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壽生:在新能源高品質發展中石油化工行業高度關注的幾個重大問題

作者:中國化工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圍繞新能源技術與大陸能源安全這個主題,特别強調:“注意處理好新能源與傳統能源、全局與局部、政府與市場、能源開發和節約利用等關系,推動新能源高品質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大陸能源安全,特别是新能源發展指明了方向,強調了重點,避免了誤區,是指導大陸能源目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有序發展的重要理論基礎和行動指南。

結合大陸和世界能源安全和新能源發展的新形勢,我從行業管理的角度,同大家交流一下石化行業高度關注的四大問題。

一是高度關注新能源技術創新前沿突破的趨勢問題。

目前新一輪科技創新正在迎來多點突破的可喜局面。5G技術、新材料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區塊鍊技術、量子技術、生命科學技術等等都在迎來新的突破,新能源技術創新和傳統能源的轉型更新仍然是世界新一輪科技創新關注的一個焦點和熱點。在世界各國,特别是經濟大國和跨國公司都對能源轉型和創新變革傾注了大量的投資和精力。

美國出台規模超過2500億美元的《2021美國創新和競争法案》将清潔能源作為主要投資領域,并将清潔能源作為美國國内經濟複興的重要抓手。2019年歐盟委員會釋出的《歐洲綠色新政》,也将綠色化和數字化作為實作2050年碳中和目标的主要手段,歐盟提出的1.85萬億歐元複興計劃中,有30%直接用于氣候變化相關項目,其他投資也與2050年碳中和目标一緻。日本政府釋出“綠色增長戰略”,将在海上風力發電、電動車、氫能源、航運業、航空業、住宅建築等14個重點領域推進溫室氣體減排,并對企業在綠色經濟減排方面的投資給予稅收方面的支援。我們國家和政府也高度重視能源技術的創新和全力支援“雙碳”目标的實施落地。

在新能源技術創新中,我們行業密切關注五大創新技術的突破和進展:一是化學工業制氫的系統技術,特别是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技術;二是甲烷氧化偶聯和無氧偶聯制乙烯技術;三是原油直接裂解生産化學品技術;四是可燃冰開采利用技術;五是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技術。這五大前沿核心技術的突破,有可能直接改變新能源變革的時間、進度和結構。

在這五大新能源技術創新中,我們高度重視氫能技術的創新突破。有人預言,氫能也許是人類未來能源的終極解決方案。因為氫能不僅燃燒熱值高,而且燃燒産物無污染,同時原料來源廣泛,這三大優勢決定了氫能未來的地位。據《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産業白皮書2020》估算,2030年大陸氫氣年需求量将達4000萬噸左右,在終端能源消費中占比約5%;2050年,氫氣年需求量将達6000萬噸,氫能在中國終端能源體系中的占比将達到10%,氫能有望成為能源終端體系中的消費主體。但氫能能否完成能源主體地位的轉換,完全取決于氫能創新技術的系統突破。隻有在制氫、儲氫、運輸氫和加注氫的全系統取得整體突破,氫能才有可能登上主導地位的舞台。實踐告訴我們,新能源的創新突破,絕對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先立後破”的原則,是我們對新能源未來發展最務實、最科學、最穩妥的選擇。

二是高度關注傳統能源向新能源有序接替、平穩轉型的過渡問題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形勢下,在全球不确定性大幅增加,逆全球化思潮不斷翻新的大背景下,能源安全已經成為各個國家壓倒一切的首要任務。我們國家同樣面臨着綠色轉型與能源危機交替影響下産業鍊安全的挑戰。

在這種新形勢下,我們如何認識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的轉型速度呢?有的企業認為,新能源取代傳統能源指日可待;也有的企業認為,傳統能源還将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不可替代。我認為,這兩種觀點都失之偏頗,我們既要高度重視傳統能源目前占據的主導地位,又要充分認識新能源技術創新和轉型發展的必然趨勢,為發展清潔能源,進行能源結構轉型做好全方位準備。我們必須在理想的豐滿和現實的骨感之間,以正确的态度而上下求索,以確定走出一條大陸能源以最低碳和最可持續發展為目标的新路子。

