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上)‖毛超群

作者:方志四川

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上)

毛超群

在明清統編本《營山縣志·詩賦》裡,記載明潘亨詩共4首,現摘附于後:

遊東林寺

明·邑人 潘亨

營山古刹說東林,踏遍蒼苔一徑深。

依欄松枯無鶴到,覆檐竹密有蟬吟。

市人誰識禅中趣,野衲全消物外心。

一炷真檀一瓯茗,紛紛清氣滌凡襟。

注:

①野衲:鄉野和尚。

②真檀:即檀香。

③瓯:音ōu;瓯子,盛茶的器皿。

雙蓬仙迹

明·邑人 潘亨

大小蓬山景最奇,海中移得幾多時。

雲間忽見王維畫,雨過疑催杜甫詩。

丹竈泥封千歲藥,琪花春發萬年枝。

于今絕望東方朔,誰為偷桃薦壽卮。

注:

①東方朔:漢代辭賦家。

②卮:音zhī,古代酒器。

遊大雲寺

明·邑人 潘亨

老禅度地構禅扃,為愛群山佛頂青。

入定幾年忘寤寐,常齋半世脫膻腥。

人間勘破三生夢,馬上馱來一卷經。

獨坐蒲團消俗念,點頭日日歎浮生。

注:

①扃:音jiōng,門。

②寤寐:wù mèi,寤,醒;寐,睡着。

③膻腥:膻,音shān,葷腥的食物,暗喻塵世的污濁。

遊大雲寺

明·邑人 潘亨

小蓬人說景偏幽,政暇藍輿惬勝遊。

尋得好山當客坐,引來活水入池流。

濕衣香霧蒙蒙見,伴鶴閑雲片片浮。

今日塵襟天雨拂,爇檀煮茗且悠悠。

注:

①藍輿:竹轎,蜀人稱滑竿。

②爇檀煮茗:點燃檀香,沏上茶。

據明清統編《營山縣志》載,我們可知潘亨是明代營山邑人。在潘亨的這4首詩裡,分别寫了營山的3個地方:東林寺、太蓬山、大雲寺。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上)‖毛超群

明清版統編本《營山縣志》載潘亨詩四首

乾隆八年(1743年)李榕版《營山縣志》載:“東林寺,治東郭,創自宋淳熙中,甲戌張獻忠焚,後繼姚黃漸次焚燬。大雲寺,治東北四十裡。在藝文中記載有《遊雲鳯山》《龍馬歸槽》兩首詩為邑令潘亨所作。”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上)‖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上)‖毛超群

乾隆八年(1743年)李榕版《營山縣志》載潘亨詩兩首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上)‖毛超群

同治翁道均版《營山縣志》載潘亨詩一首

而在同治翁道均版《營山縣志·藝文》中,則隻載有潘亨邑令唯一一首《遊雲鳯山》。

在乾隆、同治年間的這兩版縣志中,都記載潘亨為邑令。而在明清版統編本裡則記載潘亨為邑人,以上3個版本記載的内容,歸根結底都算是清代版本的《營山縣志》(雖然明清版統編本是2010年的新版),但在上述這3個版本的縣志職官、選舉及人物記載中,均未找到有潘亨其人的任何記載。

而在天一閣明萬曆王廷稷版《營山縣志·藝文》中,則記載有潘亨《遊玄都觀》《遊東林寺》《遊太平寺》《遊大雲寺》《翠屏聳秀》《雲鳳呈祥》《雙蓬仙迹》《九曲流泉》《龍馬歸槽》《石牛卧嶺》《芙蓉曉日》《枇杷夕照》共12首詩。潘亨在這12首詩中除寫了4首營山寺觀的詩,還将明時營山最著名的八景一一作詩吟詠了一番。

現依明萬曆《營山縣志·藝文》所載潘亨詩的先後順序,依次附詩、截圖于後:

