒等平台的加入,一度形成網絡直播行業的“百家争鳴”。

雷軍、周鴻祎“逼走”李佳琦和小楊哥?當網紅 VS 做企業哪個香?

圖源于:網絡

遊戲直播的興起,也極大地推動了電競行業在中國的發展,不僅孕育了EDG、IG、RNG等一衆老牌電競俱樂部,還催生了一批知名的頭部電競娛樂主播,如陳澤、PDD、大司馬、馮提莫等。

到了2019年,随着抖音、快手、淘寶等平台的支援,“直播”開始與實體行業深度融合,李佳琦、辛有志、薇娅等帶貨達人迅速嶄露頭角,屢創銷售新高,直播帶貨3.0時代正式到來,商家們找到了新的“變現”方式。

從政策發文趨勢上,也能看出國家對直播行業的重視。企知道科創GPT顯示,從2016年前後,大陸就相繼制定了關于網絡短視訊平台、秀場直播、直播帶貨等管理規則,并在2022年針對網絡直播營利行為,制定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規範打賞行為,加強主播管理。

雷軍、周鴻祎“逼走”李佳琦和小楊哥?當網紅 VS 做企業哪個香?

其中,直播帶貨行業還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援。企知道顯示,從2019年開始,電商營銷行業的扶持性和監管性政策數量均大幅增長,特别是扶持性政策,呈現井噴态勢,在2022年超過了10000項,占比始終維持95%以上。

雷軍、周鴻祎“逼走”李佳琦和小楊哥?當網紅 VS 做企業哪個香?

直播帶貨的風潮,也不隻屬于網紅主播們。從羅永浩、東方甄選開始,便不斷有企業家走進直播間,開始直播賣貨,2024年以雷軍等為首的一衆大佬開啟自媒體營銷,更是推動了從“直播帶貨”向“直播帶人”的轉變。

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等聯合編制的《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與短視訊)行業發展報告(2022-2023)》,截至2022年末,大陸網絡表演(直播)行業主播賬号累計開通超1.5億個,以直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主播中,95.2%月收入為5000元以下,0.4%的主播月收入10萬元以上。

随着大批個人、企業家的加入,直播帶貨行業也是愈發嚴格。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解讀的關于今年7月1日即将實施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可以看到“直播帶貨”已經有了明确規定:

(1)直播帶貨必須說清楚“誰在帶貨”“帶誰的貨”;

(2)主播違法,主播、直播間和平台“人人有責”;

(3)直播平台必須幫助消費者維權;

(4)違規直播将面臨警告、沒收違法所得、罰款、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等處罰。

也就是說,直播帶貨日益正規化,雖然主播數量越來越多,但平台流量也開始向實體商家、企業家們靠攏。是以,與早期網紅主播帶貨的造富神話相比,個人如今很難再賺快錢、輕松錢,想要通過直播帶貨快速商業變現的難度,是越來越高。

對于企業家們而言,通過新媒體“引流”具有很多優勢,但并不能說明是萬無一失的。2023年,東方甄選孫東旭與董宇輝的“小作文”風波,緻使東方甄選3天股價蒸發幾十億;2024年,在看到雷軍等企業家天降流量後,百度也開始花重金打造個人IP,不料自家公關一号位的璩靜,在網絡上以多個炸裂言論,成為百度最需要“公關”的事件,導緻百度股價下跌,市值蒸發60億港元。

可見,企業家們不僅要學會利用這些現代化宣傳工具,還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從幕後走向台前,他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可能成為公衆關注的焦點,他們的形象不再僅僅代表個人,而是與企業的命運緊密相連,代表的是企業的品牌形象,甚至是整個行業的印象。是以,如何平衡商業宣傳與個人形象管理,成為了當代企業家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雷軍、周鴻祎“逼走”李佳琦和小楊哥?當網紅 VS 做企業哪個香?

圖源于:網絡

數字技術的推動,直播帶貨已從一種小衆的推銷方式,逐漸演變成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改變着傳統的商業模式和市場格局。而企業家們的“前進”與主播網紅們的“後退”,也讓直播帶貨行業迎來了新的變革與機遇,企業家們的加入,或許會為這個行業注入更多的活力與可能性。

時代的悄然更疊,直播行業已曆經滄桑。從最初的秀場時代到娛樂時代,再到如今的直播帶貨時代,盡管直播形式日新月異,但核心卻從未改變:無論是企業家還是個體主播,面對消費者時的思維方式、一言一行均至關重要。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既然已經走到了台前,唯有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才能讓實體經濟借助新時代的營銷手段,長久立足,穩步前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