在現階段,石油、煤和天然氣仍然占據能源消耗的主導地位。根據BP《世界能源展望》2021年的統計,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達到180.3億噸标準煤,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的比重超過34%,煤炭的比重為30%,天然氣的比重為24%。據BP預測,随着《巴黎協定》的實施,到2035年,石油、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分别為28%,24%,與2015年相比,都下降了近5個百分點,而天然氣的比重則上升了1個百分點,成為25%。從預測分析中,我們可以清醒地看到,石油和天然氣仍然是目前絕對意義上的主導能源。而且從剩餘探明儲量來看,它們未來仍将在世界能源消費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未來30年的石油需求将會呈現下降态勢,未來世界能源結構的大重構勢在必行。是以,傳統能源行業及相關企業需要深刻地認識到,在確定國家能源需求和能源安全的前提下,要抓緊布局、研發新能源技術,走出一條傳統能源向新型能源有序接替、穩妥推進、跨越轉型的新路子。

我們也注意到,今年3月在美國休斯敦舉行的劍橋國際能源周大會上,一些石油公司的巨頭,對全球能源轉型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如沙特阿美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阿明·納賽爾就表示,據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去年全球82%的能源消耗仍然來自化石能源。他強調:“過去20年裡,用于能源轉型的全球投資超過9萬億美元,但迄今風能和太陽能總供應量在全球能源中占比不到4%,電動車總使用時間占比不到3%,化石燃料在全球能源供應中占比穩定保持在80%以上。”埃克森美孚公司首席執行官達倫·伍茲在會議上也強調了同一個觀點:他“預測今明兩年石油消費都會創造新高,全球石油需求峰值不會很快到來。”“從目前情況看,我們還沒有走上到2050年實作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道路。”他認為,世界在接近這一目标方面面臨的“困難之處”在于,“雖然我們的社會希望減少排放,但沒有人願意為此付出代價。”他們共同的觀點是,在新冠疫情、烏克蘭危機等給能源市場帶來劇烈動蕩之後,“簡單的線性全球轉型和期望已經動搖,能源轉型的複雜性将進一步增強,全球能源轉型将會走上多元路線。”“盡管替代能源對減排作出了貢獻,但如果世界集中精力減少化石能源的排放,會取得好得多的效果。”劍橋能源周網站對“多元”的解釋是:多速度、多燃料、多技術。會議的一個廣泛共識是:沒有全球通用的淨零途徑。能源轉型的多重路徑不構成非此即彼的選擇,更不是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那麼簡單。

雖然人們對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的認識不盡相同,但有不少公司仍然把能源新技術的創新和新能源技術的創新作為未來業務的增長點。根據美國能源部部長珍妮弗·格蘭霍姆提供的資料,目前在美國有600多個新能源投資項目正在進行之中,總價值超過2000億美元。未來幾年,在美國風能和太陽能的發電量有望首次超過煤電。

是以,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石器時代的結束,不是因為沒有石頭,而是出現了冶煉技術;石油時代的結束,也不會是因為沒有石油,而是出現了可再生能源新技術。是以,我們的正确态度是:一定要在正确認識能源轉型複雜性的前提下,既要高度重視化石能源的現實作用,又要毫不放松地推進新能源技術的創新,既要擔負起傳統能源保供的重任,又要承擔起新能源技術創新突破的責任,這就是我們行業的雙重責任!我們必須對新能源技術創新寄予厚望!這就是我們應該具備的戰略眼光和戰略定力。

三是高度關注傳統能源在不斷創新過程中結構優化和綠色發展問題

天然氣作為傳統能源,還将會在一定時間内占據重要地位,發揮重要作用。有專家預測,目前世界能源發展在由化石能源轉化過程中,天然氣作為過渡化石能源,發展将會進入一個鼎盛時期,天然氣将會在未來多元能源轉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報告認為,清潔能源在未來世界能源領域将成為主角,天然氣或許更是主角中的主角,天然氣占比會大幅上升到27.6%,超過石油占比27%,成為第一大能源品種。

資料統計,自從中國與俄羅斯建造油氣管道後,俄羅斯出口至中國的天然氣就日漸劇增,通過油氣管道輸送至中國的天然氣總量已經超過了100億立方米。到2021年底,俄羅斯每天從管道中輸送到中國的天然氣量增加了50%。與此同時,澳洲對中國出口天然氣量在過去一年裡也增長了近7%,高達470億立方米。中國市場更是占據了其對亞洲北部國家出口總量的近四成。今年中國購買澳洲天然氣的數量将首度超過日本,成為澳天然氣最大買家。可以預見,未來天然氣的消費、運輸、裝卸、物流等都将面臨巨大的變革,如何有序發展天然氣産業,我們需要認真研究,提出系統滿足未來市場需求的優化戰略方案。