遊玄都觀

潘亨

官閑來訪大羅天,霞帔翩翩列羽仙。

土釜丹成馀宿火,山房經罷散輕煙。

玄猿花煖尋常到,白發松高自在眠。

茶罷欲歸歸未得,碧桃洞口又開筵。

遊東林寺

潘亨

營山古刹說東林,踏遍蒼苔一徑深。

倚檻松枯無鶴到,覆箬竹密有蟬吟。

市人誰識禅中趣,野衲全消物外心。

一炷真檀一瓯茗,紛紛清氣滌凡襟。

遊太平寺

潘亨

老禅度地構禅扃,為愛群山佛頂青。

入定幾年忘寤寐,常齋半世脫膻腥。

人間勘破三生夢,馬上馱來一卷經。

獨坐蒲團消俗念,點頭日日歎浮生。

注:

這首詩在明清統編版裡載名為《遊大雲寺》。天一閣明萬曆《營山縣志》隻載太平寺:在縣北二十裡,宋淳熙十六年建。無大雲寺的記載。

在明清統編版裡記載:太平寺:治北,四十裡,明弘治年建。大雲寺:治東,五十裡,即小蓬寺。兩寺一東一北,方位不同,潘亨《遊太平寺》而非大雲寺。

遊大雲寺

潘亨

小蓬人說景偏幽,政暇藍輿惬勝遊。

尋得好山當客坐,引來活水入池流。

濕衣香霧濛濛見,伴鶴閑雲片片浮。

今日塵襟天雨拂,爇檀煮茗且悠悠。

翠屏聳秀

潘亨

門外山峰列翠屏,望中佳氣入滄溟。

半空兩過龍初試,一片雲開鶴聲停。

柱笏有時還入畫,舉杯相對拟忘形。

春來多少閑蒼冉,繍出崔家座上銘。

遊大雲寺

潘亨

小蓬人說景偏幽,政暇藍與惬勝遊。

尋得好山當客坐,引來活水入池流。

濕衣香霧濛濛見,伴鶴閑雲片片浮。

今日塵襟天雨拂,爇檀煮茗且悠悠。

雲鳳呈祥

潘亨

海上飛來兆盛時,碧桃翠竹正相宜。

綵霞遙映光苞彩,旭日翠臨照羽儀。

阙下啣書恩蕩蕩,雲中化石影離離。

如今又值文明世,好占淇園玉一枝。

雙蓬仙跡

潘亨

大小蓬山景最奇,海中移得幾多時。

雲間忽見王維畫,雨過疑催杜甫詩。

丹竈泥封千歲藥,琪花春發萬年枝。

于今絕望東方朔,誰為偷桃薦壽卮。

九曲泉流

潘亨

九曲泉從山項來,衝崖激石勢奇哉。

波燈方趾睛堪愛,沫灑寒林暝不開。

引去灌田冝萬頃,掬來洗耳絕塵埃。

莫教容易歸蹌海,好去從龍澤九垓。

龍馬歸槽

潘亨

海外何年産渥窪,金羁不絡走天涯。

野花繍背疑鞍重,香霧裁身似障遮。

石上遺槽橫絶壁,兩中仰秣卧平沙。

有時鞭起随龍馭,五色雲中穩駕車。

石牛卧嶺

潘亨

耕罷桑田誰為收,年年常卧此山頭。

喘無丙吉憑誰問,火有田單亦自愁。

春草滿山常不飽,香稉遍地似成秋。

于今已化為頑石,得似桃林自在不。

在現存記載潘亨詩文的四個版本《營山縣志》中,隻有《遊玄都觀》一詩,在乾隆李榕版和同治翁道均版縣志中都有記載。雖是同一首詩,在明清這3個不同版本的記載中,詩文内容也并不是完全相同,而是發生了一些變化。為了更清楚地進行對比,現将這3個版本所載内容依次附後:

遊玄都觀

潘亨

官閑來訪大羅天,霞帔翩翩列羽仙。

土釜丹成馀宿火,山房經罷散輕煙。

玄猿花煖尋常到,白髪松高自在眠。

茶罷欲歸歸未得,碧桃洞口又開筵。

(此為天一閣明萬曆版所載)

遊雲鳯山

潘亨 邑令

官閑來訪大羅天,霞帔片片列羽仙。

土釜丹成籠宿火,山房經罷散輕煙。

玄猿花煖尋常到,白髪松高自在眠。

茶罷欲歸歸未得,碧桃洞口又開顔。

(此為乾隆李榕版所載)