此外,中國能源供應保障能力不斷增強,但能源粗放使用的問題仍然突出,随着現代化程序加快推進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升,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剛性增長。面對能源供需的突出沖突,亟須把節能作為緩解能源供需沖突、滿足能源需求增長的重要途徑。是以,提升傳統能源的利用效率,推動節能降碳産業的創新發展,依然是搞好傳統能源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

四是高度關注“雙碳”目标的實作對化學工業來說既是挑戰,更是機遇的問題。

“十四五”規劃明确提出,“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援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這是一項艱巨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我們行業具有率先突破的攻堅責任。

在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中,我們一定要采取實事求是的措施,積極穩妥有序推進。首先,我們要明确減排工作的責任邊界。第一步要把生産過程中的碳排放工作搞好,特别是要把生産過程中CO₂排放的基礎工作搞紮實,碳排放一定要有數字概念,要把統一标準、計量手段放在首位,必須把計量方法搞科學、搞準确。一定要率先把CO₂排放的标準和計量手段建立起來。沒有标準和統一的計量,一切工作都是空談,更談不上碳稅征求的問題了。在“碳達峰”名額的确立過程中,我們既要考慮CO₂排放的現狀,還要留有未來發展的空間,要把經濟發展和碳達峰統一起來考慮,不留餘地、不實事求是的做法,最終受到懲罰的還是我們自己。

其次,要加快研發和推廣CO₂減排的綠色工藝。我們行業必須依靠先進的綠色工藝,先進的過程技術,來實作CO₂的減排。特别是在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過程中,在煉油裝置生産過程中,在煤化工工藝過程中,在産業生産的鍊條中,如何通過綠色先進工藝減少CO₂的排放,如何在生産過程中分離和捕捉CO₂,如何搞好CO₂的運輸和封存,這些都需要技術創新和工藝技術來解決。

第三,CO₂減排的難度很大,CO₂中和的難度則更大。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碳中和的最終解決方案還必須依靠化學工業。如何實作碳中和?我們要充分發揮化學工業的獨特優勢,在CO₂的實體利用、化學利用中,積極探索CO₂在食品工業、在醫療行業、在溶劑萃取中的實體應用,在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尿素、甲醇、水酸、無機鹽等)、高分子材料(共縮聚反應、加成共聚反應、三元共聚反應等)、與環氧化合物的共聚反應和生物技術融合發展中的化學應用。隻有找到了CO₂資源化利用的技術、工藝和産品,我們才能取得碳中和的主動。随着技術創新的突破,CO₂資源化利用的方法和産品越來越多。CO₂不僅可以用來生産甲醇、乙醇、多元醇,還可以用來生産可降解材料、生産丁二烯橡膠、航空煤油……

現在,我們行業對綠色低碳發展方式轉變已經形成了廣泛的共識。我們相信,在“十四五”和即将開始的“十五五”期間,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綠色低碳發展一定會出現一個嶄新的局面。

最後,想講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我們行業的創新,隻有走上以企業為核心的軌道,才有可能開創行業創新、國家創新的新局面。因為國家的創新競争力,行業的創新競争力,集中展現在代表國家、行業水準的企業競争上。從一定意義上講,企業的競争能力就代表着國家、行業的競争能力,企業的競争水準就代表着國家、行業的競争水準。從我們行業企業發展的現狀來看,雖然企業創新能力自己同自己比,有了一個較大的提升,但同國際先進企業比,仍有較大差距,缺乏具有國際競争力的一流石油和化工企業,就是一個很大的差距。認真分析企業競争力現狀,學習跨國公司的經驗,提高企業管理的創新能力,加快一流企業培育的步伐,就是擺在我們全行業面前的一個十分緊迫的戰略任務。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作“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創新發展、可持續發展、培育新質生産力,都對新能源創新、綠色低碳轉型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隻要我們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先立後破,穩中求進,黨中央和國務院确定的“30·60”目标就一定能夠實作,“綠色低碳轉型”“美麗中國建設”就一定可以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新成績!

作者: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 李壽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