遊雲鳯山

潘亨邑令

官閑來訪大羅天,霞帔星冠列羽仙。

土竈丹成留宿火,山房經罷散青煙。

元猿花煖尋常到,白鶴松高自在眠。

茶罷欲歸歸未得,碧桃洞口水涓涓。

(此為同治翁道均版所載)

經比對發現:這3首應是潘亨所作無疑,并且詩中内容大體是相似的。但不同時期的版本,還是有記載的差異。

首先是詩名。最早天一閣中所載為《遊玄都觀》,而在清代的兩個版本縣志中詩名都變成了《遊雲鳯山》。

其次是作者身份。天一閣并未注明潘亨的身份。而在清代的這兩個縣志版本中都載為邑令。(最末明清統編版則将潘亨載為邑人)

最後是詩句裡的一些文字變化。萬曆版中的“霞帔翩翩列羽仙”原詩的“翩翩”,在乾隆版為“片片”,在同治版為“星冠”;萬曆版中的“土釜丹成馀宿火,山房經罷散輕煙”原詩的“馀”,在乾隆版為“籠”。在同治版中“釜”為“竈”,“馀”為“留”,“輕”為“青”;萬曆版中的“玄猿花煖尋常到,白髪松高自在眠”在同治版中“玄”為“元”,“髪”為“鶴”;萬曆版中最末一句“又開筵”,在乾隆版為“又開筵”,在同治版則為“水涓涓”。

總的來說,與明萬曆版所載詩文相比較,乾隆版隻有3處4字差異,但在更晚的同治版中,則有7處10字的差異。造成這樣的原因,筆者猜想應是明代的原詩内容所載文字已是漫漶缺失不清,故而這兩次修志抄錄時,就是由當時修纂之人根據詩意人為添加所緻。

潘亨原創的《遊玄都觀》一詩,從明代到清代的三次縣志記載,從詩名和詩文部分文字内容發生了上述變化。潘亨這首詩明清所載詩名,其實分别指玄都觀與雲鳯山這兩個地名,在天一閣《營山縣志》卷之一山川中載:雲鳯山在北門外五百步恍若雲中飛鳯亦八景之一,也故曰雲鳯呈祥。在卷之八觀寺中載:玄都觀在縣北關外雲鳯山,正統中道士汪應能建。

明代潘亨所寫的玄都觀,其實就建在雲鳳山上,雲鳳就在營山縣城現雲鳳大橋星悅城位置,以前那裡有一座小山,叫雲鳳山,自古都是營山縣城的風水之地,故而也就有了明代《營山縣志》記載的營山八景之一的雲鳳呈祥。

詩名從玄都觀到雲鳳山的變化,可能是後來編撰縣志的人覺得雲鳳山的名氣遠大于玄都觀,或玄都觀在潘亨所見寫詩之時比較有名,但到後來乾隆時或許已沒落,乃至毀敗無存、無人知曉吧。

既然最早的明萬曆版縣志中載為《遊玄都觀》,可以想象當初潘亨寫此詩,就是專門為遊玄都觀而寫的。那麼,當時玄都觀是一定真實存在的。既然他稱玄都道觀為大羅天,那麼當時玄都道觀一定是相當有規模氣派的。從詩裡還可看到,那時有黑色的猿猴出現,還有白發修道的道士和高大的松樹,那裡還有一個長滿碧桃的洞口。

随着營山縣城最近幾十年的巨變,原來被譽為八景之一的雲鳳山早已被城市建設夷為平地。關于雲鳳山的舊址和記憶,除過去的老人和縣志裡的這些記載外,現在知道的人已越來越少了。幸好有潘亨等人寫玄都觀和雲鳳山的幾首詩遺留了下來,讓我們知道原來玄都觀就建在雲鳳山上,雲鳳山上原來在明正統年間時還建有一座玄都觀。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上)‖毛超群

天一閣明萬曆王廷稷版《營山縣志》載潘亨詩12首,現依次附詩與縣志截圖于後: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上)‖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上)‖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上)‖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上)‖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上)‖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上)‖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上)‖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上)‖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上)‖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上)‖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上)‖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上)‖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上)‖毛超群
【曆史文化】​營山縣志人物潘亨考釋(上)‖毛超群

特别提示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毛超群(營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進階工程師)

供稿:營山縣地方志辦公室

繼續閱讀